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91节

      因为赵军和姚晴天对荷塘的关注, 养鹅的杨叔从去年就开始收集荷叶,今年荷塘里的荷叶长得更茂盛,荷花也开得分外喜人。
    杨叔没去动荷花, 荷叶却是已经采集、晾晒不少了,
    赵军骑着摩托车跑到山脚拿了四只处理好的鸡,然后从杨叔那里带上了干荷叶, 最后再去西边开垦出的土地上掰了几个嫩玉米棒子、从菜园子里摘了两条嫩丝瓜, 四个大红熟透的番茄, 一路收获满满。
    新房子厨房里的设备还没准备妥当,姚晴天还是到户外大灶台那里准备午饭, 这一片头顶上搭了凉棚, 又在树林中,加上边上是大片低洼的水塘, 阵阵风吹过来,很是凉爽。
    姚晴天已经在准备各种食材,干香菇、干竹笋、糯米等一些需要用上的干货都浸泡上了。
    然后教林笑笑处理早先采摘过来的新鲜荷叶, 荷叶微苦, 性平,所以先用开水烫一烫为易。
    “荷叶能清暑化湿,湿热的夏季食用最合适了, 你回头可以带一些回去泡茶喝,和桃花一块泡了听说能润肠通便, 还能美容养颜呢,不过生理期不能喝。”
    林笑笑撇了眼蹲在灶台前烧火的薛青松,小声问道:“我听朋友说,荷叶喝多了人会变瘦,我正准备弄点来喝喝呢?”
    林笑笑也不是特别胖, 就是个头不算高挑,和瘦瘦高高的薛青松站在一起有一点点不搭,加上再半年要结婚了,家里已经开始为她量体裁衣,所以有些想法。
    姚晴天低头看了自己的水桶腰,再看看林笑笑,道:“你比我怀孕前还瘦呢,这样子正正好,女孩子不能太瘦,太瘦了冬天受不住冻。再说,身上有点肉,才撑着衣服好看。”
    这真的是经验之谈了,上辈子姚晴天嫁人后,迅速消瘦下去,每到冬天不管穿多少衣服,浑身都是冷冰冰的,晚上更是冷得睡不着觉。
    如今她就是孕前也比在家做闺女时重了一些,身上却感觉很轻松,一次病都没生过。
    不过就是夏天体感热些,可热也比冷好克服。
    林笑笑看看姚晴天,又看看停稳车走过来的赵军,很容易就被姚晴天说服了。
    姚晴天看了赵军带过来的东西,指着两只大一点的鸡,让赵军剁成块,她拿着两只小一些开始搓洗、腌制。
    新鲜的嫩荷叶用来做烤鸡比较合适。
    姚晴天一边吩咐烧火的赵磊从灶台里挖出一些未彻底烧成灰烬的柴禾出来倒炉子里引燃炭粒,一边让林笑笑把那几个没剥掉外衣的玉米棒连着外衣清洗干净。
    赵军剁好鸡块,又跑去提了一簸箕泥干净无杂质的泥土来,在边上倒水和泥。
    姚晴天把两只完整的鸡用料酒、细盐、生抽等等揉搓腌制好后,塞了一些葱姜蒜和八角、桂皮等调味料进鸡胸腔内,然后用完好无缺的鲜荷叶把腌制好的鸡一层层包裹起来,足足包了三层,确保无一丝外漏,又让赵军用半干的泥团在外面再裹一层,这样在烤制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把香味锁在里面。
    泥团半干能很好地成型,赵军按着姚晴天的吩咐裹了一指宽的厚度,两只包裹严实的鸡都埋在燃烧着的炭粒堆下面,至于炭粒堆上面,林笑笑用洋铁叉插了两个没扒外皮的玉米在烤着。
    姚晴天接着腌制剁成块的两只鸡,腌制好后,她还挑了几块肉多的出来,和香菇、竹笋等切成大小相似的鸡丁。
    切好后,起油锅,先下鸡肉爆炒,在加香菇、竹笋等,炒香,倒入夹生干爽的米饭翻炒均匀后,放盐、生抽,酱油少许。
    炒好后,分成几分,用泡软的干荷叶包裹起来,放在蒸笼格里,大火蒸。
    荷叶饭蒸过程中,姚晴天让赵军切了一些红辣椒,洒在腌制好的鸡块和香菇上面,再加酱油、自制的豆豉调味油,用筷子拌均匀,然后摊放在泡软的干荷叶上,加入新的蒸笼格,同荷叶包饭一起蒸煮。
    荷叶包饭要蒸大半个小时,荷叶鸡蒸一刻钟就可以了。
    最后,姚晴天还做了一道清淡的丝瓜蛋汤,一道凉拌西红柿。
    此时已经能闻到淡淡的清香了,林笑笑和薛青松甚至抱着烤得焦香的玉米棒啃得满脸痕迹。
    两人吃得眉开眼笑,都忘了炭粒堆下面的烤鸡,等赵军扒开炭粒,夹出两大块土坨,先敲碎面上的土层,把还算完好的荷叶捧到案板上,然后一片片荷叶剥开,能看见已经变成褐色的鸡皮,油脂都烤出来了,在零星穿透过来的日光照耀下,油亮发光,又因荷叶特殊的清香,视觉和味觉都一点不显腻味。
    沁人心脾的鸡肉香扑鼻而来,林笑笑两人瞬间就觉得手上的嫩玉米棒不香甜了。
    而后蒸笼里的食材也好了。
    两种荷叶鸡,一烤一蒸,味道大不相同,前者焦香细嫩还带着少许嚼劲,越吃越上头,就连鸡骨头都忍不住去嘬一嘬;后者鸡肉更香辣滑嫩,炎热的夏季,让人胃口大开。
    炎炎夏日,幽幽荷花香,凉亭中几个人大快朵颐,当真是享受。
    一顿饭吃了一个小时,除了提前给三位老人预留的一些菜,端上桌的全部清扫得干净彻底。
    林笑笑和薛青松回去的时候,更是扛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这时节玉米整鲜嫩,什么调料不用搁,直接放火上烤,又香又甜还省事,听说水煮的也好吃,她便同薛青松一起掰了半袋子才罢手。
    而后一行人又去池塘便采荷叶、荷花,林笑笑准备带回去的。
    因为小船还没有影,赵军和薛青松穿着长长筒的雨靴下池塘,在外围沼泽区采摘,姚晴天和林笑笑在岸上整理。
    赵军天天过来,隔三差五会带些荷花荷叶去镇上,姚晴天已经不觉得新鲜了,都让林笑笑拿着。
    “莲蓬下个月就能成熟了,到时候我月份大了,肯定不能过来,你要是愿意跑,就和青松一块来摘,不行让青松自己来。
    七月底、八月初的莲子水嫩,最清甜不过,莲心都不苦,九月就老了,莲子心也变苦了,得扒掉莲子心才好吃。”
    林笑笑看着手上的荷花,一脸好奇地问:“莲蓬就是长在荷花里面啊?”
    姚晴天点点头:“对呀,荷花凋谢后莲蓬就露出来了,九十月不采摘的话,黑黑的莲子落入水中,来年又会发芽。荷叶水底下的泥里还有莲藕呢,一般专门种藕的人,会用藕节做种,莲子也可以,但是需要特地的处理,不像我们也不急着挖藕,就随便它们长了。”
    他们这藕虽然是家养的,却不是白胖的家藕,而是从龙湖里引进的野藕,细细长长的,多养两年,一根能达到一两米长。
    苗上那节嫩的,生吃脆甜水嫩,比许多水果都好吃,长些的结做菜合饭都别有风味,只是不太适合做面藕。
    “私房菜馆那后面我准备搭建一个水上竹楼,到时候说不定在那边种一些白藕,你有空也可以帮着想想怎么设计规划,那边离你们房屋更近。”
    三连排的居住楼,姚晴天和赵军们占得是西边四间,中间三间给三位老人住,东边也是四间,是薛青松的。
    再往东边,隔着五六米的位置是计划做私房菜馆的楼,暂时才建成了一楼。
    林笑笑听了满口应了,抱着怀化的荷叶和荷花,满脸不舍地挥手告别。
    两人走后,赵军也带着姚晴天要回镇上了,下次姚晴天再过来怕是就是生产之后了,来了也是在屋子里坐月子,等再出来,这池塘里只剩枯黄的残荷了,所以她比林笑笑更不舍。
    前面几次姚晴天要么坐自行车要么坐客车,不过这次过来,赵军是骑着摩托车带姚晴天过来的。
    全程时速控制在二十千米以下,除了比自行车舒服些,快不了几分钟。
    而后,像薛青松说得,专业的电工很快过来把养殖场的专线拉好了,养殖场那么大位置,他们还沿着赵军辟出来的路安装了一排电线杆,从大路边上一直安装到山中央,计划后续建厂房的位置。
    虽然单拉电线入户,赵军缴纳了不少费用,可这专门架设七八根水泥电线杆却是镇府有心扶持,没有薛青松和林笑笑在背后使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电安装好后,薛青松率先买了三个大吊扇过来把三间主堂屋都装上了,因为木工师傅要上门做家具了,正是一年最炎热的时候,没有电扇送风,干活也遭罪。
    七月下半个月,主要是木材加工,所以只请了两个木工师傅,做些准备、测绘工作,到了八月,房屋、木材都晾晒了好长一段时间,可以正式动工了,赵军一气请了八个手艺老练的木工师傅过来,开始赶进度。
    八月底,万燕红和赵磊带着他们家二个月的娃回来了,赵军的自行车给赵磊骑了,姚晴天月份越发大了,赵军轻易不离开镇上,便由赵磊和万燕红在这边看着进度,以及给木工师傅们烧茶做饭。
    九月一号,高兰妹和姚成军带着姚水兰去镇上小学报名,因为请了中学薛校长帮忙,找好了门路,报名非常顺利,自那天开始,姚水兰便是阳湾镇上阳湾一实小的一名小学生了。
    三岁半的双胞胎也被送进了租房附近的幼儿园,成了育苗班的成员。
    小学学费六块钱,一日三餐回家自己解决,幼儿园,则是七块五毛钱一个月,管中午一顿饭。
    高兰妹给三个孩子费用都交了,然后带着她们去买了小书包,更是给姚水兰买齐了各种文具,虽然花了不少钱,一家人却分外高兴。
    卤味店的卤味如今都是姚晴天配置好卤汁,两个徒弟过来带着高兰妹一起卤制,而后售卖的时候,高兰妹、姚成军夫妻俩也会跟着去卤味店,除了偶尔接送小孩,全天呆在店里。
    九月一日报名日的前两天,姚成田骑着姚成才的自行车来了一趟镇上,说陈玉孩子生了,是个男孩。
    虽然早了几日,其实也不算早产,不过孩子有些瘦弱,像早产的孩子。
    姚成田是奉姚母的命令来报喜的,兼最后试探下可能把大侄子送到镇上来读书,毕竟报名时间眼看就要到了。
    姚成田跑这一趟也不仅仅是因为姚母的命令,他主要想看看过去这么久了,姚晴天和赵军的态度可有松动,毕竟大侄子要是能送过来,他儿子就也有可能到镇上读书了。
    还有就是他和夏小雨把院墙隔起来了,姚母要照看月子里的大嫂、小侄子,肯定顾不上他们家孩子,姚成田便听孩子妈的,把丈母娘老丈人接来他们家常住着了,为着这些事,姚成田和西边兄长、父母闹得有些不愉快,他跑这一趟也有向自己父母和兄长示弱求和的意思,毕竟他如今手头也紧张,还想着姚父姚母支援点好再买一辆自行车。
    再有一条,眼看着秋收就要忙起来了,往年有二哥、二嫂帮扶,老人照应,倒也没落后过,如今姚成军夫妻来镇上了,姚成田自己干农活不行,只能拜托两个老的帮着,要不然他辛苦一年种下的棉花、五谷杂粮怕是要烂在地里。
    综上种种,姚成田暂时努力和西边维系着不错的关系。
    可兴冲冲跑这一趟,除了姚成军私下偷偷给了姚成田五块钱,算是送刚出世小侄子的洗三礼,其余人对于姚成田的这一趟不持任何意见。
    姚成田只得推着自行车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第86章 生了
    姚成田回到村里后, 一五一十向姚母、姚父说了在镇上的所见所闻,老夫妻俩是彻底没辙了。
    而陈玉面对光秃秃的五块钱和没有任何只言片语,亲姑姑、亲叔叔也不说回来参加小孩的洗三礼, 也不同意把大孩子接到镇上去上学的事实,深深将好不容易开出来的一点奶水气回掉了。
    大热的天, 闭不透风的房里,孩子哼哼唧唧不停哭, 产妇嘴里也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
    姚斌斌最终被姚成才送到前湾村小学报道了, 陈玉才生了孩子, 这一胎生的时候还遭了不少罪,这会下床的力气都没有, 除了憋着一肚子气, 什么办法都没有。
    虽然还没正式到秋收时节, 种地的农民不至于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可也不轻松。
    何况姚家今年一下子少了好几个主要的劳动力,家里家外, 大人孩子的, 难免显得手忙脚乱, 姚母照料陈玉母子便马虎了些。
    虽然姚母没看出大儿媳有做得太过分的地方,但是被女儿一遍遍陈述洗脑,加上她生的四个孩子, 如今的确两个都因为大儿媳和家里闹翻了,并且她看着小儿子一家也快了,所以姚母如今虽然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一个锅里吃饭,却打心里也恼怒上了这个事多的大儿媳。
    还有就是,夏家两老现在在隔壁住着, 他们俩可只有夏小雨一个女儿,要是一心扑在她儿子孙子身上,姚母担心儿孙被亲家笼络去了,所以也顾不上去计较姚成田做得不顺他们心的地方,尽心尽力对他们好。
    甚至为了比夏家两老表现得更好,姚成田一提手上没钱,姚母咬牙一次次贴补了。
    有好吃的好喝的也多是留个姚泉泉这个最小的孙子,也不催夏小雨生孩子了,说姚成才有三个孩子,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不能一下把三个孩子送到镇上读书,但是姚成田不同,他就一个独苗苗了,加上他比姚成才脑子活、有出息,夏小雨又是老师,说不定过几年也都能去镇上安家。
    姚成才贩肉卖虽然说没有挣到太多的钱,但是媳妇坐月子期间还是能拿出一些肉、猪蹄送回来,给她补身子。
    姚母掌勺,从来不省着留给产妇一人吃,而是做了全家一起吃,还会喊姚成田父子去吃。
    陈玉从不吃亏的性子哪里受得了,可姚成才说儿子上小学了,就在夏小雨班上,妯娌之间闹得太难看,谁知道她会不会在班级教训儿子,孩子那么小,被老师针对了,这学还怎么上?
    一席话,把陈玉说得彻底没脾气了,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顺风顺水了近三十年,却在生了三个儿子之后反而憋屈起来了。
    洗三礼办倒是办了,也就陈玉娘家送了点实在礼,可真算起来还没姚成军给的五块钱多。
    姚家连着七八年娶媳、生孩、嫁女,大小事就没断过,前些年姚家叔伯兄弟年年都要送好几拨礼。
    姚成才家一胎送了洗三礼,二胎也送了,三胎,大伙觉得可以马虎些,提了一、两斤挂面来就不错了。
    外面马虎了,姚母就更马虎了,洗三礼一过,姚母就借着家里家外活太多,忙不过来,让陈玉自己照顾孩子、洗衣服,也没有加餐了,一日三餐跟着大家一起吃。
    还说陈玉这样已经算好的了,毕竟家里有水井,洗衣服不用出家门,谁谁谁家儿媳妇,生了孩子三天不止要洗衣做饭,还得把男人的饭菜送到地里。
    姚母说得那人陈玉也认识,曾经还高高在上可怜过人家,说对方命苦,因为对方没有公婆,生的还是女儿。
    不想她居然沦落到对方一样的待遇。
    经过前面几天,陈玉也不敢同婆婆争论了,只是躲在房里默默流眼泪。
    陈玉就不理解了,明明又是一个孙子,为何如此差别对待。
    可能因为怀孕期间经常生气吵架,陈玉这一胎本就生得艰难,这个孩子比前头两个瘦弱、难带,关键是前面两个孩子主要由姚母和姚晴天带着,她根本没感受到过刚出生的毛孩子能这样折腾人。
    陈玉日子过得如何水深火热,姚晴天就不得而知了,她最近有些无聊。
    随着预产期临近,卤味店的一切事务,赵军全部安排出去了,姚晴天如今一天下来除了吃、睡,就是被带着到处溜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