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500章

      文帝十一年, 天降异象,南海有高人来朝,自称姓徐,进献鲛人, 文帝大喜, 册封徐姓道人为当朝国师。
    国师上任后就前往骊山皇陵了, 吕后掌权后期将周边都清理个遍,如今这骊山内外都是朝廷的人,镇守皇陵的将士更是文帝心腹。
    徐福破解阵图不得, 转而引鲛人入山。
    鲛人嗅到鲛人油气味后发狂,在山中遁入土地如入水中,以徐福意想不到的速度挖凿出一条地道。
    历经诸多,徐福已不再轻易为小事心生波动,既然地道打通, 后面的事就好办。
    姜遗光、皇帝与引路人跟在徐福身后,踏入地道。
    符轮道自己实在不能承受孤独之苦,继续下去恐怕会发疯,于是在上次出海时他就穿过孽镜台离开了。
    皇帝不知道他要付出什么代价, 她本也想走, 可站在镜前,她又改主意了, 还是决定留下。
    此时大汉国力渐盛,却渐生鬼魅祸乱之象,各地频频有邪祟之事传出。文帝生性节俭, 不愿劳累百姓, 或苛捐杂税叫百姓受苦,从即位起便轻徭薄赋、废除酷刑。
    但各地日盛的鬼祟之事让他明白事态紧迫, 不得不做出取舍。文帝暗中命亲信广集齐各地死囚,押送至骊山充做劳役,又不断敛财。期间有人上奏,被他压下去,又是好一番官司要打。
    徐福不管文帝怎么做,他要是连这些也解决不了,也不必坐这个皇位了。
    地道打通后,连通的却不是地宫,而是地宫更下一层,更幽深之处。
    挖凿的劳役吓得跑出来说绝对不干了,他们一直挖到了阴曹地府!一锹子下去,土里竟涌出鲜血,还跟铲进人肉里似的发出一声哀嚎,吓得他们魂飞魄散。
    威逼利诱都没用,再怎么说不会影响他们,劳役们也死活不肯再往下挖,他们宁愿被砍头。徐福失了耐心,想到这些本就是死囚,他连同朝廷派来的能人异士,以巫蛊之术将这批人变为活死人。
    仍有神智,会说话会走路,但只会听话,主人说什么便不要命地去做。
    数万死囚,就这么变成了不知疲累的“劳役”。挖掘进度大大提升。
    至于这批人之后会变成什么样,没有人关心,反正他们本就是死囚,总要死的。
    皇帝叹息:“他变了。”
    以往徐福不说怜惜百姓,却绝不会用这样阴损的法子。
    许多人做恶时不会认为自己在作恶,他们会想法子给自己找理由。徐福现在认为这批人是死囚,可以不计性命,将来就会认为重犯的命不必在乎,再往后,也难怪他会变成那样,底线总是一步步打破的。
    姜遗光破天荒地说了很长一段话:“太平时代尚可,乱世中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不可能再维持善心。匪徒乱党不会因为一个人心善放过他,要活下去的人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善良就不抢走他的口粮。他确实很强,寻常人伤不了他,但他的善心会让他走上自灭的道路。”
    皇帝没有说话。
    他不需要回答,盯着皇帝继续道:“善良会催生愧疚,愧疚到极点会痛恨自己无力,活的越长,愧疚越深,最后都会变成恨与麻木。你坚持不愿回去,却又不愿放下,会变成什么样?”
    皇帝放在膝上的手死死握紧,姜遗光的话像一把刀,戳破了她最脆弱之处。
    她感到恐惧,不是为姜遗光,而是为自己。因为她真的渐渐麻木了,不管再怎么震撼的事,见得多了自然就不再稀罕。
    她甚至有时开始怨恨,为什么人们从不吸取教训,要一直做蠢事?为什么地主豪绅不榨干百姓最后一滴血不罢休?为什么不愿意享受太平生活?
    为什么,人的贪婪永无止境?
    她像一座雕像,沉默了很久很久。姜遗光说完后就离开了,过了一阵子,皇帝找到他,神色依旧憔悴,却再没有了彷徨。
    “姜卿,多谢你点醒我。”她道,“下一次,我会回去。”
    一等又是三年。三年间,徐福一直在骊山,文帝十四年,匈奴不再满足于试探,大举入侵,闯入萧关,一度打到长安城外。
    恰巧这时活死人们快用完了。徐福此时还是咬死了只用死囚,绝不用普通百姓,即便获罪官员的家眷也不行。他认为世上罪过有大有小,死囚迟早要死,让他们戴罪立功也算为天下人做了件好事。不该死之人则绝不能枉送性命。
    偏偏文帝废除不少酷刑死刑,每年死囚犯本就不多,有些偏远地送过来实在费力,那些地方的官员宁愿把死刑判轻或让他们在牢中“伤重不治”,也不愿遵从皇命。
    正愁缺人手,匈奴就打来了。
    因着始皇帝的缘故,徐福对匈奴人深恶痛绝,让他对匈奴人下手不会有半点心软。
    匈奴大军“撤退”,深层地宫终于修建完毕。
    与此同时,朝中有人向文帝上密折,谏言道须提防国师。他能轻易将生人夺去魂魄,变为只知听令的活死人,甚至一次能控制近万人。如此妖法,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做什么?
    上奏者为镇守骊山的将军,明面上军功归他,世人皆以为他打退了匈奴大军,可他亲眼目睹一切后即便白得了功劳也高兴不起来,他无比恐惧那样的力量失去控制。
    一个能随时控制上万人为自己卖命的人,有多可怕?
    若他起了反心,大汉危矣!
    从惠帝起,各地诸侯就不太平,多年前济北王和淮南王发动的两次叛乱他还记在心中,更何况……那位将军不知国师真实身份,他却记得,他一直忧虑徐福是否要复辟秦朝。但如今和徐福交恶并不是好时机,面对这样一个态度不明的强者,他不得不耐心等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