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32节

      刘禹锡回忆片刻,“不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要求每个人必须读到初三,之后……想读高中,要通过考试?”
    之前姜海蓝曾经说过,中考没能达到各高中录取分数线,就不能继续读书了。
    和高考考大学一样。
    “中考刷掉一部分人,高考刷掉一部分人,读完大学,那确实是至少十六年。”姜海蓝说医学生要读五年。
    柳宗元笑道,“他们后世的知识那么多,十六年怕是也只能学点皮毛。”
    可如果不是学那么多学科,又怎么能够建造那样一个世界?
    韩愈叹道,“前十二年学基础知识,后四年学生存技能,他们真的是通过读书来养活自己。”
    三百六十行,竟然行行都有专业知识,大学专设这些专业学科让学子们来学!
    这在如今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天幕上有几件事是他们这些“古人”能够想象的呢?
    柳宗元道,“我很想看看他们那个世界的书,看一看那些各专业的学子们学的都是什么。”
    韩愈闻言看向他,乐道,“太医署那些人想看后世的医书都想疯了!”
    刘禹锡若有所思,“大学生通过毕业答辩之后,拿毕业证,从大学毕业,之后呢?”
    “什么之后?”柳宗元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禹锡道,“他们毕业之后,是怎么得到工作的?若是不想做那些工作,想做官,该怎么办?”
    天幕上是有官吏的。
    那些官吏是如何成为官吏的呢?
    啊这?
    韩愈和柳宗元对视了一眼。
    柳宗元道,“那就只能问姜海蓝了。”
    明朝位面。
    王守仁正在思考姜海蓝简简单单几句话介绍的“修满学分毕业”和“毕业答辩”。
    通过考试检验学生们的学习这一点很不错,姜海蓝提到过的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其好用程度,那真的是谁用谁知道!
    反正王守仁本人是非常满意的。
    至于学生们的感受?
    能够对学习成果查缺补漏,知道自己哪些知识没有学好,他们难道不高兴吗?
    因为考试很好用,王守仁便琢磨着怎么将“学分”和“答辩”改一改,因地制宜,为他所用。
    阳明书院的学子们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
    但王守仁的几个弟子看到老师那副冥思苦想的样子,一个个的心都抖了抖。
    “就算老师想学习天幕上的学校,让学生们修学分,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弟子不解地问,“我们现在可是先生。”
    另一个呵呵一笑,“万一老师觉得我们身为先生,也应当继续学习,给我们定学分任务怎么办?”
    就像姜海蓝他们每年都有学习任务、都要年检一样!
    “你以为先前老师听姜海蓝说年检没有心动吗?”
    “……不会吧?”
    “先生不经常学习,又如何保持自己的水准呢?当时老师是这么说的。”
    “老师怎么不学姜律师他们工作五天休息两天?”
    “好问题!不如你去问问老师?”
    “我不敢!”
    东汉末年。
    听到最后,刘备哈哈大笑,向诸葛亮说道,“若真有几万士卒从天而降,相助先生北伐,那最后结果如何,的确犹未可知。”
    诸葛亮却是微微一笑,“将军,这可是几万大学生,只让他们做士卒未免太过可惜。”
    刘备不解。
    诸葛亮笑道,“他们都是读书人,每一个人都至少读了十六年。”
    刘备:“……”几万至少读了十六年书的年轻人?
    这这这!光是想想,他就觉得自己心快要跳出来了!
    诸葛亮接着说道,“且他们所学皆不同,有学医的,学数学的,学天文地理的,学如何种植的……”
    刘备越听越激动,下意识地开始盘算怎么用这帮人。
    几万各有所长的大学生啊,有的能帮忙改善武器,有的能指挥建筑,有的能教育百姓,有的能提升粮食产量……
    不行,他觉得自己要乐疯了。
    刘备:先生说得没错!如此人才当士卒使用真真是暴殄天物!
    虽然从现代拉来几万大学生相助的事情只是做梦,但也给不少文人提供了灵感,写小说的写戏剧的,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畅想若得前人或后人相助,这个世界,或者说某个世界会变得如何不同。
    ——借古讽今嘛,大家熟练得很。
    由此也是诞生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品。
    第96章 大学二
    隔着宽阔的广场,是一栋弧形的巨大图书馆。
    当那位本地人这么介绍时,在场众人都很惊讶。
    “图书馆??”
    “这居然是图书馆吗?”
    “啊?不是行政楼?”
    “图书馆怎么修得这么豪啊?”
    也不怪大家吃惊,这栋图书馆的外墙所用的材料,和他们一路进来看到的两排教学楼,那可真是两模两样。
    那位本地人笑了笑,“很诈骗对吧?”
    天幕之下。
    秦朝位面。
    扶苏的眼睛瞪得老大,一眨不眨地看着那栋图书馆,半晌,他叹道,“那么大的楼,里面得放多少书啊!”
    纸质的书籍,一页就能印刷很多字,几十页就是一册书。
    即便只是一室的数量,怕是也有几百上千册。
    那这一栋楼……
    扶苏想着就眼红。
    他父亲嬴政富有天下,先前学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将咸阳宫所有藏书全部印刷成纸质书籍,一册一册,放进了藏书室。
    咸阳宫中的藏书室,一间又一间,但和这栋图书馆比起来……
    不过也是,往后两千多年,古今中外,多少人类的思想汇集在一起,烨烨生辉。
    扶苏真想能够穿过天幕,去看看那里面的书,去触碰那些后世的灵魂,将那些文化带回大秦。
    西汉位面。
    “当年项羽火烧咸阳宫,不知烧毁了多少百家典籍,”张良很是遗憾地说道,“也不知有多少能流传到后世。”
    他想到历史喵中剧透的大汉“未来”,想必陛下对那个未来很是满意,为了将大汉导向那样一个未来,他会和皇后达成合意,让太子刘盈即位,然后兄终弟及,传位刘恒。
    为了保证他们的计划能顺利实行,陛下和皇后会……
    大开杀戒。
    张良叹了口气,毕竟刘恒能够即位,一定是因为皇后逝后,功臣和宗室做了些什么,导致刘盈的子嗣未能顺利传承。
    陛下和皇后不可能想不到。
    他们不会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报仇”,但他们会为了刘家天下斩草除根。
    大汉要乱了。
    张良望着天幕上的图书馆,所以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别去掺和那些事。
    人只有少管闲事,才能活得长久啊。
    他忽地一笑,我若是收罗、整理百家典籍,将来流传后世,后人会在图书馆前给我塑像吗?
    这个位面的一千多年后,后世的考古学家从张良墓发掘出一大批百家典籍。
    数百册的书籍,几乎没有被人翻阅过的痕迹,看得出来是刚刚印刷好就被放进了墓里。
    考古学家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什么张良会用一批新书陪葬。
    这个谜题很快就解开了,因为张良留了一封信,明明白白地写着这些书就是我这个老祖宗留给你们后世子孙的。
    整个历史圈和文学圈都炸了,热搜挂了好几天。
    政府很快就出钱为这批典籍专门建了一个纪念馆,馆前依照张良墓中留下的自己的画像,给他塑像。
    汉武帝时期。
    拿到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上上下下都是非常高兴的。
    刘彻拿到历史上第一本纸质书籍后,翻阅了一遍,满意地命人将宫中所有书籍印刷出来,同时盘算着怎么搜罗大臣们家中的藏书。
    此刻看到天幕上那栋图书馆,他目光灼灼,自言自语道,“图书馆?我要不也建一栋大汉图书馆?”
    正好可以用这个理由,从全国搜罗书籍——只是借一下嘛,印刷好了还给他们。
    他这样想着,马上就叫人去传桑弘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