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227节

      李安世顿时大喜,赶紧向杨廷鉴表示感谢。
    杨廷鉴又说道,
    “不过这李大人让我引荐更多的心向朝廷的江南籍士子,李兄可有办法教我。”
    李安世微微一笑,
    “如此还不简单,有逆反心的士子,今日早就被朝廷给抓捕。其他摇摆不定的士子,明日早上估计就会回南方。”
    “这剩下的士子,不就是和我们一样,心向朝廷的人吗?”
    杨廷鉴顿时哈哈大笑,大事成矣。
    第二日,杨廷鉴和李安世四处拜访,果然得到了激烈的反响。不是不想投靠李大人,关键李大人根本看不上我啊。
    这白白的进士到手,还能成为李大人的学生,以后官运畅通,他不香吗?
    不过啊,陈名夏的好友,沈泓一行人也接受到了杨廷鉴的橄榄枝。
    第一反应就是怒火中烧,这个杨廷鉴居然为了一个一甲第一名,背刺了整个江南籍士子。
    还恬不知耻的投靠了当朝大奸臣李适,真是个道德败坏的伪君子。
    不过我等先虚与委蛇,等到明天殿试,突然在朝堂上发难,向皇帝状告奸臣李适的所作所为。
    即使皇帝偏袒,但是我等也能迅速闻名整个天下。
    真好!
    第331章 蒙古大战开启
    土默特蒙古部落,游牧于大同边外丰州滩一带,崇祯五年(1632年)战败降清。
    大清为了方便统治,将整个部落一分为二,设左、右翼二旗,有人丁十五万余人。
    由于距离大清的统治中心地区太远,土默特部落只是表面恭敬,实际上形同于半独立状态。
    自从土默特部落投降大清后,大明朝廷便宣布关闭边关的贸易,当然私下的交易还是不断的。
    但是晋商倒了大霉以后,土默特部落与大明的贸易几乎断绝,连基本的私盐茶叶等都得不到保证,土默特部落是苦不堪言。
    正好赶上大清于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入侵劫掠大明,但是很明显这种好事肯定轮不到土默特部落这种边缘部落。
    随军出征的都是大清的心腹部落科尔沁部落,察哈尔部落等。
    要知道入侵劫掠大明那就是等于发大财,土默特部落的都统(清设的官职)们只得在心里羡慕嫉妒恨,外加诅咒吃独食不得好死。
    也不知道是老天开眼,还是天道轮回,大清入塞劫掠的部队居然被大明打得大败。
    土默特部落的都统们得到消息后居然不是惋惜,而是心情舒畅,不可一世的满洲人也会吃瘪,真特么爽。
    土默特部落的都统们还在心里默默地喊着大明加油,我们精神支持你们。
    不久后,大清再次组建军队入侵大明,还是没有我们的位置,特么只得再次诅咒你们不得好死。
    也不知道是不是土默特部落的嘴巴特别灵光,果然大清再次大败而归。
    这时土默特部落心里就开始起了小心思,这大明是崛起啦,我们是不是向大明靠拢一点,顺便向大明称臣然后换取大明物资?
    至于为什么不拿起弯刀向大明讨要物资,不是我们不想而是真的打不赢,曾经驰骋欧亚的蒙古铁骑只存在于祖宗的光辉事迹中。
    现实却是想要南下劫掠大明根本打不过,还被来自东边的大清暴捶,这还不算完,还有漠北的喀尔喀部落的随时南下劫掠。
    真是一种四战之地苦逼的状态啊。
    不过啊情况在崇祯十五年的十二月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土默特部落迎来了尊贵的大明商人。
    要是以往,大明的商人就是随意劫掠欺负的对象,但是现在必须把这些人当祖宗一样给供起来,因为他们能带来物资。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明国商人居然是来收羊毛的,羊毛也能卖钱?
    土默特部落的几个都统一番商议后,决定低价甚至不要钱的价格卖给大明的商人,但是要求重开边关贸易。
    本来蒙古人就要求开个小口子就行,但是大明直接给你全部开了。
    土默特部落一脸懵逼,这是有阴谋?
    当土默特部落都统们还在陷入深深的怀疑之中的时候,靠近长城的部民就开始和大明交易火热,用牛羊,毛皮,羊毛等换取大明的布匹茶叶等。
    特别是大明的布匹那真是深受蒙古人的喜爱,触感柔顺,还自带温暖感,你居然告诉我这是羊毛布?
    进入崇祯十六年正月以来,大明的商品逐渐变得多了起来,什么玻璃制品,香料,丝绸,瓷器等等全部出现在市场上。
    土默特部落穷得一批,最有价值的便是牛羊战马,但是也不能把这些都卖了吧。
    于是便有人起了歪心思,调动牧民前往边关抢劫,结果被大明狠狠地暴捶了一顿,以后部落里就再也没有哪个动歪心思了。
    看似精明的土默特部落很快便找到了商机,那便是利用地理优势,将大明的商品买过来再高价格卖给北面的喀尔喀部落,西面的蒙古部落。
    甚至还有东面靠近大清的部落。
    于是土默特部落很快便彻底放飞了自我,以往紧紧攥在手里的战马等珍贵资源直接对大明开放,毕竟整个蒙古也就这点东西能拿出手,不然连大明的商品都买不起。
    但是效果也是喜人的,到了崇祯十六年三月,土默特部落相对于其他部落肯定是富足无比。
    周边的小部落,甚至其他大部落的牧民纷纷前来投靠,部落人数直接翻了一倍达到了三十余万人。
    不过啊土默特部落强势崛起,引起了大清的不满,导火线就是大清要求土默特部落进贡物资,却被土默特部落直接拒绝了。
    皇太极顿时大怒,这土默特部落不仅没有尽到臣子的义务,还和明国人眉来眼去,甚至有传闻土默特部落准备向大明称臣。
    这如何能忍,于是皇太极当即命多尔衮率军征讨土默特部落。
    这消息一传来,土默特部落的都统们顿时闹得鸡飞狗跳。
    尼玛你们大清狮子大张口,一上来就是,牛两万头,羊五万只,战马五千匹,关键还有大明的纸币二十万两。
    现在边关贸易只认大明的纸币,银子都不好使,只能在黑市兑换,至少打对折,要是遇上狠的,直接给你两三折。
    虽然这些物资土默特部落承担得起,但是这可是我们辛辛苦苦做贸易积累起来的,生活好不容易富足一点,你就直接开口抢劫。
    再说实力上来了,野心也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了。
    土默特部落的都统们立马商议对策,一是赶紧向大明称臣,以求大明的庇护。二是向北方的喀尔喀部落求援,以物资换援兵。
    三是征集部落的所有青壮约八万人,准备武力对抗大清的铁骑。
    向明朝称臣很快便得到了回应,可以是可以,但是具体事宜还有待商榷,但是肯定是会庇护你们的。
    喀尔喀部落本来就和大清不对付,面对土默特部落的求援顿时大喜,我这援兵来了想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以前大家都穷,对于你们也不甚在意,但是现在你们土默特部落可是个香饽饽。
    于是喀尔喀部落当即派出五万精锐驰援土默特部落。
    而多尔衮以正白旗一万满洲勇士,两万汉军旗,两万周边蒙古人合计五万直奔土默特部落而来。
    一场大战即将在大同边外丰州滩一带展开。
    而大明先不动声色,只是卖力的给土默特部落打气,只管上,优势在我,我大明会保护你的。
    第332章 崇祯十六年的殿试
    面对土默特部落的称臣,朝堂之上充满了喜悦,我大明这是又要强势崛起啦,连边关蛮夷见我大明日渐强盛,也知道心怀大义,前来朝贡?
    连崇祯皇帝也忍不住召集朝臣,商议此事,因为这事倍有面子。
    果然在李适带头的吹捧下,崇祯皇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根本就没有人跳出来乱说话,全是恭贺赞赏之词。
    以往虽然每天被李适拍马屁,崇祯很是高兴,但是自己有几斤几两崇祯还是知道的。
    但是如今整个朝堂都开始拍自己马屁,崇祯便认为朕这个皇帝还是做得很称职的,现在得到了群臣的认同和赞赏。
    要是以往那都是似有似无的贬低,还是堂而皇之的针锋相对。
    现在崇祯感觉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大臣们也变得乖巧可爱。
    至于最近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崇祯也是一脸懵逼,自己好像就啥都没有干。但是现实就是大明一切都在好转,自己还是那个掌握权力的大明皇帝。
    大明的财政发生了好转,崇祯承认是李适的功劳,但是这也是朕慧眼识珠,大胆任用的结果。
    崇祯十六年开年以来,反正到目前为止,朝廷一切顺利,也没有不长眼的灾害来袭。
    最后崇祯只能总结出天命在我,它又回来了,还有便是李卿曾言苦尽甘来,大明它又行了!
    朝堂上崇祯很是爽了一把,最后大家一番商议,决定接受土默特部落的归附,彰显我大明天朝的气度。
    最后便是具体事宜,由礼部和土默特部落商议。
    礼部很快便拿出一套方案,封土默特部落首领为顺义王,允许他们进京朝贡。
    当然这种方案肯定通不过,礼部尚书施邦曜只能来找李太傅拿主意。
    李太傅只是简单交代一句,先拖着,答应归附,其他条件容后再议。
    三月十五日今天是朝廷的殿试,面对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殿试,百官只能说干得好,不愧是我李大人,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能干出来。
    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请李大人还是给我们一点点必要的尊重,我们也想为朝廷效力,为大明尽忠。但是这个工具人应声筒也当着太没有意思了。
    当李适给崇祯皇帝说今科录取了一千多名进士,崇祯表示震惊。当李适解释现在朝廷缺员严重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崇祯表示理解。
    当李适给崇祯说这次针对了江南籍的士子,因为他们在京师妄论朝廷政策,甚至辱骂隐射皇帝陛下您,崇祯表示干得好。
    今科由于考生太多,所以殿试大部分人都在奉天殿外,只有成绩靠前得一部分人得以在殿内测试。
    崇祯皇帝今天来了兴致,亲自来到奉天殿主持殿试。
    明朝皇帝自从嘉靖中期以后,就不再经常主持殿试了。原因也很简单,道理很清楚,都说殿试录取了以后都是天子门生。
    也算是皇帝门下的弟子,但是这些天子门生根本就不买账啊,该顶撞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顶撞皇帝,皇帝的话在他们耳里就像放屁。
    要是有益于他们的还能听进去,要是不益于他们的,不仅不给你好脸色,还站出来指责教育皇帝你一番。
    这皇帝就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殿试还有什么意思?收得尽是一些吃里爬外,自带反骨的弟子,还不如不主持这鬼殿试。
    崇祯坐在高位,一脸笑意的看着今科的进士,李适王承恩陪侍在两边,不远处便是一些其他的大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