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368节

      第561章 番外何以承七
    一开始的刘据也以为肯定是自己感觉有误, 但随着时间流逝,刘据很确定自己的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据都不明白,刘彻为何要妒忌刘挽?
    刘挽所拥有的权势地位,甚至是刘挽的一条命, 但凡刘彻开口, 刘挽都能毫不犹豫的还给刘彻。刘挽身上有什么是值得刘彻妒忌的东西?
    后来, 刘据终于懂了。
    刘彻所妒忌的是有人愿意为了刘挽逆天改命, 不惜付出性命。
    而且那些人拼了性命改变的不仅仅是刘挽一人的性命,还有大汉的国运。
    对, 没错, 刘彻和大汉江山是既得利者, 但在刘彻看来最应该得民心的人难道不是他这个大汉皇帝吗?
    那些愿意为大汉舍弃性命的人, 不是更应该为他谋划,助他一臂之力吗?
    然而事实却在刘彻的脸上狠狠的甩了一记又一记的耳光。确实这个世上是还有能够逆天改命的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刘彻付出性命,也没有人愿意为刘彻而努力。
    况且, 无数的人清楚明白的告诉刘彻, 刘彻纵然身为帝王,在刘彻的心里当真事事以百姓为先吗?
    他一个心存私欲,只是为了江山稳定而爱惜百姓的皇帝,他自问比得上刘挽吗?
    刘挽也有私心,但刘挽没有刘彻那么多的私欲,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为百姓谋的刘挽是如何行事的?富可敌国, 甚至可以完全借助刘彻的势垄断整个大汉经济的刘挽, 并没有靠各方研究出来的科技而让自己成为大汉更富裕的那个人。
    刘挽将科技无偿的教给百姓们, 只为了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 让他们可以免受天灾人祸。
    这一些刘彻没有看在眼里?亦或者完全不在意?
    与天相通的人,能够懂得那一份真心或者假意。
    为刘挽这样的人,他们可以不计一切,为了刘彻,宁死也不能从。
    刘彻如今再活着对天下人乃至大汉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刘彻自己敢说吗?
    瞧,刘彻最迫切想要的,却是他这一辈子或许都得不到的一切。偏却是刘挽一直拒绝不想要的。
    那让刘彻怎么可能不妒忌呢?
    妒忌又如何?
    刘据受刘挽的影响远胜于刘彻,而且刘据也并不懂人间疾苦的人。他对刘彻的许多想法虽然从来没有说出口,但也是极为不认同的很多事的。
    如在上林苑内大兴土木,如在网罗天下术士以求长生不老。
    这两者所费的人力和财力,刘据瞧过账本,自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同意。然而没有办法,他根本不可能阻止得了刘彻。甚至连不认同的话都不能说出口。
    他太清楚的知道刘彻是一个奢侈的人,国库有钱,刘挽会挣钱,在他眼里那些钱也都是他的,他可以随便的用。当他用剩了他才会考虑给百姓。
    所以,刘彻和刘挽之间的差距越大,也越发让刘据心中的天平不断的倾斜。
    “一个被废的太子,你想过自己的下场吗?”刘彻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竟然会被儿子教训,但他不想示弱,到了这个份上刘彻想说的只有一点,被废的太子是何下场刘据是否已然做好准备?
    不料刘据丝毫不以为然的道:“或许别人未必能活得下去,在二姐的手里我一定可以不必再担起那些我担不起的重任,我可以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太子这个身份像是一把枷锁,在刘据自懂事的时间以来,套在刘据的脖子上,让刘据在很长的时间里喘不过去。
    如果能够选,刘据是真不想当这个太子。
    然而他成为这个太子为的并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为了卫子夫,刘挽他们这些亲人。
    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刘据不当太子的话,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一死。
    刘据无可奈何的只能坐在太子的位置上,竭尽全力的做好这个太子。为他们所有人争得一个未来,而不是绝望。
    什么时候刘据稍稍得以放松的?
    大抵是察觉刘挽有心往最高的位置争一争的时候吧。
    是的,刘挽很坦然的问过刘据,如果有一天她要和他争皇帝的位置,刘据会如何?
    那个时候的刘据刚刚及冠,刘挽丢出这份心思的那一刻,刘据同样震惊,可震惊之后刘据是欢喜。
    得刘挽教导长大的刘据,心里有一个不敢为外人所知的小心思。他想有机会和刘挽斗上一斗,争上一争,他想知道自己比之刘挽如何。是不是他可以赢刘挽一回。
    争皇帝的位置吗?好啊,他乐意之极。纵然他得天独厚,纵然刘挽想一争的可能太小。甚至或许刘挽苦心经营许久,都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在这样一条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赛道上,极其不公平的比试下,本不该用来比,但他们没有别的机会能比。刘据在自己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尝试赢刘挽,纵然对刘挽极不公平,但这些不公刘挽清楚得很,并没有因此而生出不愿。
    但结果自不必说,刘据根本没有任何赢刘挽的可能。自家姐姐的本事,他哪怕是再活上一世也休想能像刘挽。
    败给刘挽,刘据从来没有任何的不满,也并不觉得自己输得冤。
    刘彻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你早已准备妥当。连大汉的太子都心甘情愿对你称臣?就剩下朕了吗?如果朕不同意呢?”
    刘挽直到现在并没有完全露出她的爪牙,“若父皇不能亲手杀了我,大汉皇帝的位子我非要不可。不过是名正言顺,亦或者强抢得来而已。我既然在当年和据儿说了实话,多年苦心经营,我非得到不可。”
    是的,非得到不可。
    刘彻的眼瞳放大,如何也是没有想到刘挽敢如此坦然的告诉他,这点心思她并不是一时兴起。或许在很多年里刘挽并没有对大汉的皇位生出心思,但她既然生出了这样的心思,还能让刘据心甘情愿的为她说话,并不认为刘挽是在夺取属于他的位子,那么刘挽就一定会得到大汉皇帝的位置。
    “如今父皇可以做下决定,您是要杀我,亦或者让我成为名正言顺的大汉皇帝。”是的,刘挽现在给刘彻的选择不是立她为太女,而是让她成为大汉的皇帝。
    刘彻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是时候该退位了。
    刘彻气乐了,半响没停下来,他那手里的剑在动,许久才问出,“你在逼迫朕?”
    “我若不逼父皇,该是父皇逼我们了吧。”刘挽都到这一刻怎么可能再退。
    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如今长安大乱,人心惶惶,刘嘉卷入其中,刘据在里头又都做了些什么,以及钩弋夫人都和谁有所勾结,如果不是刘挽迅速赶回上林苑,将局面完全的控制住,不让刘彻借题发挥的将事情闹大,怕是那曾经记载在史书上的巫蛊之祸将会再次发生。
    巫蛊之祸,世人道刘彻在意识到自己中了别人的计,逼得太子刘据自尽时悲痛欲绝,后建思子宫以怀念刘据。或许伤心刘彻是有的,但那里头要说没有刘彻半点的推动,刘挽绝不相信。
    只是有些事情开了头,随后的很多事情都将不受控制,哪怕刘彻以为自己大权在握,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他的手掌心,可惜最终的结果却狠狠的在刘彻的脸上抽下一记耳光,也正因如此,刘据死后,刘彻开始清算那些坑害刘据的人。
    作为皇帝是断然不会反省自身的,只会一次又一次的将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
    错的是那些臣子,是他们逼死了刘据,逼死了他精心培养的太子,他是受人蒙蔽,以至于落得一个晚年丧子的下场。
    刘挽经营了四十余年,等的就是在这样的一天,不管刘彻想做什么,容得下也好,容不下也罢,都只能容。她不仅要保全自己,保全家人,大汉皇帝的位子,她要了!
    “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你这一辈子经营多年,为的正是这样的一天吧。”刘彻果然不愧是一等一的聪明人,突然明白了刘挽多年的经营到底都是为了什么。想想这四十余年来刘挽的经营,谁能想到刘挽会早在四十多年前已然预料到这样的一天?
    不,不,别人或许不会,刘挽却极有可能。
    “你是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一天?”刘彻的剑指向刘挽,凌厉的逼问,刘嘉挡在刘挽的面前,“父皇,就算二姐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一天又怎么样?那么多年来二姐是怎么对您的?您扪心自问,天下间还能找得出第二个像二姐一样待您的人吗?您如今怪罪二姐对您防备诸多,谋划诸多。可是父皇的作为无一不在告诉天下人,二姐对您的防备是对的。否则我们都会死在父皇的手里。”
    刘嘉压根不怕,她这番话丢出来,气得刘彻都快要喷火了。
    可惜刘嘉不为所动,“父皇薄情寡义之极,却怪我们对您防备无比。倘若您的薄情寡义皆为大汉江山,我们绝无怨言,可您是吗?您的心里当真以大汉天下为重?而不在意个人的得失?倘若当真如此,您更应该清楚,我二姐是继任之君的不二人选?您敢让我二姐成为您的继任之君吗?”
    第562章 番外何以承八
    正所谓请将不如激将, 显然刘嘉也是深谙此道。
    于此时迎向刘彻的剑,刘嘉犹觉得不够,因此她更迫不及待的质问刘彻,“为君者, 为国为家, 谁不怕后继无人。可您呢?您这些年没少企图挑起我二姐和据儿相争。您图的到底是什么, 您说得清楚吗?您如今恐惧死亡, 求长生,更舍不得权势。父皇, 您现在没有一丁点大汉天子的威风, 只像一个懦夫。”
    一声声的指责下, 刘嘉更不掩饰对刘彻的看不起。
    刘彻怕是怎么也想不到有生之年会被女儿所瞧不起, 指向刘嘉喝斥:“你放肆。”
    剑移向刘嘉,刘嘉并没有害怕,反而更是迎向刘彻道:“对,我是放肆了。可我请父皇自省。那么多年父皇贪图享受, 您为了害怕权利的流失, 您自己一回一回的挑起据儿和二姐相争,但凡不是他们的心中有大义,顾念骨肉的情分,早已斗得你死我活。为君为父如此行事,令人唾弃。”
    对啊,想刘嘉在早年里是如何的畏惧于刘彻, 然而在察觉刘彻的很多心思后, 刘嘉突然意识到, 她的父皇并没有她以为的那样英明伟岸, 他就像普通的男人一样恐惧害怕, 甚至为此不惜挑起骨肉相争。
    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刘嘉对刘彻的所有崇敬都化为乌有。
    刘彻的剑于也控制不住的往前,刘挽将刘嘉护在身后,毫不犹豫挡在最前面,何尝不是也在等着刘彻。
    刘彻的剑在迎视刘挽的那一刻,终是不得不收回。
    对刘挽,刘彻始终保留了一份清醒,清醒的知道在他面前的女儿,她至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没有企图伤害他,这个孩子,她担起了天下重担。
    然而其他的人,他们听到刘嘉对刘彻的质问,一声声透着不信任,甚至是怨恨的质问,低下头。
    刘彻的行事,但凡只要是瞧见的人,心里如何能不暗叹。
    英明的皇帝陛下终究也是在最后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男人,恐惧于死亡,恐惧于精力的流逝,恐惧于无法再掌握更多的权力。
    哪怕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可他依然无法控制的因此而生出畏惧。
    到最后,被恐惧所操控,刘彻像一个昏君一般的做下了种种的事情,甚至不惜挑起国中相斗,如今长安城内的所有局面,上林苑内的对峙,哪一样不是刘彻所引造就的?
    “父皇可以杀我,我在这里。”刘挽依然迎上前,到了如今的地步,刘挽定然是要让刘彻做出选择的,不成功便成仁,那是他们到这一步必须要存有的觉悟,断不可能因此退缩。
    刘彻气得胸口阵阵起伏,剑依然往前伸出,在这个时候传来一阵声音道:“陛下,昌和公主和樊少卿在外等候多时,他们还领来了几位皇子。”
    昌和公主正是刘息,而樊少卿是何人?
    樊希而已。
    那么多年以来,樊希追随于刘挽南征北战,可是早些年樊希觉得他应该要留在长安了。
    以他的能力和本事,一个大理寺少卿的身份,他自然是坐得了的。
    况且他追随刘挽南征北战,也是屡建奇功,只是偶尔太过阴狠的计谋不为刘挽所取。但正常一些的计谋该听的刘挽是从来没有一丁点的犹豫。
    至于刘息,五年前刘息往西域参军,这些年颇有功绩。
    此时听到华刻的禀告,刘挽在第一时间望向刘嘉,刘嘉方才同刘彻放过话,早已告诉了刘彻,如果刘彻不放过他们姐弟的话,等着吧,刘嘉一定会让刘彻断子绝孙。
    如此断人后路,完全不让人有回头可能的计谋,未必众人在听见时心中没有闪过很多的想法,但在此时都会控制不住的想得更多。
    “是他们。”刘彻何尝不在想,与刘嘉合谋的人到底会是谁,他想过陈谦,想过萧定,但他确实没有想过会是樊希和刘息。尤其是樊希。
    刘嘉从来与樊希都没有往来,谁承想他们之间竟然早已达成了共识。
    “对,是他。”刘嘉非常肯定的告诉刘彻。
    “不错,论聪明才智,我不过尔尔,但是樊希此人如何,父皇清楚,二姐也清楚。我做不到的事情,没了退路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做。至于息儿,她不过是认同我的想法罢了。”刘嘉更得提醒刘彻和刘挽,他们认为她做不到的事情,在樊希那里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樊希既然选择了出面,很明显已然做下决定,绝不会后悔。
    他选择了刘挽,那么多年追随刘挽,他何尝不是极其了解刘挽的人。
    与其让别人上位不一定会把他用到极致,那必须是让刘挽上。
    为了利益,不过是赌一赌而已,该赌的时候就得赌,不可有半点迟疑。
    刘息不过是一个附带的存在,兵马是刘息所领,也能保住退路。
    “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一直护着,你一直以为没有野心的妹妹。”刘彻绝没有想到掀起轩然大波的人竟然会是眼前的刘嘉,一个他以为只懂得吃喝玩乐,一心系于情/爱的孩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