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89节

      【朱元璋经此之后便和郭子兴离心了,
    两年后,朱元璋辞别郭子兴,离开滁州, 带兵攻下了和州。
    这个时候曾经和郭子兴有仇的孙德崖因为饥荒前来求助,朱元璋为了抗元的大计考虑接纳了孙德崖。
    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要说一句, 将军大度了吧?
    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将私人恩怨放在后面,民族大义在前啊!
    但是郭子兴并不懂这个道理。】
    【在他看来,孙德崖和他并不是一起反抗元朝的起义军领袖, 而是他的仇人。
    自己的女婿,居然不站在自己这边一起反对孙德崖,还大明大量的帮他忙, 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所以郭子兴很快气冲冲的从滁州来到和州,找到朱元璋,将朱元璋怒斥一顿。
    其实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可以完全不管郭子兴的, 毕竟现在他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班底了, 和郭子兴没什么关系。
    说他虚伪也好, 说他是真尊重郭子兴也好,在再三解释也无用的情况下, 朱元璋只得将孙德崖撵出和州。
    不过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也为了表现一下他的心胸,朱元璋亲自去送孙德崖,还送了几车粮食以表诚意。】
    说到这里, 陈曦顿了顿, 一脸感慨:【无论朱元璋对此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这都是一个领袖, 一个未来的皇帝应该有的做法。
    无论孙德崖之前和郭子兴有什么龃龉都好,现在他们都是反抗蒙古人的。
    平时搞点什么小动作倒是还好, 在军队都即将饿死的时候,不互相伸出援手,难道等着对方饿死,削弱起义军一方的势力吗?
    连这点长远的眼光都没有,就别提什么争霸天下了,最多也就是偏安一隅。】
    郭子兴脸色黑黑白白,被骂的整个人都不太好了,但是又不好说什么。
    因为上面的话说的确实十分有道理。
    现在是国难当头,他不能同心协力共克外敌就算了,居然还在朱元璋帮忙的时候小肚鸡肠……
    他确实不配逐鹿天下。
    郭子兴耳根软,不光是对自己儿子耳根软,基本上别人说的有道理的话,他都会软一软。
    不然当时也不会听夫人的话,把朱元璋放出来了。
    现在天幕上的女子是后人,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的,郭子兴当然会听了。
    【郭子兴干的糊涂事还不止这一点,本来人家都已经要走了,差不多得了。
    但是郭子兴听说孙德崖要走,不能干了,立马出手,把孙德崖擒住。
    孙德崖麾下的将领大怒,知道朱元璋乃郭子兴的女婿,便将朱元璋拿下。
    两边都有点糊涂,郭子兴既然已经在朱元璋的营地里做了这种事了,就代表他也没把这个女婿放在眼里,你拿朱元璋做什么,你拿郭子兴的儿子啊!
    懂不懂什么叫冤有头债有主啊?】
    老祖宗们:【……噗。】
    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冤有头债有主。
    郭天叙、郭天爵:“……”
    这天幕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如此向着那个乡巴佬?
    【然后就开始转圈了,
    郭子兴要杀孙德崖;孙德崖的部下要拿朱元璋换孙德崖;徐达、李善长等人要带兵去救朱元璋;郭天叙等人则千方百计阻拦徐达。
    不过此地到底不是濠州,甚至不是滁州,徐达等将领都是朱元璋的心腹,根本不可能听郭子兴的话。
    更别提郭子兴除了小肚鸡肠之外还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更不会有人服气了。
    所以虽然郭子兴万般不想用朱元璋来换孙德崖,但架不住徐达等人的压力。最终还是换了。
    之后的郭子兴便闷闷不乐,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死在了滁州。】
    郭子兴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是这么死的!
    听起来可真窝囊啊……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堵心的事并没有结束。
    哪怕他在和州驻扎的时候,整顿当地军纪,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得到了和州的民心,
    但是也并没有成为此处的最高领袖。
    当时红巾军的领袖韩山童已死,他的儿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
    其在得知郭子兴死后,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
    然而实际上,现在在郭子兴名下的军队,无论是滁州的还是和州的,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
    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手下又有人才,
    所以韩林儿虽然任命了郭子兴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们听的还是朱元璋的话。】
    【而且本来郭天叙等人和朱元璋的关系就十分紧张,韩林儿此举更是给两边增加了矛盾。
    郭天叙好不容易能站在朱元璋的头顶上名正言顺的耀武扬威了,还能让朱元璋讨好吗?
    不过没本事的人,蹦跶的越高,死的就越快。
    所以没过多久,郭子兴的后人就死的只剩下了一个小女儿。
    这个小女儿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被他收入了后宫,嗯……
    这个小女儿的意愿如何恐怕并没有人在意。】
    朱元璋听到这个话想到了郭惠妃,脸色阴沉。
    怎么,这女人难道不想嫁给自己吗?
    孩子都生了那么多个了,还能有什么别的心思啊!
    后人为女人打抱不平什么,给他打抱不平就行了。
    原本因为为他说话的事情,刚刚对陈曦有了些改观的朱元璋此时又开始生气起来。
    女子确实不能多读书,你看这书读的一多,想法就多了,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在后宅生孩子吗?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不满居与人下,但是他的势力还不够强,还要暂且继续借助韩宋强盛的势力,遂以龙凤纪年号令军中。
    他也将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放在心里,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
    这三点也是朱元璋早期的时候一直遵循的原则。】
    刘邦眼睛一亮:“嘿,有道理啊!可惜乃公现在不造反了,否则的话还能学习一下。”
    吕雉:“……”
    陛下,你现在已经是皇上了,再这么说话不合适了哈。
    【但是广积粮,在这个时候是有点难办的。
    因为之前就说过了,这段时间整个元朝都在干旱。
    明朝的时候其实也是如此,天灾不断。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什么人在统治的原因或者是什么玄学啦,只是也因为明朝时正好处于小冰河时代。】
    【小……小冰河时代?】嬴稷听到这个新鲜的名词忍不住打断了陈曦的叙述,【这是什么?】
    【是一种气候现象。
    当时整个世界的气候都进入一个寒冷的时期,小冰期期间全球范围频繁出现饥荒,这也是明朝末年饥荒连年,农民起义迭起的原因之一。
    直到比小麦、水稻等谷类作物更耐寒的新大陆作物:红薯、土豆、玉米、花生等被广泛种植之后情况方得以改善。
    这几种作物在我们后世也是种植很广泛的,最早出现便是在明朝了。
    尤其是红薯、土豆和玉米,极大了增加了粮食产量,所以在和其他朝代差不多的人口政策下,明清时期的人口增长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知道,明清时期是人口爆炸的一个时期,尤其是清朝的时候,人口甚至突破了一个亿。】
    “多少?”
    “一个亿?”
    “一个亿是多少人?”
    各朝各代都开始跟所有的众臣讨论这个问题,同样都被震撼到了。
    一个亿啊!
    那是多大的数字啊!
    他们在国库里面看到这么多钱不会有多么惊讶,但是有这么多人口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惊讶。
    财富是人口创造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口比财富重要多了。
    尤其是秦始皇,他可是太眼馋这么多人了。
    要是他大秦有这么多人,别说是同时修长城、修直道、修阿房宫了,他还能再多开几个战线!
    他缺人啊,给他人!!!
    不过秦始皇也知道,限制人口的最大原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生,主要还是生产的粮食够不上,生太多也会饿死。
    但是如果有了天幕上所说的那些作物……
    嬴政眼中简直要放出火光了!
    天幕快说,看看这些作物的种子都在哪里,朕打也要打过去!
    同样的想法几乎在所有明朝之前的皇帝心中都有,甚至朱元璋心中也有。
    没办法,现在虽然是明朝了,可是他们还没有这些作物啊!
    到底在哪?
    这个问题老祖宗们当然也问了,尤其是朱世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