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647章

      整个石头村是背靠一座两三百米高的大山,被一条溪流环绕,另一边则是珠江支流了。
    靠近珠江支流的河边这一大片,都是菜园子,是整个石头村的蔬菜来源。
    完全靠近河边的这一侧,都是十多二十米的巨树。
    码头便是在两颗巨树中间,所以上岸之后,就可以看到绿意葱葱的菜园子了。
    好几位村民大妈,看到周济民他们登陆,都十分惊讶。
    毕竟石头村已经很近没有来过这么多人了,而且看起来还是大人物。
    由于没有提前通知,连小镇的领导都没有随同,更别说公社那边的干部了。
    “七婶,三嫂,阿婆,你们还记得我吗?”
    周济民笑呵呵地看着眼前的几位大妈,热情地问候道。
    “你不是周领导嘛,我们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七婶她们跟着笑了出来,看得出来,她们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周济民。
    寒暄几句,七婶她们前面领着,周济民他们跟着往村里走去。
    北江县等领导,全都一脸懵逼地跟着。
    刚才在轮渡的时候,他们就听周济民说过了,这个地方是他曾经捐助过的村落。
    尽管领导们并不清楚周济民来这里的用意,但还是跟着一起过来了。
    走了没多久,大家就看到了炊烟袅袅,有孩童打闹的声音,还有房屋、牛羊等。
    十分热闹!
    打谷场上面,有不少人在收稻谷,也有正生火做饭,还有踢球、玩水的孩童。
    石头村的规划还算完整,打谷场就在小溪旁边,也可以说是靠近河边了。
    在打谷场旁边就是足球场,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
    校园却不在这边,而是远离河边的树林这边,算是山脚下这边了。
    “这么多孩子?”
    北江县领导极为诧异,惊呼了一句。
    因为踢足球的少年少女,少说有十几二十人,还有打谷场上面追逐打闹的也有几十人,再加上校园这边,以及小溪那边,怕不是有上百人之多。
    而这样的热闹场景,即便是学校,也很少见,何况这里只是一个村落。
    “对,石头村现在应该有上千人了吧……”
    周济民呵呵一笑,并不觉得意外。
    来到校园门口,学校老师走了出来,其中一位穿着中山服的青年,迎面看到周济民的时候,顿时面露喜色。
    “周领导,欢迎您的到来,请进……阿贤,快去准备茶水……”
    青年正是周有恒,上一世周济民的亲人之一。
    “不用那么客气,先别急着准备茶水,先带我们逛一逛你们石头村……”周济民笑笑,旋即给周有恒简单介绍了一下省里的这些领导。
    等他介绍完,周有恒等人都懵掉了。
    居然是省里的领导,而且市里和县城的领导,全都来了。
    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周有恒一下子就拘谨了起来。
    说起来,周有恒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去过湘江那边,也去过省城。
    可他接触过最大的领导,也不过是公社的生产队长罢了。
    见他如此,周济民也没有劝说什么。
    一行人在石头村闲逛了起来,北江县领导、市领导和省里来的领导这些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所以,村民们看到之后,全都惊讶不已。
    小学校长周有恒作陪,周济民这个领导也算是石头村半个主人公,所以这群人,了不得。
    众多领导逛了一圈,虽说有些惊讶,但还是没弄懂,周济民这到底什么意思。
    眼前的石头村,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人了,光是小学校园里的学生,就超过四百人了。
    一排排房屋,整齐得跟部队一样。
    很繁华,可是除了这里很繁华之外,其他地方却没有多少人。
    因为石头村几乎把附近七八个村子的人给吸引过来了。
    而在十多年前,石头村也只不过是二三十户人家,百多号人的小村落罢了。
    方圆两三公里范围内的水田、旱地和山地等开发工作,也全都落在了石头村这边。
    有意思的是,整个生产队直接一分为二。
    石头村这边算是孤悬北边,因为再往北就是其他县城的地盘了。
    往南那边则是生产队总驻地,一个小平原地区,囊括了七八个村落呢。
    即便如此,这样的乡村单位,在众多领导看来,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临近珠江支流,只能说石头村的水路交通便利,但陆路交通却不咋地。
    所以,真不明白石头村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周济民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带他们去看了三公里外,深藏在大山里的水电厂。
    “各位领导,这里就是石头村的水电厂,整个村落的电力能源……”
    参观水电厂的时候,周济民轻描淡写地介绍着。
    发电量并不多,但不仅足够石头村使用,还有很大的盈余。
    北江县领导这才惊呼了起来,原来这就是年产值达到五万元的水电厂啊……
    这年代的电,十分昂贵。
    电力工作人员收取电费,只需要数数灯泡,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包灯制”,这便是五六十年代城市电费的缴纳方式。
    一般人最常用的是十五瓦的灯泡,只有有钱人才舍得用25瓦的灯泡。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