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第51节

      宋红琴原本是对迦楼集团有感情的,哪怕她的老板变成了陶娇杏,她心里也是偏向于迦楼集团的。
    然而迦楼集团的这番作为往她心上捅了致命一刀,要知道沈市护肤品工厂是她亲手办大办强的,迦楼集团的做法无异于是要毁掉她的心血。
    宋红琴心里也明白自个儿迟早要同迦楼集团走到撕破脸的那一步,当下也就没再虚与委蛇,她问裴扬,“裴总,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一点都不心虚吗?仗着之前签订的合同里没有对原料保供有规定,就直接卡住了我们的原料,迦楼集团这样做,对陶总,对我,仗义吗?”
    裴扬哑然,脑子一时间有些转不过来,“迦楼集团什么时候卡你们的原料了?”
    电话这头的宋红琴也是一愣,她同裴扬还算熟悉,脑海中电光火石间就猜了个七七八八。虽然这事儿裴扬有很大的可能没有参与,但宋红琴还是生气,她没好气地说,“问您舅去!偌大的迦楼集团,谁是话事人?”
    “对了,裴总,我再替陶总给您转达个意思,给‘美仕’提供的原料因为原材料不足,也无法保证之前默认的每月三十斤的配额了,陶总说能从发酵罐的底子上刮一刮,还能刮下来个三十多克,往后每月只给迦楼集团提供三克,也差不多能保供一年的量。”
    临挂电话前,宋红琴还是没消了火气,又忍不住喷了一句,“起名儿叫啥‘美仕’啊,直接改名叫找事得了,我看你们就是没事找事!”
    第74章 惜华
    宋红琴对裴扬口吐芬芳话再多, 也比不上这一句往后每个月只供应三克来得吓人。
    ‘美仕’完全就是靠着从陶娇杏那里买到的原料撑起来的,往后要是买不到原料,那还是‘美仕’吗?
    “红琴姐, 给‘美仕’的原料可是迦楼集团拿着海外渠道换来的!你们断供了原料, 万一集团上面的人要给卡住‘娇杏’的海外销售渠道, 那不是两败俱伤吗?”
    宋红琴冷笑一声,“你们绝对两败俱伤的话, 那就伤吧, 反正我们不怕。”
    迦楼集团在海外市场的经营,就算再深入, 能有梵宝格深入吗?陶娇杏已经碧昂丝签订了三年渠道租赁协议, 一点都不在意是否走迦楼集团的渠道。
    宋红琴这话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裴扬听完之后, 背上的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他有预感,陶娇杏是真的打算踢开迦楼集团单干了,不过他还想再挣扎一下。
    裴扬去找了他舅, 从他舅口中得到了确切消息——确实是和嘉华集团一起卡了供给沈市护肤品工厂的原料,还得知了史古生加入‘娇杏’的消息。
    “舅, 你说你们这是在干什么?‘美仕’的生意刚有了起色, 我才打算拿下北欧的市场,也已经说服陶娇杏给放出更多的原料品类了,结果现在这么一搞, 全都砸了!”
    他舅满脸阴沉, “你不懂, 迦楼集团怎么会受制于人?嘉华集团同样如此。这是迟早要走的一步, 只是如今走的稍微早了一点而已。更何况, 你真当那‘陶娇杏’是好的?按照我与王新娥的约定, 就算没法儿把‘娇杏’打趴下,也能让她焦头烂额两年。可实际上呢?榨出了她的底牌,她有我们都没建立起来的海外关系。”
    “她手里既然捏着这张底牌,那就说明,随时都能踢开我们单干。迦楼集团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是时间问题。你不用考虑这些了,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刻。我和王新娥商量过,就算真被陶娇杏把国内国外的日化市场都占领了,我们也能找到活路,只是利润稍微薄一点而已。”
    裴扬见自家舅舅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里也跟着稍微安定了一些,问,“迦楼集团能作什么?”
    “做洗衣粉,做肥皂,做洗涤剂。无非就是那么点东西,原料同护肤品没太大的区别,甚至更简单。虽说利润薄了一点,可是陶娇杏又不做这个,我们还有在这个竞赛场里登顶的机会。”
    可裴扬还是不死心,他还想再挣扎一下。
    “舅,我想去一趟沈市,同陶娇杏好好谈一谈。‘美仕’是我亲手救活的,我不想就这样无疾而终。”
    他舅倒是没阻拦他,更没有给他泼凉水,欣然答应了下来,“行,你去试试吧。”
    目送裴扬出了办公室,他舅笑了一下,摇头道:“还是天真了一点,生意场上,向来都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捆绑,哪有什么真正的朋友?”
    手中拿着的资料翻了一页,他继续看,这份资料上写着的内容是国内市场中洗衣粉、肥皂、洗涤剂等各自占据的市场份额,都是一些迦楼集团原先看不上的小工厂在做,裴扬他舅毫不担忧能不能从这些小厂子中把订单抢下来。
    ——————
    迦楼集团和嘉华集团千算万算,都算漏了一点——他们对市场的了解程度,仅限于市场的现状,不包含市场的变量。
    陶娇杏在与梵宝格签订的合作内容中,清洁类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刷牙的,洗脸的,洗头发的,洗身体的,甚至还有专门用于清洁那些羞羞部位的。
    不同的清洁部位,皮肤的耐受程度不同,需要用到的清洁成分就不同。
    陶娇杏在大买特买的时候,完全没考虑不同清洁成分的配比问题,她雨露均沾地买下了各种生产设备,数量都是一模一样的。
    等她拿着研究区给出的配方来调试设备,以及确定给梵宝格联名款的那些洗护产品的配方时,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比如说:
    梵宝格是专供贵妇的品牌,传统的皂基类表面活性剂肯定不能用太多,不然容易让贵妇脸干还脱皮,长久用下去,皮肤会变薄,会被干燥问题持续困扰……甚至可能用出敏感肌,因而梵宝格主打的是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加入皂基类、糖苷类等多种成分,经过科学严密的配比,最终实现了‘完美清洁’,不仅洗感卓越,而且能实现最理想的清洁效果,洗完之后也不会有干燥紧绷等问题。
    在生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副产物出现——聚谷氨酸,又称为味精。
    陶娇杏记得前世的‘味精’可没少背锅,各种黑锅都往‘味精’上靠,实则‘味精’只是人工合成的一种调味成分,许多天然的食物中都有,正常摄入根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的影响。
    一份普普通通的汤,往里面加一勺味精,立马就会变得异常鲜美,这正是因为味精能够让人舌头上的一些识别味道的受体细胞产生愉悦感……
    陶娇杏为了避免自家生产出来的‘味精’也被甩黑锅,提前就想好了应对方案——先讲明白这种成分分布于各种天然的美味食物中,再讲正常摄入味精等同于每天摄入天然美味食物的量,便将味精给做了‘无害化渲染’。
    在经过交易区的鉴定,确认这些‘味精’没有副作用之后,陶娇杏便利用自家新建的包装厂生产了一批卡扣式拧盖塑料瓶,将味精按照二两的分量分装进去,一部分销售给首都国贸大厦,一部分销售给供销总社,由供销总社往全国各地分销。
    为了避免有人神化‘味精’,深谙‘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这个道理的陶娇杏直接在‘味精’的包装瓶上写下了一句话:的除了让食物变得好吃之外,它没有别的优点;在美味天然食物中随处可见的它,也没什么缺点。
    她还在使用说明书中建议每顿饭只拧一次瓶盖即可,这样瓶中洒落的味精量大概有1.5克,哪怕一天三顿饭都添加味精,也不至于摄入超标。
    生产出来的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用的多,其它表面活性剂用得少,可产量是一样的,多余出来的那些表面活性剂总不能堆在库房里不用吧……陶娇杏本着物尽其用的想法,开发出了洗洁精、洗衣液、洗衣粉、清洁皂等一系列产品。
    等这些产品走下生产线后,直接通过供销总社的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各种产品的广告语也写得相当诱人:诸如“不伤手、更温和”,“清洁力更强”等,全都大喇喇地印在了包装上。
    等裴扬来到沈市时,他没敢像之前一样直接去找宋红琴与陶娇杏,而是先找了一家酒店住了进去,打算想好理由、打好腹稿之后再去找陶娇杏说。
    而这家酒店提供的小肥皂就是买的‘娇杏’的新姊妹品牌‘惜华’。
    裴扬拿着那块精致的小肥皂仔细‘品鉴’了好久,觉得这个名字自个儿从未听说过,再想想他舅说的那个打算生产肥皂、洗衣粉等销售的计划,心里突然就生出了新想法——有这么好用还无人知道的牌子,干啥还自己做?直接花钱把这个厂子买下来,然后扩大规模,不就行了?
    裴扬的心跳如擂鼓,强装镇定地去找了酒店的服务员,问说,“房间里的肥皂牌子我没听说过,但很喜欢,想买回去送人,能同我说说是从哪里买的吗?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只有他用心去找,不愁找不到。
    那酒店的服务员也是个直爽的性子,当场就说了,“这还有啥方便不方便的?‘惜华’是‘娇杏’护肤品厂做出来的,现在随便去个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都能买到。我们这种给房间里提供的是小块,特地定制的,你可以去百货大楼买大块的,价格不贵,还都特别好用。”
    裴扬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怎么又是陶娇杏?!!
    不死心的他去了一趟百货商店,就在距离他下榻的酒店不远的位置,里面已经有了专属于‘惜华’的柜台,各式各样的产品摆了一堆。
    裴扬心里的凄风苦雨乱飘,他忐忑不安地全部买了一份,拎回了酒店。
    那酒店的服务员见此,笑的弯了眼,“能看出来您是真的喜欢‘惜华’,您放心用,‘惜华’的品质绝对有保证的。要是不好用,我们酒店也不会直接签大几十万的订单。”
    强颜欢笑的裴扬都快忘了自己住哪个房间了,一路晕晕乎乎地上了楼,不信邪地他挨个儿打开试用了一遍,彻底信邪了。
    这还谈啥啊?
    人家已经预判了迦楼集团和嘉华集团的预判,还把迦楼集团留着的后路给堵死了。
    他原本打算第二天去找陶娇杏的,可是在见识到‘惜华’之后,他又推迟了登门拜访的计划,改为去打探陶娇杏开在沈市的厂子究竟有多大的规模。
    ——————
    就在裴扬暗中打探的时候,一行来自大连的人偷偷来到了琥牢山下,找陶娇杏谈招商引资的事情。
    东北人说话直爽得很,没有搞那些弯弯绕绕的,而是开门见山地说,“陶老板,我们大连可是眼馋你们沈市的日化产业群好久了,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沈市过半的税收……有没有考虑一下我们大连的打算?”
    作者有话说:
    今天还有一更,正在加足马力写。
    第75章 吃好睡好
    不管是天然的海港条件, 还是靠海吃海的渔获,大连都不输沈市,然而靠海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的短板——安全性略低, 当年被八嘎国侵略占据过, 远不如沈市的安全性高。
    当初确定沈市为辽东省省会的时候, 也有这样的考量。
    不过随着华夏的发展,虽然海军实力尚未提升上来, 但陆军已经将整个渤海湾布置了个水泄不通, 就是盯着八嘎国蠢蠢欲动死灰复燃。
    如今的大连已经不再需要为安全而担忧了,只是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而获得的资源略逊于沈市。
    大连来的考察团心里拎得很清楚, 只要从东北牧场挖走一个墙角过去, 日后政策上多让让利,就如同是种下一颗果树种子之后勤浇水施肥, 果树肯定会有长大的一天。
    瞧瞧东北牧场在沈市的发展速度,一个厂变成两个厂,两个厂变成一个产业群, 这才过去多久?就已经变成了沈市的经济支柱。
    大连有耐心等东北牧场慢慢成长起来。
    趁现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挥动挖墙角的锄头,自家近水楼台先得月, 必须得先动起来。
    访问团的负责人开始摆条件‘利诱’陶娇杏。
    “陶老板真的不妨考虑考虑我们打脸, 我们同沈市相比,优点也不少,比如海运港口, 比如能给让出更多的税收优惠空间, 而且我们还有共和国长子的工业嫡系血脉——滨海理工大学子坐镇。”
    “如果东北牧场愿意到大连来发展, 滨海理工大学可以同东北牧场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咱理工大的师生在研究方面的能力, 就算不能同清北比, 但也差不了太多,当初是怎么撑起共和国长子工业科技脊梁的,往后就能怎么撑住东北牧场的工业科技需求,您看呢?”
    “税收方面,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让利,肯定会比沈市给出的条件更好更优惠,按照我们的想法,是设置规模门槛,普通办厂规模,就会比沈市给出的条件更优惠,规模越大,给出的优惠空间自然也就越大……”
    “此外,当初鬼子们占据大连的时候,建了不少洋房,临着海,风景挺好,算是一个园区,只是一直被废弃着,拾掇拾掇就能用。要是陶老板来,我们可以把那个园区以及周边的土地,全都以最低的价格来给陶老板开发,不限制居住还是工业建设。”
    陶娇杏都怀疑这考察团来之前是不是专门调查过她,不然怎么开出来的条件总能戳到她的心里去?
    滨海理工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比沈市大学以及沈市农业学院都要强出不少,尤其是理工科。
    还有就是沿海的那一片土地,如果真的开发出来,利用价值肯定不低,靠海吃海,单单是从渔民手里收购海产品,然后销往内陆城市,就绝对不会少赚。
    此外还有那大连港,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
    上海之所以能发展得那么好,不就是因为上海港率先发展了起来?当然,上海港的位置也要远胜于大连港,还靠着已经发展起来的香江。
    陶娇杏心里的算盘打了几轮儿,点头道:“我很希望能将东北牧场的根系扎进大连那片沃土,也很期待在海边干一番大事业。不过是将眼下的那个产业迁移过去,还是异地办厂,逐渐将生产重心转移去那边,还得仔细商榷。”
    “给我几个月的时间,待我拟好方案和计划书之后,再去大连登门摆放,届时还希望各位领导多多行些方便。”
    考察团自然不会拒绝,他们等的就是陶娇杏的这个承诺。
    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动辄就是三五年,长的话一二十年都有可能,他们只盼着陶娇杏的动作能够快一些,一两年内就在大连办起民营工厂来,但也不强求立竿见影地看到结果。
    ——————
    送走大连来的考察团,陶娇杏立马就着手规划了起来。
    养牛场和奶粉厂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国内市场也逐渐饱和,暂时没有扩大规模的必要。
    日化厂已经扎根在沈市,方方面面的渠道都已经埋下,不宜在大动干戈,而且只要日化厂在沈市,她在沈市行走、在辽东省内,都算是有一点点影响力的,这影响力是拿税收、工人就业等置换来的,也不能随意挪动。
    剩下的就是刚刚运转起来的啤酒厂里。
    特级精酿啤酒目前还主要是给部队做特供订单,受到原料小麦的限制,根本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再去大连办厂也解决不了原料紧缺的问题,总不能去海滩上种小麦。
    最后就是用于发酵生产日化厂原料的工厂,目前的需求量不高,三五个人就够用了,也没必要扩充那么多。
    而且这个原料工厂也不宜离沈市太远,留在琥牢山下刚刚好。
    陶娇杏思来想去,愣是一个合适的砝码都拿不出手,只能重开一张‘新牌’。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