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黄天之世 第875节

      若非是鹰狼卫谨慎稳重,并没有逐个接触,只怕是就算是再多出两三万人都并非是不可能。
    许安神色深沉,九里山发生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并没有什么值得欣喜的。
    彭城的大战还在持续,但是许安现在心中却是在想着另外一件事。
    并非是许安想要分神,不在意这一战的胜负,而是因为这一件事将会极大的影响之后的格局。
    阎忠微微侧目,他也注意到了许安的神色,知道许安现在正在思索。
    能够让许安暂时抛下眼前的战事,那么也只有关于汉庭一众的归附世家的事情了。
    “明公可是在想什么怎么处置这些投降的人?”
    许安眼神微动,阎忠一语道破他心中所想,也让他从思索之中脱离了出来。
    重新抬头看向前方,许安微微颔首,算是承认。
    “明公若有疑虑,不妨与我交谈一番,或许能够解决问题。”
    阎忠重新正色,目视着许安。
    许安并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先看了一眼四周,而后才将目光落在阎忠的身上。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的世家甘心献出万贯家私,百年乃至千年的基业接受投降。”
    阎忠眉头微蹙,他没有猜错,许安果然是在想着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心中其实有一个答桉,他提出问题,就是想要帮许安解决。
    但是话到临头,阎忠重新又犹豫了起来。
    许安看到阎忠的神色和犹豫,他清楚了自己的所想果然没错,这其中果然是有极大的问题。
    阎忠主动提起,就是想要告诉他这件事,但是却是欲言又止,这不正常。
    其实也属正常,阎忠终究也是世家,这其中肯定也牵涉到他以及其宗族的利益,他如果说出了内因,提醒了他,就是选择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许安转头看向另一侧,贾诩此时脸色并没有多少的变化,目光仍然是看向战局,彷佛一切都跟他没有关系。
    贾诩向来明哲保身,许安很清楚就是去问贾诩,贾诩这个时候也绝对是顾左右而言他。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阎忠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他闭上了双目,吐出了一口浊气,缓缓开口。
    许安神色微肃,重新移回了目光,静心倾听,周遭的战鼓之声,金戈之声皆是被他无视。
    “分开下注,乃是世家常态,明公对此十分很清楚,这是第一个原因。”
    “明公东伐南征,大势已成,汉庭覆灭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与其陪着汉庭一同覆灭……”
    “若是等到我军战胜,清算之际,破家除宗也属寻常。”
    “不如在这一时候,锦上添花,换取保全宗族。”
    “颍川四氏还有其他的世家都是如此行事,其家族之中的子弟多有跟随着汉庭者,这些人将会随着汉庭覆灭,为汉庭殉葬,算是还了在汉室治下四百年的恩德。”
    阎忠停顿了一下,睁开了眼睛,脸上露出了一丝凝重,而后继续言道。
    “至我知道明公并没有什么头绪,甚至可以说只是在怀疑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许安眼神微凝,他能想得通第一点,但是他总感觉事情并没有简单。
    “明公的感觉没错。”
    “确实还有促成汉庭之中如此多的世家豪强投降的第二个原因。”
    “正是这第二个原因, 才使得颍川四氏选择了叛离,甚至甘愿冒着百世的骂名,背上逆贼的名号,在这个时候选择反叛。”
    阎忠目光深沉,避开了许安的目光,偏头看向前方,他没有去直视着许安的眼睛。
    “这个原因,是‘制度’。”
    最后两个字,阎忠几乎是从牙缝之中憋出来的。
    许安心头微沉,重复了一遍。
    “制度?”
    “正是。”
    阎忠点了点头。
    “准确来说,是教育制度……”
    阎忠面色肃然,低声道。
    “明公于各地开办学堂,设蒙学、郡学,又在长安设下国学、军校。”
    “郡学生可为吏、国学生可为官,军校生可为将。”
    “明公初衷为正途,此举也解决了我军当初缺乏中基层官吏的问题,也为我军培养了大批的军将,补充战力。”
    “但是……”
    阎忠话锋一转。
    “明公一直在关注武事,却是忽略了国内的政务,也忽略了这一方面的问题。”
    “现在国中教育的制度其实已经出现了问题,而颍川四家以及汉庭归附的一众世家正是看破了问题了所在。”
    “我设下的教育制度有问题?”
    许安神色微僵,学堂之中教授的都是经历之学,对于这现在定下来的教育制度,他是经过的工作去完善缺憾,就是想要尽可能保证教育之上不出问题。
    “正是。”
    “问题出在何处?”
    阎忠转过头,目视着许安的双眸,郑重其事道。
    “不平等。”
    第八百九十一章 规矩
    “不平等……”
    许安眉宇之间闪过一丝疑惑,但是很快那丝疑惑便消散一空。
    因为他已经想到了为什么阎忠这样说的部分由来和根源。
    贾诩微微侧目,他的目光从阎忠的身上停留了些许的时间,而后又重新移开了目光,环视了一圈望台,而后才收回了目光
    望台之上,除去他们三人之外,只有少数的几名负责传递军令的令兵。
    阎忠和许安两人的交谈声音并不大,他能够确信只有这几人听到。
    能够站在第二层望台的令兵,无一例外都是隶属腾骧卫,这些都是太平道最坚定的信徒,他们会严格保守他们听到的任何话语。
    “明公看来也是已经想到了关键。”
    “明公此前开设蒙学,当初只是局限于并州数郡,影响并不深远,就算是推及全州,借助着那些缴获而来的资材也足够维持学堂运转。”
    “所以到后来,各地只能是择优录取,无法让所有的孩童都接受教育。”
    “很多地方,那些农户、矿工也不愿意将孩童送往学堂,他们想的是孩童稍大一些,可以帮助家里务农做工,帮衬一二,这些明公应该都比我们都更清楚。”
    阎忠目光深沉,凝视着许安,他有时候感觉自己很了解许安,但是在很多时候,他又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许安。
    许安从来没有提过他的出身,他的过往。
    自许安加入黄巾之前的一切,都如同谜团一般。
    不像是世家出身,但却又不像是出身市井,更不像是出身农户之家。
    或许……
    这世间真有生而知之,真有应运而生的天命之子……
    当初许安一语道破他的过往,确实是让他心惊不已,以为天人。
    但是而后,他发现,许安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有迟疑和恐惧。
    阎忠凝视着许安的双眼,他从许安的眼眸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东西。
    那些出现在许安眼眸之中的东西,使得阎忠心中最后的一丝迟疑和担忧也就此化为乌有。
    正是这个人,带领着太平道一路走到今天,从太行山一路走到了彭城。
    长安城的繁华没有迷乱他的眼睛,那奢华糜烂的生活也没有引的他堕落。
    就算如今太平道治下已有数千万人,即将夺取天下,他也都没有懈怠半分。
    阎忠目光向上移动了些许,他看到了许安鬓角之间那些许的白发。
    许安如今不过刚过而立之年,理应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之时,但是许安的头发之间却已经是长出了不少的白发。
    为了遮掩耳目,许安将那些白发细心的藏于黑发之下,远观虽然看不出来,但是近观却还是能够看出端倪。
    阎忠神色微沉,青年之时他游历四方见识了人情内暖、世间百态,而后他又在宦海沉浮多年,清楚了其中关节、人情故事。
    那所谓的黄天之世,许安所想要建立的那个世界虽然美好,但是当真是遥不可及、虚无飘渺,或许在数百年、千年之后能够成为现实。
    只是在现如今这纷乱的世间,他却是看不到半分成功的可能。
    但……
    现在他愿意为之而奋斗……
    “我所说的教育不平等,其重点就在于基础不同,资产的不同。”
    阎忠平复了心境,现在他不再有半分的犹豫。
    “明公虽然命令世家、豪族献出九成以上的资产,没收所有的田地,不再允许蓄奴,打击不法,免去其优待。”
    “这一切虽然沉重,确实伤了那些世家的筋骨,使得地方豪族势力大减,此法对于豪族确实是见效显着,但却是对于世家之根本影响并没有明公想象之中的那般沉重。”
    “豪族说到底不过只是霸占一方,势力豪横者亦或是宗族,只需要找寻借口,轻而易举便可扑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