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70页

      和大多数同龄人,宴疏同一点也不喜欢学习。
    他可以学演技课程,学打戏,甚至学一窍不通的乐理。但就是不想学文化知识。
    然而今天看到凉花屯的孩子们之后,宴疏同的想法变了。
    “好吧,既然宿主你这么希望的话。”系统跑去准备了一会儿,然后发布了一个新的任务。
    第60章
    遇险。
    白导指挥着工作人员去拍孩子们上课的场景, 宴疏同就在旁边等着。
    等一节课结束了,白四运就人叫过来,让他随意和孩子们互动。宴疏同一开始不知道做什么好, 直到看见有个老师手里还拿着一台电子琴。
    那琴看起来像是小孩给拿来玩的,插上电池就可以弹奏。
    宴疏同就和老师借来了这台电子琴。他在系统空间上课的时候也顺便学了钢琴。但会的不多, 也就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和民歌。
    那个拿琴的老师平时就是用这把琴, 来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乍一看宴疏同抱着琴来了,孩子们还以为要上音乐课了, 疑惑地叽叽喳喳,“老师,下节课不是数学课吗?”
    “老师,你是新来的吗?我怎么没见过你。”
    “今天是你教我们唱歌吗?”
    “我想唱小星星, 昨天王老师教给我们唱的,可好听了!”
    王老师,就是借琴的老师, 连忙过来说道,“孩子们,这是来我们凉花屯的客人,你们可以叫他同同哥哥。今天我们先让同同哥哥给大家上一节音乐课怎么样?”
    孩子们齐声回答:“好——”
    然后排排坐好。
    像是音乐课、体育课这样不需要学习知识的课, 凉花屯小学的两位老师就不分年级了, 都是让孩子们一起上课的。
    宴疏同先是按照有个孩子提的要求, 带他们唱了两遍小星星, 然后又教了一首王老师还没教过的儿歌。孩子们都很配合,大声地唱着歌, 天真无邪的童声好像可以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宴疏同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 就已经忘记了这是还在拍摄中。
    他一时情绪上头, 在征得王老师同意后, 又想教给孩子们弹琴。然而到了这里,一向积极踊跃的孩子们却都退缩了。
    对于他们来说,那架能发出美妙悠扬的曲调,能带着他们唱歌的电子琴,应该是很值钱的宝物。
    虽然很想触摸一下,可他们不敢碰。他们怕自己一不小心摸坏了,以后就再也不能唱歌了,宴疏同看向王老师,得到的是对方颇为无奈的眼神。
    显然她已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了。
    “没有关系的。”宴疏同柔声说道,“你们不是知道哥哥是从山下来的吗?就算坏了也没关系,哥哥可以把它带去山下面修好。”
    在宴疏同的鼓励下,终于有个小姑娘鼓起勇气上来了,“同同哥哥,我可以试试吗?”
    “当然。”宴疏同让她搬来自己的小板凳,坐在自己的身边。
    小孩子没接触过乐理,乍一说音符音阶,他们可能听不懂。宴疏同就把简谱写下来,然后再琴键上写下数字,“这样就可以了。你照着这上面的数字按一下琴键。”
    小女孩照做,她动作很缓慢,好像在对待什么珍贵物件一样。
    不怎么连贯的音调响起,连成一句断断续续的语句。小女孩眼睛一亮,“这是小星星,是小星星的第一句!”
    说着,她又按了一遍。这次还跟着一起唱了出来,稚嫩的歌声一字一顿地和着琴声,让人听着竟然有无言的感动。
    这下其他孩子们也按耐不住了,纷纷跑过来,说他们也想弹琴。
    宴疏同就拜托里面年纪最大的孩子,组织一下其他小萝卜头,让他们按照顺序来。第一个尝试过的小女孩,一看后面还有那么多同学在排队,就大方地让了出来。
    只是看她的眼神里,却是充满了对电子琴的不舍。
    时间有限,因为接下来孩子们还要上课,宴疏同也只是他们挨个体验了五分钟。
    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又依依不舍的表情,宴疏同当下承认,他临走前还会再来教大家弹一次琴。孩子们这才露出了雨过天晴般的明媚笑容。
    王老师忙不迭道:“这怎么好意思麻烦宴先生你。你们是来给凉花屯拍广告,做宣传的,我们不好耽误你的时间。”
    “没关系,我不耽误拍摄的时间。”宴疏同安慰她,“等过两天,拍摄工作都结束了,我再来陪孩子们上课弹琴。”
    “这……”王老师犹豫片刻,但想起孩子们刚刚那么灿烂的笑容,还是厚着脸皮道,“那就麻烦宴先生了。我看孩子们都很喜欢你,想和你多待一段时间。”
    宴疏同笑了笑:“我也很喜欢他们。”
    凉花屯小学拍完,接下来就是拍摄村里的老人们。
    这里的村民们基本上以种菜卖菜为生,赚的都是辛苦钱。
    每天早起采摘新鲜的菜,再翻山越岭地跑到山下镇上的市集卖了。有些老人们实在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就把自己的菜交给村里还算壮实的人,还要多付出一份跑腿费。
    宴疏同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趁着没人的时候,和汤原商量,想捐点钱给这个村里的老人和孩子。
    汤原想了想,道,“钱就算了,他们还要辛苦山上山下地去买。不如直接送点实质性的东西,棉被、吃的喝的之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