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踏枝 第272节

      冯仲看完,长长叹了一口气。
    什么是字字泣血,这就是了。
    被泪水润开的墨点,何尝不是心里滴的血。
    能把李芥这样忠勇仁义的汉子逼到助敌军劝降,可见他心中伤痕。
    西凉的皇帝和那些佞臣,真是不干人事啊!
    思及此处,冯仲悄悄看了眼永宁侯,又看了眼林繁,迅速把视线收了回来。
    那封圣旨……
    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冯仲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
    “希望那余柏,能明白李芥这封信中的苦衷与心情,”冯仲道,“早开城门。”
    毕竟,再是易守难攻,城池始终是城池,城中会有许多百姓。
    人活着,要吃饭,要喝水。
    大周若不计较得失,一心只吞西州城,反正西凉没有救援的意思,光围城断水,就能把一城都耗死。
    只是,但凡有一线可能,谁都不想走到那一步。
    围城大耗,始终是“恶名”,也会让此地百姓厌恶不已。
    而作为边关大镇,最不能失的就是民心。
    若不然,哪怕一时攻打下来,一座半死不活的城,与随时随地想起义的百姓,对朝廷与驻军都是大麻烦。
    越速战速决,越有利。
    将劝降信装入信封中,由冯仲先行带往鸣沙关。
    刘贲亦去做准备,帐内没有外人时,方天才一溜烟进来了。
    “小的见着二夫人与大公子了,”他道,“互通了消息,他们让小的回禀一声,说是不用挂念,他们会安顿好,也会积极打听状况,按说侯夫人他们应当也在来的路上。”
    永宁侯颔首,又与秦鸾道:“时候不早了,赶紧休息,明日天亮,跟着你父亲与林小子一道去鸣沙关。”
    秦鸾应了。
    赶了这么久的路,原本想着是疲惫不已。
    眼下不用日夜兼程,也不用担心路上状况,按说能睡个好觉。
    可惜,躺了很久,秦鸾都没有睡意。
    还在京城时,她曾想过这里的模样,城墙、孤月,可真的踏上这片土地,她还没有机会好好去看一看。
    在飞门关的这第一个夜里,她久久未眠。
    翌日清晨,秦鸾接过缰绳,翻身上马。
    晨光在身后,而他们一路向西,策马而行。
    第309章 什么玩意儿
    鸣沙关亦迎来了天明。
    兵士早早起来操练,冯靖亦然。
    练了一身大汗,他拿着水囊喝水,耳朵尖尖的,听到了些小声议论的动静。
    原以为那些人在说“何时在往西进”一类的话题,却有几个词语钻进了他的耳朵里。
    “定国公”、“造反”、“秦家姑娘”……
    冯靖的耳朵竖了起来。
    这些词,他全然不陌生,就是同时出现让他摸不清头脑。
    难怪古人常说“断章取义”,这只听几个词,前后不搭着,真能吓死人。
    冯靖抹了一下嘴,凑过去问:“哥几个在聊什么?”
    那几个年轻兵士见了他,立刻顾左右而言他。
    冯靖一看,就知道不对劲。
    他指了指自己:“是不能让我知道的事儿?”
    冯靖这么直接,反倒是让那几个年轻人点头也不对、不点头也不对了。
    其中一位稍稍年长些的,涨红了脸,道:“不是我们不告诉你,而是、而是我们也不怎么信。”
    “对、对。”有人附和着。
    “不妨说给我听听?”冯靖试着追问。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那年长的,压低了声音把事儿说了一遍。
    冯靖愣了好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原来,不是断章取义,人家说的就是那些“吓死人”的意思。
    “知道你原就是定国公的属下,与他交情好,”那人道,“怕打击你……”
    “打击我什么?”冯靖冲口而出,知道别人没有恶意,他抓了抓后脖颈,道,“这消息准吗?我不信,你们不是也说不怎么信嘛。”
    “是不信,永宁侯和定国公造反,这太可笑了,”一人道,“可消息传得有模有样的,好像是昨天从飞门关回来的人说的,圣旨都到了,还说,见到秦大姑娘了,大姑娘一路从京里赶来……”
    后头的话,大家心照不宣。
    造反十之八九是陷害,但京城里,秦、林两家出事已是板上钉钉。
    “什么玩意儿!”冯靖低声骂,“照我看,定是邓国师那妖道在捣鬼,那就是个奸佞!
    他之前还算计过秦大公子却失手了,动手那喽啰就被我们赤衣卫抓回来,定国公亲自审的!
    那妖道,一定是报复!”
    “是不是前回你说过的,秦大姑娘给大公子喝了那什么符水的事?”
    之前在崖顶,为了鼓舞士气,冯靖好好吹了吹秦大姑娘的本事。
    奇袭成功之后,那厉害的符纸与秦大姑娘的故事,被突袭的骑兵们到处说,几乎所有兵士都听说过。
    有人听着不过瘾,又来找冯靖,追问各种细节。
    冯靖道:“对,是那么一回事。”
    那人奇道:“你不是说动手的是一奸细,作道士打扮吗?怎得又成了那邓国师的手段?”
    “邓国师比奸细还奸细!”冯靖骂道。
    他已经不是赤衣卫了,也不在京城了,任何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都不用顾忌。
    “要不是邓国师从中挑拨,徐太傅也不会与皇上争得不可开交,最后砌门不出,”冯靖道,“那奸细道士,我们审了一半被邓国师讨了去,你们猜他怎么样了?”
    一人道:“被灭口了?”
    “好吃好喝供着!要肉有肉,要酒有酒,”冯靖跺脚,“隔了两三月,有事需要问他,三司去邓国师那儿提人,那奸细在屋里喝屋里喝得酩酊大醉。你们是没看到,三司官员的脸都绿了!这要说他和邓国师不是一伙的,谁信?”
    几人听得震惊不已。
    “为何皇上没有免了国师?”
    冯靖语塞。
    他能骂邓国师,但他不敢、也不会骂皇上。
    他只能道:“皇上被邓国师迷惑了吧……”
    话说到这儿,自是推进不下去了,再多说,便是大不敬。
    “反正,造反一事,定是有什么内情,”冯靖道,“我相信定国公,他不会背叛大周。”
    那几人拍了拍冯靖的肩膀。
    有支持,也有安慰。
    冯靖心里不是滋味,急急去找黄逸。
    黄逸昨夜守城墙,天明是刚换值,回帐中歇息。
    睡得正沉,却被人摇晃醒。
    他眯着眼看向来人,认出是冯靖,他又闭上了眼睛,懒懒道:“有事快说。”
    冯靖毫不含糊,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
    黄逸的瞌睡瞬间就散了个精光,坐起身来,难以置信地看着冯靖:“我睡傻了?”
    “你肯定没傻,”冯靖撇了撇嘴,“京里有人傻了。”
    也就是对着黄逸,他才说这么一句。
    又听冯靖分析了一通,黄逸紧绷着唇没接这话。
    冯靖的话,粗粗一听是有道理,尤其是不了解皇上与邓国师的人,定会点头。
    可黄逸不一样。
    他当过御前侍卫,又有一位太师祖父,他对那两位太熟悉了。
    秦家是什么家底,林家又是什么家底?
    仅仅靠邓国师的上蹿下跳,能让皇上以谋反罪名把圣旨送到飞门关来?
    断无可能。
    可若是圣旨是真,秦鸾来了也是真,那京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又或者说,秦、林两家到底是哪儿,犯了皇上的忌讳?
    不是一点点小事,而是狠狠地踩了皇上一脚。
    要不是快把皇上的脚指踩断了,皇上怎么会在边关战事期间下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