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青云路(科举) 第152节

      第一百四十二章
    然而事情却并不像他预想的那般。
    “什么?监军?”
    那日被景德帝派的小内侍叫回去, 殿内还有阁老们议事,他们只能在殿外等候,而后谢之缙先被叫进去, 半刻钟后出来,沈伯文才被传唤进殿。
    然而进去之后,就被炸了一个大雷。
    景德帝下旨命定远侯盛宣为主将, 另有两名副将,立马前往太原府接管附近三府兵马, 打退大戎人,夺回凤阳府。
    此外,还命沈伯文做监军随行, 专掌功罪,赏罚稽核,对景德帝一人负责,有秘密上奏的权利,以及在主将不在的时候,还有对军队的指挥权。
    监军的位置极其重要, 权利也十分大, 先前的监军一般都是由景德帝身边的大太监们充任, 譬如御马监的几位大监,但让文官充任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毕竟武将们天生有“拥兵自重,武装割据”的条件,仿佛无论在皇位上的是哪个皇帝, 都对他们有戒备之心, 因而监军才应运而生。
    定远侯府虽然近些年已经有些没落了, 但定远侯盛宣毕竟家学渊源, 自己也没少上过战场,带兵打仗的能力无人怀疑,况且,在旁人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
    卫国公郑家,战功卓然,在边关威名赫赫,家中还出了一个皇后,还有皇后所出的太子,到现在手里还握有兵权,老实说,他们没有主动上交兵权,景德帝也一直都没有对他们家动手,已经足以让朝廷众人心里犯嘀咕了,这次不派他们家族中的人前去,也是不想给他们家再添战功,虽然景德帝没这么表现,但并不妨碍其他人这么想。
    朝中还得力的武将,除了卫国公一家,还有曹国公朱家,一门三杰的广安宋家,近些年在西北以战功出名的守将高定然,定远侯,以及宁平候杜家,只不过杜家这一辈有本事的只有一个杜明,然而杜明已经在凤阳府殉职了,真是可怜可叹。
    除了这些人之外,有打胜仗的本事的,还有太子李煦和燕王李烨。
    不知景德帝是出于何种考虑,最后在这些人中选了定远侯,但很显然,这个人选暂且能让大部分的人满意,不满意的当然也有,但都被景德帝忽视了。
    沈伯文对武将们了解不多,既然定远侯能让大部分人都满意,他的本事应当没什么问题,只是……
    他“嗯”了一声,忽然皱起了眉,顿了顿,才道:“长风,你说陛下究竟知不知道当年的事?”
    他总觉得,虽然文官为监军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点他自己做定远侯的监军,恐怕与他们两家从前的龌龊有关。毕竟说到底,福柔公主派人绑架阿苏和如玉,起因便是定远侯府那个庶女的挑拨。除此之外,还有他们两家之间那说不清的亲戚关系,时至今日,定远侯夫人在外交际的时候,也经常见了阿苏没什么好脸色,也就两家圈子不同,地位也不同,阿苏不屑同她计较罢了。
    但说到底,他们两家的关系并算不上好。
    谢之缙闻言,欲言又止,半晌后才道:“陛下手中有锦衣卫,恐怕该知道的都知道。”
    尤其是这种涉及到朝廷官员和勋贵们的私事,更是他们重视的地方。
    沈伯文听罢,面上倒是没有惊讶的表情,显然已经预料到了。
    既然景德帝知道他们那件事是前提,后续对他的提拔看重的原因,似乎也多少能窥得一斑了。
    “罢了。”沈伯文轻叹了口气,垂下一双清鸿眼眸:“事情已经定下了,我们再追根究底也没什么用,我不日就要随军远赴太原府,到时候家中还要麻烦长风看顾。”
    “这有何难,也是我应当做的。”
    谢之缙没有犹豫便点头应下,“边关既已起了战事,延益你过去也有风险,虽然监军不必上战场,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送你几个身手好的人吧,除了护卫你,若是你有什么不方便让军中之人知道的事需要做,也能差遣他们。”
    沈伯文本想推拒,但想了想,还是应了下来,拱手谢道:“那便多谢长风了。”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谢之缙笑得坦然,忽然又道:“只是可惜,珏哥儿下场的时候,你这个当爹的怕是还在边关。”
    听他说到这个话题,沈伯文心中也不免有些遗憾,在好友面前也不必装什么样子,他摇了摇头:“哪怕我在这边,也不能陪他去广陵府,况且不管我在与不在,他能不能榜上有名,还要靠他自己。”
    谢之缙闻言挑眉:“你就这么放心?”
    “不是放心,是宽心。”沈伯文颔首,随即又叹了口气:“况且……边关起了战事,凤阳府已经失守自不必说,恐怕太原府,大同府还有邻近几个府,乡试都考不成了,相较于这些地方的士子们,珏哥儿还能安稳地下场,已是大幸了。”
    “这倒也是。”谢之缙也收了笑,正色道:“定远侯也算是有些本事,希望西北那边顺利,你们也早日归来。”
    沈伯文何尝不是这么想呢?他收起心中的那一丝惆怅,点头道:“借你吉言。”
    ……
    将谢之缙送出府外,沈伯文回到正房时,自家妻子已经在屋里了,正在亲手替他打理行装。
    他站在门口定定地看了半晌,才缓步踏了进去。
    周如玉没有让丫鬟们帮忙,他的每一件里衣,外裳,腰带,佩饰所放的地方,她都一清二楚,听说西北苦寒,再过几个月,怕是会冷下来,她在收拾了几件薄裳之后,又打算让谭妈妈去开箱笼,把去年冬天给他做好还没来得及穿的衣裳取出来几件也带上。
    她也是没想到,自家相公回京之后,却比在南阳府的时候还要忙碌,能安稳待在府中的时间反而便少了,上一回是河南,这次又是西北……
    “如玉。”
    忽然间,她身后传来沈伯文温和的声音。
    声音入耳,她将自己方才那点愁绪尽数收敛了起来,面上挂起温柔的笑意,转过身应道:“夫君回来了,妹夫走了吗,怎么没留下来用晚饭?”
    事实上,沈伯文也邀请了谢之缙在家用饭,不过对方念在他即将离京,便决定不打扰他与家人相处,才推说自己还有事,先行离开了。
    沈伯文看得明白,此时听到自家妻子问,便将谢之缙的话与自己的猜测都一一道来。
    “阿苏又怀上了,妹夫说不定就是为了陪她才早些回去的。”
    周如玉听罢,却有与他不同的猜测,掩唇笑道。
    “啊?”沈伯文怔了怔,这件事他还当真是不知道,不由得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早上的时候,谢府派了阿苏身边亲近的妈妈来说的。”周如玉继续转过身收拾东西,一边道,语气中有些担忧:“听说阿苏这胎起初有点不稳当,谢夫人专门请了擅长替妇人养胎的太医才稳妥下来,怕惊了胎儿,因而满了三个月才往外说。”
    沈伯文听了也沉默下来,在古代,妇人生产无异于异常鬼门关,然而他不懂医术,在这种时候,除了担忧,也没有别的办法,他在心中叹了口气,道:“如玉,我这两天就要启程,中间还要进宫一趟,时间紧张,怕是来不及去谢府亲自看小妹了,你回头替我上门探望探望。”
    “相公放心便是。”
    周如玉与沈苏这对姑嫂之间的关系一向不错,闻言便点了头,语气温柔地道:“阿苏就像我的亲妹妹一般,你放心,我会常去看她的。”
    自家妻子是再稳妥细心不过的性子,沈伯文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他轻抚着她的肩膀,因为又要离家产生的那丝愧疚越发深了。
    周如玉与他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对他了解颇深,对上他的眼眸,便看明白了他的情绪,不由得笑了笑,手底下还在收拾衣裳的动作也停了,轻声道:“相公,陛下如此看重于你,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我能做的不多,但替你照顾好家中却没什么问题,难不成是不放心?”
    说到最后,她还眨了眨眼睛,眸光潋滟,难得地同他开了个小玩笑。
    沈伯文不由失笑,将她揽入怀中,语气较之平时更为温和:“我怎会不放心你,如玉可是我的贤内助。”
    说到这儿,他却忍不住叹了口气,顿了顿才继续道:“只是我常在外奔波,没时间陪伴你们。”
    “相公不必愧疚。”周如玉很快道:“我们一家人在京都中安稳度日,珏哥儿还能下场科考,较之边关被大戎人残害的百姓们,是何其幸运,相公与定远侯和将士们前往边关,早一日将那些人赶出去,收复凤阳府,百姓们就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
    “我虽然没有上过学,但这些基本的大义却是知道的。”
    周如玉主动伸出胳膊,环住他的腰,头靠在他的身前,不再开口说话了。
    头顶传来一声轻笑,沈伯文放心了心中的愧疚,也将她揽得更紧了些。
    房内一时无言,但夫妻二人之间自有一股温情流淌。
    ……
    旨意下来不过三日,沈伯文便随定远侯盛宣,以及其他随军人员们一道从京都出发,急行军前往西北,户部负责为军队筹措的粮草而后被陆续押送过去。
    因怕延误战事,定远侯与沈伯文一行人夜以继日,几乎马不停蹄地赶路,终于在七日后赶到了太原府。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百四十三章
    太原府。
    屋外又刮起了带着沙尘的黄风, 正呼呼作响,屋内也有一股呛人的味道,地面上刚被泼洒了水, 用来压一压屋内的扬尘味道。
    沈伯文端坐在桌前,提笔蘸墨,时而抬起头问上几句话, 时而低头往军功薄上批划着什么,桌上除了军功薄, 还有另外几本记录战功的册子用以核对,旁边还站着两个将官。
    他们是来汇报这次战役的军功的。
    自来到太原府之后,定远侯以及其他副将们都各自带着人与大戎人们打过几场, 其中胜多败少,不过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也不知是何原因,大戎人反而一直龟缩在先前被他们打下的凤阳府内,摆出一副守城的模样。
    然而不管是沈伯文,还是定远侯等人, 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大戎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以往入侵大周边疆, 都是在草原青黄不接,不好放牧的时候来打秋风, 抢完就走,从不驻守,这次却是在夏天, 正是草肥马壮的时候, 来者不善, 恐怕不是简单地打秋风, 而是必有所图。
    既然有所图,那就不可能一直守在凤阳府,最近定远侯派人打的几场仗,基本都是前来试探的。
    但打仗,不管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人员伤亡都是在所难免的,还好暂时还是大周这边胜的多,那就是对面伤亡更多,都变成了大周士兵们的军功。沈伯文这个监军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专掌功罪,稽核赏罚,因而才有了方才的情景。
    半晌后,这两个将官行礼离开,沈伯文也放下手中的笔,转动着有些酸涩的手腕。
    来人走后不久,门便被重新推开,谢云光——也就是谢之缙这次借给沈伯文的几个身手不错的侍卫之一,沈伯文这次是来做监军,带着小厮过来就不太方便,军营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出入的场所,因而沈伯文便将唐阔留在了太原府城内,替自己看着府城内的动静。
    但他自己身边也不能没有能用的人,谢家这几个护卫都有功夫在身,他便将他们暂时都编入了军中,方便他们留下来。
    谢云光提着食盒进来,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臊子面,一碗清汤,还有酱萝卜等几样小菜都一一摆在屋内的圆桌上,盖上盖子,出声道:“大人,该用饭了。”
    “这就来。”
    沈伯文从书桌前起身,走到这边坐下,看了眼这完全不同于江南菜色的臊子面,心中油然而生一股久违的熟悉感,落座之后不由得问道:“云光,你们几个吃过了吗?”
    “回大人的话,属下是用过才过来的。”
    谢云光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那就好。”沈伯文点点头,一边拿起筷子,邀他坐下,正好自己还有些事想问。
    沈家一向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沈伯文亦是如此,尤其是到了太原府之后,更是忙碌。
    虽然没有忙到像定远侯那般饭都来不及好好吃的程度,但在饭桌上理事也算是常事了。
    “凤阳府那边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吗?”沈伯文一边用饭,一边问道。
    谢云光显然也习惯了,闻言便道:“是,不过属下方才从大帐那边过来,听两个副将在帐外说话,大同府那边好像出现了大戎人的踪迹。”
    大同……
    沈伯文把这话听在耳中,沉思了片刻,正好一碗面也吃得干干净净,便放下筷子,指尖敲击着桌面,心中不住思索着:大同府的位置太关键了,比凤阳府更甚,难不成他们这次还当真想要大肆进犯不成?
    但想归想,他并没有把心里的疑问说出来。
    毕竟他这个监军是被赶鸭子上架的,半点儿不懂打仗该怎么打,排兵布阵,那是定远侯这个主将的事,他作为监军虽有调兵的权利,但却不可不懂装懂,胡乱指挥,误了大局。
    事实上,他这个身份,初到太原府之时,受到的待遇十分两极分化。
    像知府,同知,还有通判等文官,都对沈伯文热情非常,态度恭维极了,因为他不仅是景德帝指派的监军,他的主要身份,其实还是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正儿八经的京都高官,况且在知府等人看来,他们都是文官一派的,是自己人,因而这样的恭维和热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到了军营当中,他这个监军的身份就不怎么受欢迎了。
    看不惯他的人多不胜数,有的人直接就表现在脸上,对他不屑一顾的有,草草行礼的有,有的人没表现在脸上,但却反映在实际行为上,比如在他关心询问战事情况的时候敷衍了事,空话套话说了一堆,有用的半点儿没有,话里话外还透着一股嫌弃他问得太多的意思。
    对于他们这种态度,沈伯文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个文官监军,他们当然不忿,而且,沈伯文更是属于景德帝对他们不放心,来监视他们的,他们这些人上阵杀敌,用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功劳,却要被掌握在沈伯文这么一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文官手上,不由得他们不服气,以及愤愤不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