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532页

      七九一到江南, 风流云接过他手里圣旨, 一边打开看,七九一边自顾自的说着京都的事情。
    风流云听完七九的回话之后, 淡淡的点了点头, 波澜不惊的将圣旨收进袖中。
    这时,一个梳着发髻的妇人牵着一个小女孩从外面回来。
    “爹爹, 你回来啦!祖母刚带我去看鸭子啦!”女孩高兴的跑到他面前说道。
    “嗯, 里面桌子上有刚买的点心, 快去吃吧!”
    “好呀!”说着女孩兴高采烈的跑开了。
    “阿潜, 这是——”南嫣看着风流云手中的圣旨。
    “母亲,明日咱们就启程去往南陵城。”
    ……
    晏宝七岁了。
    让叶桑榆感慨的是,自己那个爱在自己面前撒娇的宝贝儿子不见了,终究是成了那个太过懂事, 性格老沉如他爹, 说话做事都有着储君风度的别人眼里的太子了。
    三两岁的时候,叶桑榆要照顾孩子, 晏宝也依赖自己, 再大一点,儿子在她面前也矜持了不少。
    晏宝有很多东西要学, 不知道是不是□□日耳提面命,如今也不用别人吩咐,起得比鸡早, 睡得比狗晚,就为了不让父皇母后失望。
    可能是被迫的吧,天天被他爹训着为君之道当如何如何,真的被教成了叶凉臣想要的样子。
    唉,儿子长大了,叶桑榆有种不被需要的感觉。
    莫名空虚!百无聊赖。
    这阵子她也在宫里闲不住了,她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哥哥也每天忙于朝政,那她真的米虫当习惯了也觉得没意思,于是她干脆一连好几日都往宫外跑。
    以前也没少出宫玩,更甚者叶凉臣也会陪着他一起在拂堤别院住几天。
    但是帝后频繁住在宫外也不好,哥哥也比较忙,所以这阵子都是她自己悄摸摸的出宫的。
    直到有一回叶桑榆随着韵儿去永王府作客,无意中发现她那里竟然有一本自己曾经写过的话本,而且还是底稿。
    她才想起来,当初是送了人的,从韵儿口中得知那人竟然是风玦,韵儿说这是从父王那里借了看的,还听到风玦有时感慨《伏妖录》后面的故事没有结局而深表遗憾呢?
    听了这话,叶桑榆当时没说什么,后来去了闲书茶肆一趟。
    几年前还在国公府的时候,她确实写了几本话本赚钱,但是后面事情太多,就忽然搁置了,再后来她完全忘了这事,毕竟后来她也不差钱。
    之前由于战事,自然没有人看什么劳什子话本,如今四海升平,大家又有闲暇时间消遣了。
    张叔说最近倒确实陆续有人来闲书茶肆问《伏妖录》是否出了续集,得知没有也表示很遗憾。
    于是,叶桑榆闲着也是闲着,她打算重操旧业,干脆将那话本写完算了,有始有终嘛!
    自己重头看了一遍,脑袋里构思了很多波谲云诡的故事,先出了一册。
    果不其然,众人得知续集来了,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坊间谈论此事的人也多了起来。
    于是,叶桑榆便干脆花了一个月,沉下心子一口气写到了大结局。
    写完之后,她舒了一口气,直接出宫,将稿子给张叔之后,后面的事情她就没管了。
    因为有时候灵感来了,难免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后面躺了三日。
    直到花花和霜儿一起进宫跟她提起最近有本书挺有趣的,邀她出去听书,叶桑榆自然就跟她们一起去了。
    闲书茶肆楼上雅间,正好可以看见楼下大厅的场景,说书先生正在讲《伏妖录》末卷的内容,堂下时不时的一片喝彩。
    正在说书先生歇息的当口,大厅里正好有一桌人在议论此事。
    “这故事着实诡谲玄妙,且通俗易懂,难怪京都老少妇孺都喜欢。”
    “确实。”
    “我还以为不归客老先生已经仙去了呢?没想到竟然还尚在人世,并且依然笔耕不辍,这《伏妖录》总算有结局了。”
    “之前我也以为如此,毕竟之前战事动荡,熬过来的都不容易。”
    “谁说不是,只是不归客老先生以后还会不会再出新作呢?”
    “但愿吧!”
    楼上。
    “阿榆,你听说过这个人吗?”花花问道。
    “不曾。”
    “也不知道是谁,怎他们都说作者是个男的,我还说是个女子呢,有本《商女三嫁》好像也是她写得吧,大胆又惊世骇俗,当时可佩服了,真想见一见本人。”
    叶桑榆笑了笑,心说,有什么好见的,到底是因为自己是现代人的缘故罢了。
    除的此之外,她话本写完之后,还打算将前世自己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写成科普书籍,因为不久前听哥哥说起过南边有一处地方地震了,造成了不少的伤亡,为了处理后续事宜,所以后面他才比较忙。
    叶桑榆觉得如果大家能知道一些基础知识,可能伤亡就不会那么严重,比如地震了会有动物预警,灾后需要注意什么,什么地点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最事宜,比如下雨时候不要站在树下等等。
    她想着想着恍然知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也找到自己来到这里的意义了,她身为越国的皇后,也有义务为这里的百姓谋福祉。
    于是,叶桑榆便找了不少有关民生方面的书籍看,又出宫搜集了不少有关信息,知道这里的人哪些是知道的,哪些是不知道的,纵然自己所知也不多,但是也编写了数万字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