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17页

      不过这难不倒迟向晚, 迟许现在还留在京中, 赈灾船上的官兵里, 本就有与他关系亲近的统领, 让迟向晚神不知鬼不觉地上船并非难事。
    至于那些看守官船的那些兵卒, 只说统领请他们吃酒。统领主动找他们吃酒,他们自是受宠若惊, 此刻还在大堂吃酒。
    待这些人被调离后,迟向晚便去找谢琛, 可谢琛不在。
    直到她从船尾转到船头,才发现底下不知何时, 多了一艘小船。
    小船贴着官船, 极隐蔽也极亲密,她福至心灵,凝神打量着小船, 正好遇见从船身之中, 伸出的那只白皙如玉的手。
    牵住他的手, 周身便安安稳稳地落在船上,是稳固而心安的感觉。
    天色渐晚,江面也逐渐平静下来,船舱旁的小窗敞开, 二人的身影交叠映于水面,绰绰生姿。
    谢琛的目光,穿过眼前江景,回溯到了过往。
    那一日在北州,也是送别,是在陆路之上。他站在城门口马车边,她站在牌楼后的观景亭上,他们隔着人山人海、人潮汹涌,视线隔空相汇,但终是错过。
    这一日她来了,同样是离别,则是在江边。她盈盈站在官船上,信任地握住他伸来的手,他们隔着江水涟涟、江涛起伏,终觅得拥而立、二人独处的时光。
    “我无需问你是如何来的。”他慵懒地微笑着,“但我知你一定来,所以我会等。”
    等与她共赏秋日江景,等着天灾得到处理后的重逢。
    “傻子,”迟向晚梦幻般轻呓道,“若我没发现这艘小船,你岂不是白等了。”
    “那我也会等,”谢琛坚定道,“你可知我为何要换了这艘小船?”
    “为何呢?”迟向晚微颦起娥眉,“因为小船轻便,顺风顺水时,能更快行至孟州;还是因为你不想惊扰孟州当局,想先暗中潜入,好生探查一番?”
    谢琛摸了摸迟向晚的秀发,颔首道:“二者兼有之。但更为重要的是,”
    他目光之中,带着温存还带着怜惜,“我平生一大遗恨,便是那日冬至宴后,你被推入水中后,没有及时接到你。”
    他最庆幸,是因为那次落水,才有了他们后续那么多的缘分。但他最遗恨,也是这次落水。因着落水,她生病发烧,脚踝受伤,在破庙中,还险些被歹人轻薄。
    想到此,他的眼波渐渐柔和而温软,像春日刚抽芽的嫩柳。
    “因此这一次,我一定要接住你。”
    要以迎接的姿势,拥她入怀,抚平曾经的恸与憾。
    迟向晚良久没说话,谢琛半晌后,才听到耳边传来一声轻轻的嗟叹:“你若是往后都对我这么好,我再落水一次也无妨。”
    “不会的,”在迟向晚惊诧的眼神中,谢琛微微一笑,在她唇上印下一吻,“我的意思是,从今往后,我会对你越来越好。”
    二人谁都没有再度说话,却有无言的温情氤氲在小船之中。
    过了良久,迟向晚才像如梦初醒般,略微端正了坐姿。
    “走了,”迟向晚推推谢琛,“你若是再不走,今日便走不了了。”
    “不妨事的……”
    谢琛捏一捏她的耳垂,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
    其实,就算迟向晚没有注意到他的小船,也没有关系。
    官船上也有他的人,他总是有法子让她知道的。
    “到了孟州,记得给我写平安信。我听闻凡地震后,常引起山崩河塞,甚至因为水源被尸体污染,会引起疫病爆发。”
    “懂得还挺多。”谢琛挑眉轻笑。
    “那是,”迟向晚得意地略扬下巴,她道,“真不是我自夸,要论起读书人学的四书五经,我自是不及,可要是比起冷僻知识,我懂的也不少。”
    谢琛想起在北州,迟凛的中军大营中,迟向晚提到‘早离疆界’的前朝外史,点头说是:“你看过的书确实不少。”
    “其实我看的也都是杂书。”
    那时她入宫小住,便瞒天过海,带了几本封皮为女则女训,实则是地方志、怪谈一类的杂书。
    谢琛倒不这么认为:“闲书也有闲书的妙处,只要懂得甄别优劣,看看闲杂之书,也能拓宽视野,不至于过于狭隘。”
    最后这半句话,是有感而发。
    他观举明经上来的官员,很多虽饱读诗书,一肚子墨水,张口闭口之乎者也,但只知圣人之言,不知圆融变通。
    当个道学先生尚可,处理政事上则过于僵化刻板了。
    他一直对这种风气不甚满意,觉得出现问题的根源就是在科举体制上,只读四书五经显然是不够的。
    如今难得见到不拘一格广泛读书之人,而且此人还是自己亲近之人,谢琛饶有兴味道:“都看了什么杂书,你倒说说看。”
    “看的很多,最喜欢便是地方志和逸闻野史。”迟向晚回想了一下,“比方像,早些年间灭族的淮南王府,我就看了不少以它为原型的志怪奇谈。”
    听到这话,谢琛先前的轻松随意收敛了泰半,他漆黑的眼眸闪烁着玩味的光,迟向晚听见他问道:“哦?那些书上是怎么说的。”
    “那些书籍统共分为三类。亲近淮南王府者编纂的书籍,大多强调淮南王府的无辜遭祸,话语之间明里暗里打抱不平。”迟向晚压低了声音,本来涉及到淮南王府余孽之事,她应该闭口不提的,毕竟此事在本朝已成禁忌。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