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83节

      这两年江南新开了不少纱厂,专招妇人纺纱织布,月银都快赶上水泥厂了。有不少人家都是靠着家中妻女养活的。
    可这样一来,就有一部分原先仗着自己能赚银子,便对妻女动辄打骂的牲口们日子不好过了。
    短短数月时间,仅金陵一地,便出了五六起妇人遭丈夫打骂,直接闹上衙门要合离的案子。
    而这些敢将合离闹上衙门的,竟无一例外都是纱厂的女工。
    一时间,纱厂的名声,在江南简直臭不可闻。除了那等当真过不下去的人家,没有人愿意让家中女眷去纱厂做工。
    但很快,穆空柳便再次来了江南。
    她原先是准备从大布庄入手,想着领头的几家若是愿意从她这儿进布料,那其他小商家自然也会找上门来。
    然而这些布庄东家也不是傻子。
    布庄的规模越大,纺纱织布的工坊规模也就越大,织布成本自然也就越低。
    是用极低的价格从纱厂进货售卖,还是自家织布售卖,中间的利润差距并没有大到让他们心动的程度。
    比起少赚些银子来说,他们更不想自个儿的货源被人拿捏住。
    于是穆空柳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吃了好几次暗亏,连纱厂的新式机器都险些叫人给摸了去。
    后来穆空柳便想通了。
    她一昧地想着双赢,可天下间哪有这样的好事。
    穆空柳转而开始联络那些小布庄。
    待到领头的几家反应过来时,江南的布价已经降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了。
    这些大布庄无论愿不愿意,只要他们不想自己的布烂在库房里,就必须跟着其他布庄一起降价。
    有布商心中恼火,便牵线搭桥联合在一起,欲要去寻穆空柳的晦气。
    结果将穆空柳的名字同他们上头的人一报,当即就遭了劈头盖脸的一通训。
    这可是当今丰乐伯的亲妹妹!一母同胞的那种!你们当是哪家平头百姓呐?敢动她一根手指头,明儿都用不着京城那位动手,我先给你脑袋折了,省得拖累我!
    于是这么一来二去的,甭管乐意不乐意,江南的布价都开始了全面下跌。
    除了那当真不差银子的人,谁会不为此而欢欣?
    当这布料的价格乃是纱厂东家一力主张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江南便再无人敢道纱厂一句不是。
    一句“大不了我便同你合离,去纱厂做工也不是养不活自己”,成了夫妻吵嘴时常被妇人挂在嘴边的话。
    尤其这句合离,还真不只是玩笑。
    这样一来,多数人也就明白,在他们不再能随意拿捏他人的时候,还是得学会闭嘴的。
    如今江南形势已经稳当,穆空柳此行就是要回京城,筹划着在别处也开设纱厂的事。
    想要大炎百姓人人都能用得起布料,只在江南一地开设纱厂可远远不够。
    但若是想要纱厂如水泥厂一般开遍各地,又不是她现在的能量可以办到的。
    “所以,你这是回来同我讨银子来了?”穆空青将身上沾雪的大氅脱下,递给了一旁的侍女。
    穆空柳到家这日,京城刚好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
    穆空柳笑得腼腆羞赧:“哥哥怎么说这种话呀。”
    穆空青被她那忸怩的作态吓得一激灵:“你先打住,你在江南都学了些什么?”
    穆空柳笑嘻嘻:“要我打住也行,哥哥你究竟应不应我呀?”
    穆空青伸出手在炭盆上方暖了暖,没好气地将人往外赶:“去寻你嫂嫂要。她若是不允你,那我可没法子。”
    穆空柳欢呼一声便出了门。
    穆府的银钱从来都是秦以宁管着的,穆空柳怎么可能不知道。
    她先跑来穆空青这儿问话,不过是像试探一下,自己这在各地开设纱厂的主意,究竟可不可行罢了。
    若是不可行,穆空青必然是第一时间就拒了她的,而不是让她去寻秦以宁的。
    穆空柳连跑带跳就往正院的方向去,穆空青走出堂屋,看着她的背影又好气又好笑。
    这小机灵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对秦以宁生出了一种特殊的崇敬之情。
    为了不叫自己在嫂嫂跟前丢脸,还特意先跑到他这儿来套话。
    不过……
    刚回来的秦以宁见他站在外头,不禁凝眉问道:“怎么不进屋?”
    穆空青替她拂去鬓边落雪:“屋里头闷,我出来赏赏景。”
    秦以宁狐疑地看他一眼。
    这堂屋外头能有什么景可赏?难不成来了京城这么多年,今年突然想起来要赏雪了?
    穆空青也不多解释,只是笑着将秦以宁推进屋,免得她吹风着凉,自己则是去了书房。
    如今衙门已经封印,可穆空青的公务却没能停下。
    永兴五十五年的冬天,衙门封印前,朝廷向天下颁布了今年的最后一条政令。
    无数官员的一整个年节,都因这条政令而变得忙碌。
    原因无他。
    在经过整整两年的观望和发展,以及一支又一支番邦船队的到来之后,永兴帝终于按捺不住对海洋的占有欲了。
    永兴五十六年春,远洋海贸出海所需船引定价公布,大炎将正式开放远洋海贸。
    而此时,两支规模不相上下的船队,正载着各色奇珍,向大炎的广粤口岸驶来。
    第131章 一纸盟约
    “番邦来朝?”穆空青得知此消息后有些意外。
    戚子安点点头, 看向穆空青的眼神有些奇异:“据说,还是为着海贸之事来的。而且那两支船队,分属不同的国家。”
    穆空青在听他说两支船队的时候, 心里就有了点猜测。
    “其中一支, 便是先前来过的西国吧?”穆空青想对方动作还挺快的。
    算上路上的时间, 几乎是大炎这边高产粮种之事刚刚尘埃落定, 消息就立刻被传回西方大陆,然后对方便启程出发了。
    戚子安点头。
    “这事儿我也只是同你说一声, 好叫你有个准备。”
    毕竟无论是海贸船引、海船身上装配的玻璃板,还是高产粮种,全部都出自穆空青之手。
    别管对方究竟意在何处,只要涉及海贸, 穆空青就注定躲不开这层关系。
    戚子安说完便要起身告辞。
    外邦来人,他们鸿胪寺本就是最忙碌的。
    穆空青同他道了谢,将人送出府门。
    两边同时来人, 看来是已经闹起来了。
    既如此, 先前那位西国公爵的来意,应当是同他们推测的一般无二。
    就是不知这些人究竟是否知晓大炎今年已经准备彻底开放海贸了。
    如今都过了六月了, 大炎的商船也早就出发了, 若是赶得巧,两边儿说不准还能在海上碰见。
    穆空青难得这日休沐能得个闲暇,索性也不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打从永兴帝开始忧心远邻起,大炎水师的操练就没停下过。
    再加上漠北之战中体现出的火器的威力, 永兴帝也是下了大功夫改进水师火器,连当初漠北军中的付大人都被调去了兵部,专职研发新式火器。
    如今的大炎水师,可不是这些半商半军的船队可比的。
    穆空青安定地靠在水榭中品茶。
    不出几日, 两国使者便在大朝会上露面了。
    这次这两国的姿态倒是放得更低了,话语间也有些急躁。
    看来是知道大炎开放海贸一事了。
    而这回鸿胪寺卿的口风却变得有些捉摸不定,瞧着像是同哪边都挺要好,却又在西国公使提及先前的口头盟约时矢口否认。
    下朝后,钱大人和穆空青被个眼熟的小太监拦住了去路。
    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同时露出了一个了然的笑来。
    果然,面对大炎这样一位强大的远邻,有人坐不住了。
    此刻的御书房内,俨然便是一副小朝会的模样。
    六部阁老、实权武将,包括穆空青、谢青云这等虽未必位高权重,却是实打实的帝王心腹在内,大炎官场的现在和未来到了个齐全。
    一众大臣躬身行礼之后,有内侍递上了几份文书,供在场诸位传阅。
    穆空青论资历官位都要靠后,待那文书传到他手上时,御书房内已经隐隐有了议论声。
    穆空青展开其中一份。
    那赫然便是用英文书写的结盟条1约,旁边还配了个抄录下来的译本。
    说是结盟条1约,其实并不准确。
    严格来说,这应当是一封关于两国商贸的条1约,其中包括了两国关税、货币流通等方面的问题。
    而另一份西语文书上,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内容。
    穆空青看完之后将文书递给了身边的谢青云,抬头后,便见在场诸人中,有不少都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
    文大人捋着胡须在心中到,这回倒是学聪明了,没再上来就开口说什么两国结盟,反倒是从商贸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入手。
    这又不是如边关互市那般,交易的商品直接关乎生计,须得慎重讨论。
    为了丝绸瓷器这等奇珍玩意,直接派遣使者递交国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