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49节

      说是不送,但是沈卫民到楼底下再抬头,他姐还站在栏杆处,和他挥手呢。
    “回吧,天冷。”
    虽然说已经开山,不过背阴处积雪甚厚,一行人到傍晚时候才回到沈家沟。
    沈卫民一下车就被村民围住了,那股子热情劲儿,就是沈卫民都抵挡不住。
    第171章
    一群人围着沈卫民打听京市和他儿子, 沈卫民当然是好声好气的一一作答。
    “那是首都,能不壮观吗?”
    “我儿子六斤七两,长得虎头虎脑的,我娘说随我, 好看。”
    “等他们回家, 肯定要摆席的, 到时候请各位叔伯兄弟到家里吃饭。”
    沈卫民提着蛇皮袋下来, 有不少人都拿眼往上瞅。虽然觉得好笑,却还是拿了早就准备好的糖出来分散。
    “三柱子, 你终于回来了!”沈肆从人群后面跑过来,一下扒拉到沈卫民身上, 原先也看不出来, 但沈卫民这次离家小俩月,他这心里可想的慌。
    也不怨他会有这种情感, 自从他当上池山生产队的大队长,所有经手的事情都是和沈卫民商量着来的。这两年池山生产队和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联系越来越密切,地里农活儿, 挖水渠、挖河沟等义务劳作,以及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工作, 几相协调形成了现在他们沈家沟劳动力的基本劳作,看着只三份, 使之协调却不简单。
    他和三柱子就从来没有出过错, 就算其中有矛盾,也能很快解决。
    沈肆其实早就能够独当一面, 但是没有三柱子这个主心骨在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像以往沈卫民去省城出差顶多十天半月就回,前几天他没反应过来,后几天他有盼头, 倒不觉得难熬。这次三柱子去京市,因为弟妹生产在即,他这没个准信儿,唯恐村里出现个意外情况,自己担待不住。
    这下好了,三柱子终于回来了。
    沈卫民可不知道,他出去一趟,竟然给四哥带来这么大的冲击。不过被一个大男人这样抱着,他是浑身不舒服,把人从身上拽下来,“四哥,我在火车上挤来挤去,身上都跟咸菜干一样了,也亏得你不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想你还来不及呢。”沈肆糙汉子一枚,他提起沈卫民手边的蛇皮袋,开始赶人,“都回吧,都回吧,拿了糖还不算完?三柱子才刚回家呢,得好好歇歇,沈爷沈奶都等着呢。”
    听沈肆这么说,大家也都散了,说到底不过上来讨个好彩头,也想知道沈卫民家里摊了喜事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如果他想立刻办席,他们都得集中帮忙,现在他不想立刻办席,就只能等沈新乾李招娣老两口带着儿媳妇孙子回家来再说了。
    沈肆说沈爷沈奶在等他倒不是完全编瞎话,沈卫民这次回来不住家里就住沈爷沈奶家。这是沈爹的意思,他们离家这许久,要说沈家沟里谁最担心无疑是沈爷沈奶,儿孙离家这么久,现在又添了重孙子,老两口能睡得着才怪。
    老儿子这一回去少不得要被老两口叫去老宅说话,现在天多冷啊,来回跑动,老儿子不得受罪?还不如直接住到老两口家里,方便说话不谈,老儿子想吃口新鲜的热乎的也都方便很多。
    沈卫民拐进胡同,一眼就看见了在大门口张望的沈爷,他赶紧迎上前去。“爷,我回来了,您久等了。”
    “你媳妇儿给你生了个儿子!”老爷子上来直接问道。
    “啊。”沈卫民下意识回答。他不在乎琪琪给他生儿子还是女儿,或者说他更希望是个女儿,贴心小棉袄啊,想想就暖和。儿子没出生的时候,每每说话沈卫民都是喊闺女的。
    琪琪在生男生女这事上心有芥蒂,她自己没有重男或重女的心思,但碍不住她受够了重男轻女长辈的对待。沈卫民这样做,一是他真心希望琪琪肚里是女儿,她定会把她像公主一样养大,第二也是为了宽慰妻子的心情。
    眼下还没进家门,就被他爷这一通问,沈卫民当即脸色就有些不好。农村人重男轻女很正常,这个道理他也懂,但一想到他儿子或闺女要被品头论足,总也高兴不起来。就算现在他生了儿子,简直占尽了光。
    “唉,你咋又生了个儿子?”沈爷白了孙子一眼,“你奶之前做梦说你要生个胖姑娘的。”
    沈爷说完之后头也不回转身回屋。
    你说按照常理,沈爷后一通话,沈卫民该高兴了吧。毕竟合他意了,人家也不是重男轻女,也没想对他孩子评头论足。但沈卫民还有点儿不高兴,他家可实打实生了个小子,他爷这是啥意思?重孙子还没到家就嫌弃上了?
    旁边的沈东林看到沈卫民脸色变化,简直哭笑不得!二叔说了两句话,完全相反的意思,前边儿沈卫民不高兴,后边儿沈卫民还是不高兴,怨不得都说这孩子是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谁都看自家孩子亲,那是一点委屈不让受。
    “三柱子你干啥,为啥不进屋?二叔二婶儿还等着呢。”
    “我……”
    “第 一回当爹,咋还傻了?长辈们只是说说自己的期望,可没有丁点儿嫌弃孩子的意思。”要嫌弃也是嫌弃卫民这个当爹的不给力。
    沈卫民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那是个男娃,他爷奶就嫌弃他?想了想孩子产生的全过程,要说到影响孩子性别的决定性因素,可不就是在他。如此一想,沈卫民就想通了。反应过来觉得刚刚自己着实好笑,这么多年了,他很少有这么情绪化的时候,倒是在小馒头身上栽了跟头。
    生儿生女都是债,世人诚不欺我。
    收拾心情,沈卫民进门。
    沈东林看着沈卫民快步走向堂屋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别看沈卫民嘴里嫌弃儿子嫌弃的跟什么似的,别人那是一句都不能说。刚刚二叔可没说什么话,竟然就惹恼了三柱子。
    都说一孕傻三年,他侄子也不呈多让这是一当爹傻三年啊!
    呸呸呸!这可不能行,想想往后三年间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发展规划,沈东林觉得以后办公的时候还是少提小馒头,不然极容易产生矛盾和影响办事效率,就沈卫民的小心眼子劲儿,他记仇不得记到天上去?
    “奶,我回来了。”沈卫民跟沈奶热情的打招呼,对上座的沈爷视而不见。
    沈奶眼神一闪,“你娘留在京市给你媳妇儿伺候月子忙的过来吗?有没有找谁帮衬着?”
    “嗯,夏扬州和杨文也他们住的都不远,能时常过去看看。”离开京市之前,沈卫民把这一切都安排好了,甚至夏扬州和杨文也还提出要轮番住到他们家客房里去。
    这可太麻烦人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下班时候不定早晚,要是耽搁他媳妇儿子休息就不好了,沈卫民就没同意,只说让他们得空过去坐坐,如此也不耽误事儿。
    要说人家抱着一腔热血来,不该像沈卫民这样一瓢冷水泼过去,但是交友交心,对待他们二人,沈卫民倒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说。况且,他可许诺出去了,儿子以后是要认两人当干爸的,现在让他们帮着多照顾照顾怎么了?要想晚年得孝顺,现在就得费点儿力。
    天经地义。
    “那就好那就好,现在天冷,孩子小经不起折腾,等天暖的时候再回来。”沈奶是个有见识的,他们这一辈儿见惯了生死离别,孩子因为各种理由远行是很常见的事情。
    知道孩子在外地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您说的对!我和我爹我娘都是这么想的,打算让琪琪做足了双月子再回来。”沈卫民凑到沈奶身边笑眯眯的说道。
    沈奶看孙子眉开眼笑,有些恍惚,要说他孙子孝顺那是没得说,不管是出差或者是得了好东西,老院这边从来没少过。这孩子记仇也是真的,像和他家不睦的老大家,和他俩亲哥家,那完全都是当普通亲戚,还抵不上和沈肆那门子走的近。
    不过要论亲近,他们祖孙两个还真说不上。沈奶本身是薄情的性子,除了沈爷和两个儿子,她几乎没放在心上的人。老太太想得开,她这一生首先是吃老头子的福气,再就是吃儿子的福气,和孙子根本不搭边儿。
    现在想想,她还是吃了几分孙子的福气的。像现在她和老头子上街,整个沈家沟无不笑脸相迎,俩儿子可没为他们老两口争来这份尊敬,全赖在这个孙子身上了。
    “奶,你不知道,我这次见到了程家老太太,就是程淼的奶奶,老人家一上来就抓住我跟我夸您的字写得好,说你有这份学问了不得。”沈卫民觉得这件事得说出来让沈奶高兴高兴。
    “是吗?”沈奶笑呵呵问道,表情不变,但看眉眼也知道与刚刚的温和相比,现在老人家是真正开心了。
    “可不是,一开始我还吓一跳,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小淼那孩子拿了您的字帖回去,程老太太看过之后就对您非常尊敬。也就是咱们离京市远,要不然他非得上门来拜访您不成?”
    “你这孩子尽说笑,人家什么字帖没见过,说这些只是让你高兴罢了。”沈奶谦虚。
    “正因为人什么字帖都见过,夸您才多带了三分真诚,这说明其他字帖都比不过您的,到现在小淼描的还是您的字帖呢。那可是亲孙子,要不是非常喜欢,她能同意?”沈卫民再接再厉,沈奶这种心态他还能不了解?
    口中谦虚,但看眼睛都弯了起来,可见心里满意着呢。
    这世上就没有人不爱听好话,这本也不是一件错事,让人心情愉快,精神昂扬。大家须得注意的是谄媚,一旦在谄媚中迷失自我将是很可怕的事情。
    单纯夸赞根本不妨事。
    沈爷坐在板凳上听着小孙子和老伴儿你来我往说的热闹,也起了小性儿,拿着烟袋敲敲椅背,间或唉声叹气。
    声音之大,恐怕屋里其他人听不见似的。
    沈卫民还真就装作听不见,继续和沈奶说京中趣事儿。
    沈东林和后进门的沈肆当然不会像沈卫民一样耍小性,连忙围到沈爷身边,陪他说话。但听他们拉家常哪比得上孙子讲首都奇景来的精彩?沈爷听见两人开口就撇嘴,到后面还拿烟袋大人,弄得两人哭笑不得。
    等摆了中饭,爷俩还没和好。
    等沈卫民跟着沈东林沈肆去工厂之后,沈爷烦躁的在屋子里走走回回,颇碍人眼。
    “你怎么得罪三柱子了?”沈奶禁不住好奇,往常哪次来都是“爷爷,爷爷”叫个不停,这次倒是“奶奶,奶奶”了,打眼一瞧就知道爷俩赌气呢。
    “我能怎么得罪他!”沈爷气焰高涨,然后被沈奶一个眼神堵了回来。
    “我也没说啥,”沈爷嘟哝,“这不是你一直唠叨想要个孙女儿,他家却生了个孙子,我去门口确定了下。”
    沈奶哭笑不得,略一思索就理清楚了其中关卡。这事儿放在别人身上肯定没事,长辈问一句能掉块肉不成,但放在三柱子身上可就是大事儿了。
    那孩子心眼儿小,护短儿的很。
    这前半句话拿出去跟谁说谁能信?但走的近的哪个不知道,三柱子可不是以德报怨的性子。谁对他好,十倍奉还;谁对他坏,那肯定要找补回来。
    也就是三柱子眼界高,寻常不入眼,否则肯定坏事。
    这样的人沈奶见多了,自己家有个狗儿猫儿,在家嫌弃的不行,走到街上谁要说一句不好,他就能跟人绝交。当然,孙子和孙媳妇感情好又是另外一个方面。
    沈奶解释了几句,听得沈爷牙疼。“这狗脾气也不知道随了谁,咋那么多事儿。”
    沈奶撇嘴,随了谁?那得问你们老沈家看哪个不是这样的性儿。
    “行了,不是啥大事儿,等他消气就好了。”知道事情原委之后,沈奶不担心了。
    来的快去的快,知道他爷不是故意的,三柱子肯定不会抓着不放。
    ·
    沈卫民不在村里的这段时间,工厂生产继续。
    现在天冷,再加上几台机器已经投入使用,他们进行真空包装,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囤货也不成问题。
    不过,现在毕竟是淡季,又恰逢农闲,村里劳动力充足,在工厂工作的劳动力不足村里劳动力的十之一二。沈卫民才刚走到大街上,就已经遇到了三拨沈姓族兄弟,来说情想要进工厂工作的。
    “七叔这个年不好过吧?”又客气送走一拨人,沈卫民转头看向沈东林。
    “你大爷爷在家呢,他们能翻过天去不成?”
    沈卫民一拍额头,是了,七叔刚刚结婚,沈大爷爷还想着七叔七婶给他生个孙子,怎么可能让人上家里去打扰?
    面对沈卫民揶揄的打量,沈东林面不改色。
    第172章
    沈卫民虽然离开很久, 但是有沈东林坐镇,工厂还是照常运行。
    “仓库存货是近段时间生产的, 是工厂可以承受的量。”沈东林看沈卫民去的方向是仓库,出声解释了一句。
    沈卫民搭眼一瞧,“看来年前,咱们工厂买卖确实还成。”逢年过节往往是食品厂最忙碌的时候,再加上今年他们又接了省城百货大楼的单子,出货量定不会少。
    仓库现在所有的货,都是封山之后存下的,因为减少了工人, 量虽然不小却并不会很夸张, 沈卫民心里有数。
    “你这话要是让别个听见, 还以为咱们工厂不行呢, ”身旁的沈肆调侃,三柱子虽然远在京市, 但关于工厂经营,七叔和他时常通话商量。现在他们村已经扯上了电话线, 就安装在大队部。
    像他们村, 外来人口不多, 媳妇儿们都是外村嫁进来的, 大都不出县城,娘家至多也就三十多里地, 根本用不着电话联系。另外, 整个红旗公社也没有几个村子用的上电话。整体来说, 安装电话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食品厂与外界联系,事实也是如此,安装以后使用最多的就是七叔, 和三柱子两人通话一小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关于工厂生产和交付订单这样的大事情,三柱子都是知情的,年前那段时间他们工厂的订单爆满,就这样竟然还只得了一个“还成”的评价,叫别家工厂听见还不知道心里怎么诽谤呢。
    “四哥,话可不能这么说。”沈卫民笑笑,“电话里听着和亲眼看见,还是有些不同的。”
    运筹帷幄和看见真实,当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满足感就完全不一样。
    从仓库出来,几个人又走向工厂生产区。“对了!你在京市这么久,有没有听说关于博览会的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