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娇淫青春之放纵 下厨房

第27页

      他实在委屈,要不是这人,自己怎么会踩碎片,受伤示弱?
    可这话只敢埋在心里,说出来却是软糯的求饶。
    “皇叔,你帮帮禅真吧,禅真实在难受。”
    钟琤轻柔地挠他脚心,确是隔靴搔痒。
    把纱布揭开,发现伤口已经愈合,长出粉嫩的新肉。
    怪不得小皇帝会说痒。
    钟琤也不敢太用力,怕赵禅真会觉得疼。
    只拿指尖轻轻地抚摸一遍又一遍。
    赵禅真又痒又难受,想要抽回,又想凑的更近。
    最后只能抱着被子,趴在那里抽泣。
    钟琤停手。
    小皇帝却扭着身子,“皇叔,你继续啊。”
    钟琤无奈,“陛下是觉得舒服呢,还是觉得不舒服?”
    这句话可把赵禅真给问倒了。
    他闷在黑暗里,双脚乱踢,一副“你只管照做就是了,哪来这么多怪问题”的架势。
    殿内炭火烧的很足,小皇帝只穿着中衣都不会觉得冷。
    乱踢脚的时候,裤子自然地垂到腿弯处,他又是趴着的。
    单从背影看,真是……
    钟琤默默起身。
    赵禅真觉察到了,正在想要不要回头说两句好听的话。
    脚下又试到热气。
    钟琤又回来了。
    他道:“陛下,我要继续了。如果你觉得不舒服,就叫大宝的名字,我就会停下。如果你不叫,我就不停。”
    这是什么怪招数?
    赵禅真正想着,脚底突然传来异样的触感。
    像是被世上最柔软的羽毛挠了一样,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感觉从他的脚底直蹿到天灵盖,一瞬间,他舒服的像是来到云端。
    还没等他体味,脚下连绵不断的怪异感觉,让他不自觉抓紧被子,身子都崩紧了。
    他差点就要叫出“大宝”,可心里却腾升起巨大的舍不得。
    让他到了嘴边的话,化成一声呻 / 吟,蹿了出来。
    “陛下,舒服吗?”
    赵禅真意识都有些发散了,不自觉地轻声哼哼,看样子是舒服极了。
    秋实拿了药,匆忙往回赶,到殿外,发现门关了。
    守在门口的小太监都红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
    “你们不在里面候着,怎么跑殿外来了?”
    “嘘,嘘。秋实姐姐,小声点。”
    “怎么了?”秋实疑惑,小太监指着房门挤眉弄眼,不知为何,她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
    凑到门上,仔细一听。片刻后,她脸色阴晴不定。
    里面怪异的声音……她只在宫中对食的奴才身上听到过。
    难道王爷还是对陛下下手了?
    秋实心里大乱,急忙敲门道:“王爷,奴婢把药拿回来了。”
    “进来吧。”男人沉声说道,声音里似乎还带着饱餐一顿的餍足。
    秋实走进去,看到发生了什么,愣在原地。
    这什么情况?
    小皇帝双脚被王爷单手抓着,另一只手中,放的却是生无可恋的幼虎大宝,用大宝蹭着陛下的脚底。
    小皇帝衣服头发散乱,面带春色,笑声不止,偏偏眉头还微皱着,挺怪异的。
    秋实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再看,原来刚才听到的“皇叔不要”,是这么一回事啊……
    “把药拿来吧。”钟琤嘴角还带着笑,他没想到小皇帝会这般怕痒,玩得还挺开心的。
    秋实把药端过来,忙道:“王爷,这种小事,奴婢来吧?”
    还没等钟琤说话呢,赵禅真的脚抵在他胸前,懒洋洋的说道:“皇叔戏弄我,就要皇叔来。”
    钟琤当然不会介意,在他看来,这就像养了一只猫,你rua了他半天,猫咪更亲近你了一样。
    可在秋实心中,却是晴天霹雳。
    小皇帝怎么可以和摄政王这么亲密!
    第十五章 他厌恶了做棋子的日子
    过了年,小皇帝养了一段时间,无论是气色,还是言行,都和之前有了些许的不同。
    经常在身边照顾的秋实赵喜他们倒是没多大的感觉。
    可上早朝时,小皇帝端坐在那九五至尊的位置上,他不说话,众大臣也在他眉眼中看到了帝王的威严气质。
    然而他一抬眉,嘴角露出微微的笑意,那股子严厉气息,就像是夏日里迅速消弭的冰雪。
    大臣们更加恭敬,傅偕生闭门不出,已经半月有余了。
    上次宫门外那一场事故,十余名学子被严重冻伤。傅偕生的形象崩塌,但还不够彻底。除夕那天,又有人见到一妙龄少女浑身带伤从傅府跑出来,被傅府仆人追到跳河。
    若不是当晚金陵城加紧巡防,有士兵把那少女救上来,估计大家也只是觉得傅偕生不过是个自私的酸儒,而不是一个贪恋和他相差七十岁少女的变/态老者。
    更何况还不止一个,在那个少女口中,在她之前,已有好几个姐妹不知去了哪里。
    现在坊间,连茶馆的说书人都在讨论这事,称他衣冠禽兽。
    士人中先是批傅偕生,随后又不知哪里来的风向,试问傅偕生这个老儒士的品性尚且如此,那儒学还有的救吗?可儒学根深蒂固,不仅士人厌恶这般说法,就连民众都反问:“儒学育人千年,岂有因一人而废弃的道理?”
    慢慢的,更多士人加入这场论战,讨论儒学能不能行,什么样的儒学能更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