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219页

      第116章 初心 “此后,我想与你一起,为保护大……
    “戴罪立功?”严儒理忽地从人群中走出来, “太师此言差矣。”
    诸人都看过来。
    严儒理心头发紧,但还是强作镇定道,“平津侯与南夷勾结一事尚未定罪, 不知太师是凭何断定此事确凿?”
    他转头问刑部尚书,“大人可曾提审平津侯?”
    刑部尚书不欲往自己身上揽事儿,摇头称没有。
    严儒理微微笑了笑,“那莫非是大理寺审的?”
    大理寺卿与柏砚熟识,自然不可能顺着允仲的意思, 他站出来自若开口,“严大人说笑了,此案事关重大, 加之证据不足,大理寺不敢妄断。”
    他一副全然不偏向的模样,允仲皱眉,柏砚却是暗自松下一口气。
    比起底下的大臣们无端揣测, 大理寺卿的这句话无疑是告诉众人,萧九秦有没有与南夷人勾结尚未定罪,若是谁都想来掺和一脚, 怕才是惹了一身骚。
    “平津侯战功赫赫, 更别说满门英烈, 他与南夷人勾结,此事本身就是个笑话!”
    众人正窃窃私语之际, 宗室中一位王爷出来开口。
    方才还老神在在的皇帝闻言才有了些反应,底下这位王爷是先帝亲弟,一母同胞,昔年与前平津侯相交甚近,如今出来替萧九秦说话也并不稀奇。
    只是这位王爷自五年前那场骚乱以后便极少露面了, 而且一贯不问俗事,今天来上朝已然让不少人诧异了。
    “皇叔所言有理。”皇帝即便再反感,这会儿也不得不给他一个面子。
    “既无证据,仅凭几句话便不能妄下结论,事到如今,北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即便临近各府派人也难以抵御,遂不如将平津侯早些放出来,也好整顿兵马北上,尽早解救百姓于水火。”
    又是一人站出来,这一次是武将,他一开口,便有更多人出言。
    “章将军说得对,北狄蛮夷凶残狠辣,若不尽早决定好带兵人选,倒是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是啊,百姓何辜!”
    “贵溪知府慌忙逃窜,留下百姓艰难求生,望陛下能够赏罚严明……”
    “……”
    一众大臣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个个开始谏言,龙座上,皇帝垂眸看着柏砚,居然开口,“柏卿以为如何?”
    这是他今日第二次特地提到柏砚,柏砚却像是早有准备,他不卑不亢,“无论是赏是罚,都不及大梁的疆土完整和百姓安危重要。”
    他懂得皇帝的软肋,“自先朝起,大梁疆土一扩再扩,时至前朝,已然荡平鞑虏,除却北狄南夷,皆为大梁属臣……”
    “先帝基业至今,因为诸位将军而未失半寸,臣胸无大志,又为怯懦之人,但是即便是这样,臣亦知保卫疆土之重要。”
    “与其说是保卫大梁疆土不被侵/犯,不如说我大梁国威不容亵渎!”
    “北狄蛮夷卷土重来,臣等不该因为旁的事而内讧,当此紧急关头,驱逐蛮夷才是要务。”
    一席话说得众人沉默,皇帝也似是想到了什么,良久没有开口。
    柏砚不是没有私心,他想救萧九秦。
    但是今早在宫外,他遇见了一群孩子,看着他们稚嫩的笑颜,忽然就生出一股愧疚和自我厌弃。
    当权者凭什么要拿百姓的安危为自己谋私利呢?
    他站在街角,看着人来人往,有担着筐子卖鱼的,有摆摊卖杂物的,甚至经过的樵夫,角落打着盹的小乞丐……
    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繁华的郢都,也让柏砚生出切实的踏实感。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与萧九秦的那一次交谈。
    那时,柏砚和萧九秦年纪尚小。
    二人跟着平津侯去军营见识见识,路上却遭遇一场暴雨,逼得他们躲在一处小草亭中。
    “这雨下得也太突然了!”萧九秦拧了一把袍摆,水滴到地上,形成一个小洼。
    柏砚有萧九秦护着,除了头发被打湿之外,其他的都算还好,他扒拉了下萧九秦的衣服,任劳任怨地帮萧九秦生了火。
    二人捡了两个趁手的树枝,一边烤衣服,一边说话,平津侯也坐在旁边着,时不时开口给二人补充两句。
    说到未来他们的去处,萧九秦和柏砚明显来了兴趣。不过柏砚倒是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就是要做官,而萧九秦确实有些犹豫,他既想和父亲一样去军营,但是又想做些其他的事情。
    不说平津侯,就连柏砚也有些好奇,他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何会纠结这个?”
    说到底其实他们二人未来要做的事情一早就很明显了,柏砚知道萧九秦喜欢军营,而且有太多的人说他是天生当将军的料。
    但是现在萧九秦居然出现了别的想法,柏砚表示很惊奇。
    “从前我并不怀疑我未来要入军营从军,但是自从看过了各地那些穷苦百姓以及北狄南夷的种种骚扰等,我忽然觉得仅仅只是将他们打服是不够的,而且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胆量。”
    萧九秦说了许多,柏砚才终于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说到底萧九秦就是想选择一个最为有力且效率最高的法子,只为去帮助百姓。
    他想带兵打仗,也想做一个能够提出有利于百姓民生措施的能臣,虽然本质上来说,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