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249页

      但是随着僵持的时间越来越久, 就算是对燕晋信心满满,大臣们也渐渐意识到了不对劲。皇帝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恐怕拖延越久, 变故越大,当即就下旨给燕晋, 要求他立马动手!
    然而在皇帝的圣旨还没出宫门没多久,就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上报——燕晋投降了!
    皇帝前一天还在和自己的心腹商讨,等到战胜之后该如何将燕晋手里的兵权给收回来, 算盘正打得叮当响呢,就突然间被燕晋这一招釜底抽薪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燕晋怎么会投降?!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如遭雷劈, 本来年纪大了身体就不康健了, 顿时急火攻心差点晕倒, 但是他知道,这时候不是病倒的时机, 愣是撑着急召大臣入宫商讨对策!
    急召发出去,许多大臣衣服都没穿好就赶来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顿时是一片哗然。
    两天前, 燕晋还是大庆的战神, 无数人交口称赞的贤臣良将,是汴京安然无恙的一颗定心丸。但是现在, 这颗定心丸投降了。
    好好的战神, 喂足了他兵马, 养大了他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冲过去,不说是拼死保家卫国吧,也至少好好打一场,不求你发挥全部实力,意思意思一下,也能把镇南王消耗一阵子。
    结果燕晋竟然打都不打,在镇南王的阵前溜达了两下,直接投降了!
    大臣们怒骂燕晋贪生怕死,群情激奋,恨不得一人一口唾沫星子把这个胆小鬼给淹死!
    皇帝却疲惫地摆摆手,让他们先别骂,先想个办法。
    这下子,刚刚还各个挥舞着手臂恨不得冲去江南打燕晋一顿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了。
    是啊,燕晋都投降了,谁去挡镇南王?
    燕晋的人马其实不算多,但是贵在都是精锐之师,光是他靠着着这点儿横扫江南叛军,就已经看出来这支军队勇猛无匹了!
    镇南王也不是好相与的,和承平日久的中原不同,镇南王的兵马时常要和周围边境的小政权打仗,不说是有燕晋的军队那么猛,也是吊打其他州府那些常年不打仗的军队的。
    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吓都要吓死人了!
    在一片沉默中,兵部的一位侍郎,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猜想:燕晋这样厉害的人,竟然见到了镇南王的大军就投降了,是不是他们的探子所报的镇南王三万大军,是错的呢?
    燕晋手里面两万精锐,打三万镇南王大军,应该也是够了的。他之所以在镇南王的阵前观望了一下就投降了,是不是就是因为镇南王的大军远远超过了三万?
    如果人数是六万、十万呢……是不是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燕晋不战而降了?因为根本打不过啊!
    这个猜想十分合理,但是又太叫人毛骨悚然了!
    这位兵部右侍郎提出了这个猜想之后,又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大臣中间——侍郎姓谢,家里有个族叔叫谢俊,只是时间过得太快,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在场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个惊悚的猜想吸引了,包括皇帝,都被弄得一个激灵。
    如果真的是六万以上,乃至十万,加上燕晋的精锐之师,那就是十几万了。而大庆的主力军正在北边镇守,一旦调回来金人随时有打过来的可能,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汴京的守卫……
    偏偏此前所有人的希望都押在了燕晋身上,愣是没有其他的准备。
    只是现如今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扛呗!
    皇帝一边下旨给北边的萧老将军,让他调兵回援汴京;一边派人前去沿路在关卡处阻击叛军。
    朝廷正手忙脚乱地调兵想要组织抵抗。谁知道第二天一道消息传回汴京,再次把本就低落的士气,打得再次溃散。
    本来就强撑着的皇帝,听到消息差点昏过去——太子陈端,这一次又又又落在了镇南王手里!
    容妃接到消息的时候,更是如遭雷劈!但是她比皇帝还要慌,陈端是她唯一的希望,这个儿子倾注了她所有的心血,就是碰伤一块油皮她都要紧张,落在镇南王手中,实在是太危险了。
    更不用说燕晋还知道她当年诬陷重光太子的事!就算是她已经让崔家闭嘴了,可是现在燕晋都跟着镇南王叛乱去了,要是哪一天把消息投给皇帝,容妃要怎么办?
    要是搞点儿宫斗和政斗,容妃还能掺和一脚,可如今却是打仗了,容妃哪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像是疯了一样地打压崔家。
    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人倒霉的时候,往往是喝凉水都塞牙。
    陈端被抓的消息传来的第二天早上,才勉强确定了阻击燕晋的人选,皇帝心力交瘁,就有大臣开始劝皇帝了。
    说什么皇陵不安全,应该把三皇子陈秋接回宫里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也很明确了——镇南王又不是什么慈善家,眼瞅着这回太子大概是真回不来了,陛下您就剩下这一个能顶用的儿子了,接回来顶上吧。
    皇帝究竟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是他还没有表态呢,容妃慌了。
    她从太监那里得知了提出这个建议的几位大臣,在容安宫砸了无数杯盏之后,就开始疯狂地打压报复这几个人。
    果然,容妃一出手,安静了一天。
    说来好笑,镇南王都要打过来了,容妃这边还在搞内斗呢。
    可是随即,第二天、第三天,上奏要接回陈秋的人越来越多,朝会上,甚至齐刷刷地跪了一地的大臣,要求只有一个——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