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34页

      他浑身除了脏些,衣服除了破些,半点痛感都没有,裤腰带都系得好好的!
    方澄穆挥舞着他的拳头,看谁还敢造谣。
    围观唠叨的人群被吓得连连后退。
    他们早听说小蓬莱的国王英勇善战,连战神都不一定能打得过。
    落魄国王的手背上写着方块字,左右各一个。
    方圆数百里能写汉字的,恐怕只有热爱中土文化的阿基琉斯了。
    显然阿基琉斯不会在方澄穆手上乱写字,一定是狄奥尼索斯那个混蛋的唆使。
    左手背,隐。
    右手背,忍。
    “隐忍!”
    去你奥林匹斯全家的隐忍!
    方澄穆骂归骂,心底里还是认同狄奥尼索斯的计策。
    当初他在特洛伊全军前大显神通,如今要不装得功力全失落魄至极,特洛伊人决计不肯接纳他。
    隐忍,隐忍,忍……
    方澄穆深深吸一口气,假装脚下被绊,摔了个狗吃屎。
    围观的特洛伊民众先是一惊,随后发出刺耳的笑声。
    “他真的被夺去了力量之源。”
    “想不到战功赫赫的小蓬莱国王也有今天。”
    笑归笑,特洛伊人毕竟跟方澄穆没什么怨仇,只是过过嘴瘾感慨命运无常。
    突然方澄穆的屁股上挨了一脚。
    方澄穆血条厚没给踢伤。为了让演技更逼真些,他还是顺着这一踢打了个滚,翻得脸上身上全是泥,模样极其狼狈。
    方澄穆抬头看踢他的人。
    是个熟面孔,还是他从前的子民。
    不错,就是那个带头反对男贵族和女奴通婚的潘达罗斯。
    潘达罗斯向太阳神告状不成,被诅咒永远不得开口说话。
    后来更没法阻止小蓬莱的男女相爱,索性偷偷跳到海里,横川海峡回到了特洛伊城。
    他从前是特洛伊王国的贵族,回来后仍是贵族。
    回到特洛伊,他又有了成批的奴隶和跟班,在特洛伊比从前在小蓬莱要威风得多。
    一听说方澄穆落难,他当然要赶来报仇雪恨。
    潘达罗斯仍旧不能说话。他的心思跟班们都能猜到。
    几个小奴隶主指着横在地上的方澄穆絮絮叨叨。
    “看见没有,小蓬莱的国王要叫奴隶当主人,结果他自己就变成了奴隶。”
    “他现在这样当奴隶都没人要。”
    “你要给潘达罗斯将军哞哞两声,没准将军还愿白养你这头瘸腿的牛。”
    潘达罗斯春风得意,他等这天等好久了。
    他抬抬脚,做个踢的动作。
    他的意思是,他是贵族中的贵族,再踢这类卑贱之人,只会作践他的身份。
    还是你们替我教训他吧。
    小奴隶主们都想巴结潘达罗斯将军,殷勤地用拳脚招呼过去。
    方澄穆给他们揪住头发,扯住衣裳,身上脸上不知挨了多少拳。
    还好提前叫盘旋上空的猫头鹰布展一个透明的护盾,不然还真给他们打伤不可。
    打斗的摩擦已将方澄穆手背上的方块字搅糊,方澄穆只好在心里默念:“忍,隐忍。”
    不流点血怎么叫被欺负。方澄穆只好咬破下唇,再往鼻孔处抹抹,显得好似被他们打出了血。
    几个打手打到自己腰酸背痛,停了停,骂道:“小子皮特厚。”
    潘达罗斯嘴角勾起个阴险的弧度。
    烂船还有三分钉,更何况是个落魄的英雄。看来要把方澄穆搞死,非拿出他受太阳神祝福过的弓箭不可。
    潘达罗斯伸左手,簇拥着他的跟班立马给他递来弓;再摊开右手,一枚利箭恭恭敬敬为他献上。
    曾在小蓬莱备受羞辱的贵族如今要用他手中的弓箭一雪前耻。
    这可叫方澄穆有些难办。
    不挡箭吧,被太阳神祝福过的箭矢贯穿而过可是要重伤的。挡箭吧,岂不是暴露他的实力?
    方澄穆思索片刻,决定采取第三个办法。
    他颤颤巍巍地爬起来,大声喊道:“潘达罗斯,我知道你的一个秘密。”
    潘达罗斯拉满的弓稍微松了松。
    他是哑巴,他的随从替他发问:“你知道我们将军什么秘密?”
    “你也要听你们将军的秘密吗?那不如我说出来让全城百姓都听到好了。”
    随从无言以对。
    潘达罗斯不屑地哼一声,又把弓拉满。
    随从立马会意:“我们将军说,这只是你的诡计,他不上当。将军是多么英明!”
    方澄穆没给他吓着,淡定地激他:“潘达罗斯,你的手中有阿波罗的神箭,我则全无缚鸡之力。你连听我说几句话都不敢吗?”
    潘达罗斯是个极要面子的贵族。他再次把弓箭放下,挥手叫方澄穆过来听他说。
    方澄穆这回没骗人,他真的知道潘达罗斯的秘密。
    他在潘达罗斯耳边嘀咕:“你情人的手帕,就埋在家门口右手边第三棵橄榄树下。”
    潘达罗斯眼睛瞪得老大。要是他的嘴巴能张开,他一定要反问你怎么知道。
    全赖刚解锁的科技树。
    科技树上既有采矿冶金等硬技术,也有监察教育等软技术。
    方澄穆随手用积攒的声望点亮个他不太熟悉的技术品种——采诗。
    东土两周时期朝廷设有采诗官,常年摇着木铃到四处搜罗风闻舆情。集结而成的诗集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诗经》。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