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201页

      “双双。”
    “嗯?”
    陆承望神情少许的严肃认真,凝视着她笑了笑,轻声说,“我和翩翩在京城等你。”
    “等你和衍儿上京。”
    张幼双愣了一下,旋即弯了眉眼,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这个祝福,“诶。”
    与陆承望道别之后,张幼双回到了家里,随便洗漱了一下就上了床。
    或许是因为白天那个亲吻,又或许是何夏兰说的话太过洗脑了。
    她做了个梦。
    做了一个难以启齿的春()梦。
    梦到她和陆承望见面的事,被俞峻抓包了。
    俞峻什么也没说,只是就像今天上午一样,以一种认认真真的,公事公办的态度,做着些耻度非常高的事。
    就像那天喝醉了一样强势,将那侵略意都藏在清冷的表相下了。
    男人紧皱着眉,皮肉寸寸紧绷,喘息声声,汗流浃背。
    醒来的时候,张幼双脸几乎红了个透。
    她究竟在做什么梦?!或者说脑补了什么?!
    她觉得她完全无法再面对俞峻了!
    ……
    这一夜,谁都没有睡好。
    披着外衫,俞峻剔亮了银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回想梦中的那荒谬无礼的一幕幕,不由默然无声。
    本以为确定了关系之后,情势会稍加好转。
    他常年浸淫于圣贤书中,谢绝欲想,峻腰沉膝每一次动作皆出乎于本能。
    一次之后,又是第二次。最后关头,他几乎弄湿了她的鬓发。
    就像今天上午,微微恼了,有意将她箍在门口。
    他知道她在害怕,紧张得满头大汗。他却反而有种难以言说的餍足。说不上来是不想让人发现,还是心里想让人“凑巧碰着”才好。
    人本来就是贪得无厌,他起了敦伦之兴,便再难自抑。每日的接触无疑与饮鸩止渴,原来,他还渴望着更紧密更深入的接触。
    ……
    陆承望没两天之后就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时间转瞬即逝,走得很快。
    果如张幼双所料,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衍儿、王希礼、保儿等人的府试、县试俱都过了!
    猫猫甚至十分争气地连中了小三元,如今在越县周围名声大噪。
    甚至于,张幼双她的名声甚至借这两场考试,一路传到省里去了!
    整个江南省都隐隐知道了,越县有位女先生,教的学生一举就过了童子试。
    而这段时间,张幼双将和俞峻的地下恋情维持得很好,张衍甚至都没能发现。
    还有另一件好事,那便是她的《兴宋》一经推出,就极受欢迎。
    一再加印,销量再创新高。
    《兴宋》这个故事明显更受读书人的欢迎,不少文人激情点评,将她夸得可谓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在此基础上《兴宋》甚至还冲出了江南省,在整个大梁都广为流传,这让张幼双大赚了一笔的同时,开始考虑着将兴办女学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用什么吸引女孩儿们,更准确地说是,女孩儿的父母们同意她们入学?
    一旦入学,这就意味着家里少了个劳力。
    除非她自掏腰包,每个月发放一定比例的膏火银,不过这也意味着负担是十分沉重的。
    民间的书院,大多是由官方和乡绅所办,男人们又有科举上升的门路,自然有许多家长省吃俭用,不吃不喝也要供孩子念书。
    可女儿就不一样了,自古以来,女儿就是赔钱货,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说法向来深入人心。
    虽说如此,张幼双还是决定先试一试。
    她一直坚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过在此之前,最为重要的还是,怎么兑现她当初所许下的承诺!帮助孟敬仲考上举人!
    站在明道斋门前,孟敬仲默然良久,朝她露出个苦笑,“先生对学生一家帮助甚多……”
    “学生实在无以为报……”
    随着乡试日近,这段时间孟敬仲情绪也日益消沉了下来,张幼双抓紧时间找到他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
    孟敬仲喃喃,嗓音低哑不可闻:“先生其实没必要做到这个地步。”
    屏儿如今笑容日多,家里有了经济来源,娘亲的身子骨也好了不少。却也愈发暴露出了他的无能。
    若他这回又没考上,又要如何面对替他负担了束脩的俞先生,将屏儿解救出来,为屏儿找到了谋生活计的张先生。
    “在想些什么呢?”
    肩膀上落了一只温暖的手,孟敬仲迷茫地抬起眼。
    张幼双踮起脚尖,拍着孟敬仲肩膀,笑吟吟地鼓励道:“作为老师帮学生考上乡试这不是应该的吗?”
    “好了,快回去上课吧,我今天这节课很重要,你一定要认真听。”
    这不是大言不惭。
    今天张幼双她要讲的内容可谓是干货满满!
    她要讲的是,论乡试、会试中四书义的出题!
    乡试、会试中四书义的出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张幼双印象中,日本学者鹤成久章曾经就此写了一篇论文,就叫做《论明代科举中试《四书义》之出题》。
    这篇论文探讨了《四书义》的出题规定、倾向、频率、内容形式等方面,而张幼双又结合大梁的基本情况做了整理,确保能做好猜题、拟题,提高复习的效率,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