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250页

      自己少不得要像李家的说的那样, 为他积攒些家底, 也立起大房的气派来,以后再给佑哥儿娶个贤惠女子……
    她一边思量着一边给佑哥儿穿上衣裳,又把他哄睡了, 然后呆呆地坐在床沿,想着明日要怎么和姑母说。
    她如今虽然帮着姑母管家, 但是钱财是没经过手的。家里头只有每年分的几十两银子, 但佑哥儿时常生病要吃药, 药钱家里出了但每回去县城拿药不也要买点别的?
    还得去仙婆那儿求些符来给他镇魂, 这银子渐渐地就花没了。
    第二日,等她想了半宿, 熬得眼眶发黑地走到姑母跟前的时候, 突然就听到三弟妹和姑母及二婶说, 要建个大宅子!
    “娘,二婶,夫君如今大小也是个从六品的官了, 比知县还要高上一级, 但家里的长辈们却还住着这么个小院子, 连个散步的花园都没有, 委实有些不像。”
    刘玉真穿了一身桃红色上绣荷花的襦裙, 端坐在椅子上缓缓说道:“我便和夫君商议了,不如起一座大宅,如此方显气派。”
    见她们有些迟疑,刘玉真继续说道:“再说了,眼见着宇哥儿、康哥儿几个渐渐地大了,没两年便要娶妻生子,给您二老生小曾孙了。若是娶妻之后还住爹娘隔壁,一家人只那两间屋子,也不体面不是。”
    “如今正好夫君回来了,让他给画个样子,找齐了人风风火火地建起来。往后一个孙儿一座跨院,岂不是很好。”
    张氏是不愿一家人住得太远的,但说到了娶孙媳妇她便有些意动,看向了另一侧坐着的二弟妹戚氏。
    “哎呀,大嫂,这个好啊!”戚氏拍掌,“状元公亲自建的宅子,得多体面啊!”
    “十里八乡的独一份!”
    “正好这次的大喜事家里不办流水席,不如就像三侄媳妇说的这样起个大宅子,大祭祖宗,感谢祖宗庇佑呢!”
    “什么?家里不办流水席了?”小张氏惊呼。
    “是啊,”张氏遗憾道:“老三说京城里头上一科状元被人一状告到皇帝老爷跟前,说他收礼,还有什么,什么……”
    刘玉真补充道:“还有纵容家人强占乡邻田地,这是今年的事,被御史弹劾后证据确凿,已经被贬至琼州,大好前程就此断送。”
    “对对对,”张氏也想了起来,“所以啊,这回家里就商量着不办流水席,过几日请几个亲戚过来贺一贺就完了。至于乡亲们,待祭祖的时候咱们家多出两头猪,从去年养到今年的鱼也捞一捞,添两个肉菜尽一尽心。”
    “不办了啊。”小张氏难掩失落,她都想了一宿都想好了要怎样说服姑母,让她自己独挑大梁那是不行的,但可以让姑母出头,这样她再跑得勤快些,里里外外都忙活起来,总能沾点好处。
    谁曾想,竟是不办了。
    不但不办了,三房还要建大宅子搬出去住,什么一个孙子一座院子,还不是他们占得多些,毕竟有三个儿子呢。
    小张氏傻愣愣地在屋子里站着,思绪翻滚。
    但纵使她千般不甘,万般不愿,这事还是往刘玉真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陈家需要起一座大宅子,一来的确是人越来越多,陈世文这一辈是三个儿子,但再往下就是五个。
    男孩将来分家,总得一人一座院子吧?难道还像以前一样只分三间房?
    这二来便是如今家里也比以往富裕,近两年鱼价虽然跌了,但陈家又买了许多地,一年下来也有大几百两。
    如今陈世文科举考完,也授了官每年都有俸禄,这供养他的银子就省下来了,所以几个长辈都同意在老屋那地上新建一座宅子。
    图纸上只画了三进并一排后罩房,但含了七八个小跨院,足够一人一个了。
    “这里要建座园子,”刘玉真指着一处院子的旁边空地道:“你喜欢竹,那这里就种一处竹林。”
    “再种些梅树。”陈世文点头,在纸上勾勒出崎岖的假山、嶙峋的梅枝、再在旁边添了几棵细竹。
    “要种桃子!”瑾哥儿扒着桌角说道:“爹,种桃子,桃子好吃!”
    于是陈世文又在画纸上画了几株桃树、接着是枣树、石榴树、荔枝树……
    到最后就成为了一处果园,但不管是刘玉真还是几个孩子都高兴得很,陈世文也就只有照办了。
    ……
    在悠闲地画图纸中,陈氏一族开了祠堂祭祖,并把瑾哥儿和瑜哥儿两个人的大名陈泽瑾、陈泽瑜计入族谱。
    那一天陈世文穿着他的官袍走在最前方,其后才是族长、族老、曾老太爷等人。
    张氏和刘玉真因为是朝廷册封的赦命,于是也参加了此番祭祖,张氏从头一天晚上就摸着她那身衣裳激动万分,祭祖那天一整天都红光满面的,到了晚间才显露出疲惫来。
    而刘玉真因为见过更宏大的场面便平静得很,响午的时候还歇了半个时辰,一整天都精神奕奕。
    让族里的好些妇人都惊讶,私下里说她有官家太太的气派。
    祭祖之后便是宴请,张家、戚家、吴家、刘家、何家、杨家等等亲戚全都来了。就连陈荷花未来的公婆谭地主夫妇都提着礼上门,人人都摆着一张笑脸,热情得很。
    没有了人来人往、多是不识字村民的流水席,又不需要到处采买鸡鸭鱼肉,小张氏之前的想头便落了空。
    而来的人里头许多都是小张氏说不上话的,即使她说得上话的,也都是和她闲话两句便围着张氏和刘玉真奉承,她这个陈家长媳在她们的眼中没什么太大的分量。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