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65页

      沐晴更忙了,带着家人多囤点物资,这一次沐家人都听她的。
    事实证明,她每一步都走对了。
    迁来重庆,是她的主意,办农庄也是她的主意。
    可惜农庄才办了半年多,菜是够的,土豆红薯也是够的,就米粮不够,沐晴让大哥悄悄去米店买粮食,多备粗粮。
    再去大地主家直接购买没去壳的稻米,这个耐放。
    不光是从重庆的市场买,还从外地购入,这个时候沐家的南北杂货铺进货渠道开始发挥作用了。
    她又让父亲走遍自家的山谷,找一个隐蔽山洞,改造一番,用来囤粮食。
    狡兔三窟,多备一手总是好的。
    在乱世之中,粮食才是宝贝。
    自家十几个口人,佣人十几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十几个人,药厂员工有百人啊,都要吃饭的。
    她囤够三年的粮食才稍微安心,这样一来,农庄的粮食应该供应得上了。
    “大哥,再多养几头小猪,小鸡小鸭也要多养些,别忘了采购。”
    “还有,挖一个鱼塘,多养点鱼。”
    “还有,生活用品多采购些,不过期的东西按五年份的囤,像调味品,牙膏牙刷毛巾草纸……”
    沐大哥觉得她太疯狂了,女人啊,怎么这么爱囤东西?
    只要有钱,还怕买不到东西吗?
    结果,话一出口就被自家老头子狠狠瞪了一眼,“蠢货。”
    娇生惯养的大少爷根本不懂战争有多可怕。
    “听你妹妹的,你妹妹比你聪明一百倍。”
    沐晴像忽然开了窍,展现出精明能干的一面,最关键的是,她有远见,看事物精准的可怕。
    沐大少郁闷的不行,“父亲,我是亲生的吧。”
    沐老爷心情不好,儿子还跟他贫,真想揍他,“我也在怀疑。”
    货比货要扔,人比人气死人。
    沐大少:……
    沐老爷看他一副蠢样,忍不住想发火,“行了,赶紧去干活,不许偷懒。”
    沐大少默默的撤了,他也是当爹的人,这么吼他,真的好吗?
    不过,现在人人心里不安,脾气都不怎么好,一点就炸。
    不一会儿,他退了回来,沐老爷直瞪眼,“你怎么又回来了?”
    “小妹,高家来人了。”
    沐晴愣住了,怎么没事先通知她们?
    她顾不得别的,让人去实验室通知高寒,自己匆匆迎出去。
    高家来了一车的人,沐晴一眼就看到人群里的婆婆,头发苍白,面容憔悴不堪。
    不光是她,其他人都灰扑扑的,面有惶惶之色,一路逃难的架式。
    “母亲。”沐晴迎过去,刚想行礼,就被老太太扶住了。
    “晴儿,我们都来投奔你们了。”
    沐晴虽然嫁进高家,但跟高老太太只见过三次面,没有相处过。
    在她印象中,老太太是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但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挺富态的。
    可这会儿,又瘦又干,精神气都像抽空了般。
    一路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耗尽了她的精神。
    沐晴暗暗心惊,“老太太,这里就是您的家,您安心的住着,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您那一口。”
    “好好,好孩子。”高老太太都没有什么力气应酬,简单的跟沐家人打了一声招呼,就被沐晴安排吃了饭,洗了热水澡,就进屋子休息。
    沐晴将底楼和二楼的房间都分给高家人住,安排的井井有条。
    除了高老太太,高家四房都来了,高寒在兄弟排行第五,是最小。
    高家大家长高竟没来,高老二就暂代家长之职,将家眷们安全送到这里,就累趴下了。
    躺下之前,他说了一句,“五弟妹,大哥说了,来了这里全听你的,凡事你做主。”
    高寒一脚踏进来,就听到这一句,着急万分,“二哥,来之前为什么不打通电话?”
    高老二神色复杂极了,“要迁都重庆了,上面吩咐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幸亏你们先来了,占了先机。”
    这真的是巧合吗?这个弟媳妇娶的好,怪不得老大对她的评价那么高,力排众议答应五弟的请求。
    高寒脑袋一懵,脸色大变,“迁都?金陵也保不住了?”
    高老二闭了闭眼,有些站不住了,“是。”
    高寒纵有无数话要问,但实在不忍心,“二哥,你先去休息吧,醒了再说。”
    高老二到了安全的地方就支撑不住了,倒头就睡。
    高寒紧紧握住沐晴的手,又气又急又担心。
    “晴儿,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还有希望吗?”
    沐晴眼眶红了,心痛不已,“当然,我们这个国家是打不倒的,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文明的传承,千百年来,从未断绝过,这一次也不会例外,我们华国儿女从不怕流血牺牲。”
    高寒的眼睛渐渐亮了,火花闪烁,“你说的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一定会胜利的。”
    愿用一腔热血保卫自己的祖国。
    他就此扎根在实验室,没日没夜的忙活,也不怎么休息。
    功夫不负苦心人,半个月后,实验室终于找到了大批量生产的办法,青霉素源源不断的送到各大战场,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从而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抗战胜利早了两年,也算是功德圆满。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