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娇淫青春之放纵 下厨房

第64章

      入手微沉。
    白潋帮忙着打开。
    伏棂用手感受了一下,入手是一支通体温润的笛子,笛子静静卧在丝绒里。
    那点因被“遗忘”而生的小委屈、小别扭,在这份心意面前,顷刻间烟消云散。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能做这活的老匠人…”白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师傅说肯定透亮。”
    话音未落,伏棂已转过身来,“喜欢…”
    白潋心头那块大石终于落地。
    “喜欢就好,以后不许再胡思乱想,忘了谁,也绝不会忘了你。”
    伏棂在她怀里用脸颊蹭了蹭白潋的颈侧,像只终于被顺毛的猫儿。
    卧房里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
    白潋轻轻顺着怀里人的背,等到伏棂睡着了,她却还精神得很。
    现在她脑子里想着教村里人经验的事。
    农户们都有耕作的经验,一些被众人熟知的倒不用特意教下去。
    还有那些波棱,也可以分点种子下去了。
    白潋心里慢慢有了一点计划。
    教村里人种田的法子,这念头在她心里盘踞多日。
    这几年跟着伏棂认字读书,那些讲农事的书册没少翻。
    更关键的是,她自己就是黄土地里实打实摸爬滚打出来的。
    得教点实在的,白潋心里跟明镜似的。
    村里人都是种地的老把式,空口白牙讲大道理那是打脸。
    得从那些可能被忽略、或者没空去精细讲究的环节下手。
    地力是根本。她见过不少人家地种得薄,肥力跟不上,而草肥和灰肥最稳妥。
    野草、秋后的豆秸秆、玉米杆子,都是宝贝。
    把这些新鲜的、晒干的草料一层层铺好,中间掺上厚厚一层灶膛里掏出来的草木灰,再浇点清水或干净的雨水让其湿润,但不能积水,堆起来闷着。
    这样闷上两三个月,草叶子、秸秆烂透了,混就能变成松软有劲儿的好肥料,撒地里养苗子,又不伤根。
    再说种子,种子是命根子。
    有些人收庄稼心急,地里拢一堆,随手抓一把就存着明年种,也不分个好坏。
    这样下来,种子的精气神儿一年不如一年。
    得改!
    今年秋收前那几天,就带着愿意学的人去地里头。
    还有对付虫和病的,这是最揪心的。
    而且,这事不能蛮干。白潋心里画着道儿。
    头一件,得先找村长和三婆婆商量通。他们在村里德高望重,有他们点头,事情就顺了。
    第二件,得挑几家领头羊,先带这几家把基础事做漂亮了。别人瞧着眼热,自然就愿意跟着学了。
    至于王婶家,虽说是杀猪的,不种大地,但她家有个小菜园子。
    这心思越盘算越亮堂,把路都照清了。
    第48章这是天底下最真的道理
    正如沈念所料, 她那批重货当众托付给新开张的百福河运,本身就是一次强有力的背书。
    加上开张日王主簿送来的牌匾和百福字号这几年经营的影响力,“百福河运”的名声迅速在泰和县及周边水路商圈传开。
    伏棂和白潋并未被冲昏头脑, 她们深知根基尚浅,首要任务是稳扎稳打。
    伏棂坐镇调度,她将“百福”和“老伙计”的运力主要投入到泰和县内及邻近县镇的中短途货运上,路线熟悉,风险可控, 便于磨合队伍和建立口碑。
    “老伙计”则承担起近岸零散货物的运输, 虽然利润薄,但能维持日常运转和船工的生计。
    白潋也将码头日常管理得井井有条。
    新招的石燕、孙小武、赵大虎很快融入了队伍。
    石燕身手利落, 押船时一丝不苟, 她那手飞石的准头在驱赶偶尔冒头的小毛贼时格外有效,赢得了船工们的信服。
    “百福茶饮”的生意更是红火。
    小小的茶棚成了码头热闹的去处,清凉解渴的饮品不仅慰藉了船工纤夫的辛劳,也成了往来客商歇脚谈生意的首选, 无形中为河运拉来了不少潜在客户。
    生意多了起来。
    有本县的棉纱运送,有邻县的瓷器外销,有山货商行的干货集散…
    虽然单子都不算特别大,但胜在稳定, 航线也多在熟悉的范围内。
    忙碌的间隙, 白潋的心却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地。
    秋收时节一到, 她便一头扎进了自家的田。
    得知白潋回了十里村, 王丫和张铁想着和她汇报一下这些天的进度,便找来了。
    边缘的小路上, 王丫和张铁并肩走来。
    王丫如今出落得更加结实能干,皮肤晒成健康的小麦色, 眼神明亮有神。
    张铁跟在她身旁,肩膀比一年前宽厚了些。
    看到如今闯出名头的白潋,两人的脚步不由得缓了下来,脸上显出几分熟悉的局促。
    虽然白潋曾是他们一起玩大的伙伴,但如今白潋是管着养鸡场、河运、几十上百亩田地的“白当家”,这份身份的变化,以及隔了段时间没见,让她心里也有些莫名的距离感。
    白潋眼角的余光瞥见两人,立刻直起身,放下镰刀,招呼道,“王丫,张铁,正想着你们呢!”
    听到白潋像往常一样直呼自己的名字,王丫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白潋!”
    她快步走上前,那份熟悉的亲近感又回来了,“忙坏了吧?今年长得真好!”
    张铁见王丫恢复了自然,又见白潋笑得真切,心里的紧张也松缓了些,连忙跟着喊,“白…白当家。”
    声音还是有点拘谨。
    白潋引着两人走到田边树荫下。
    她拿起水罐,倒了两碗凉茶递过去,“先喝口水,什么白当家的,叫我白潋就行。”
    她看着他们还有些紧张的样子,“你们跟我还生分起来了?把我当外人啊?”
    两人脸上顿时有点发热,但也彻底放松下来。
    张铁挠着头,憨厚地嘿嘿笑了两声,终于不再那么拘束,“没有没有!哪能忘呢!就是、就是…”
    白潋笑着摇摇头,不再逮着他,又把目光转向王丫,“王丫,你那片高粱地怎么样?”
    她看着王丫神采奕奕的脸,就知道她干得不错。
    果然,提起高粱地,王丫的眼睛瞬间亮了。
    “好着呢!穗子压得秆子直弯腰。是你信得过,把地交给我管着。工钱给得足,活儿也顺心,看着高粱一天天长高长壮,心里就特别踏实!”
    白潋连连夸称赞,她又转向张铁,“构棘采得还顺利吗?活儿累不累?”
    张铁认真地回答,“挺顺利的!路也熟了,知道哪片构棘长得好又不伤根。”
    他声音轻了些,“我该谢你去年冬天那几筐好炭。奶奶身子骨弱,往年过冬就是遭罪,咳嗽得厉害,整天缩在屋里不敢见风。有了炭,屋里暖和,奶奶气色好多了,人也精神了。爹娘和我一直念叨,多亏你惦记着。”
    白潋摆摆手,“奶奶身子好了就比什么都强!”
    两个人给她汇报了一下进展。
    白潋心里那个琢磨了许久的计划又涌上心头。
    她放下水碗,看着两人,神情认真起来,“王丫,张铁,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也听听你们的想法。”
    “是这样,”白潋语气诚恳,“我自己这些年,加上也看了些书,琢磨出一些能让地里多点粮食的小法子,不是什么新鲜的大道理。”
    她一边说,一边留意着两人的表情。
    王丫越听眼睛越亮,“好,能养地就是赚啊!”
    张铁也听得满脸兴奋,之前的局促完全不见了,用力点头附和,“要是能用这些法子多收点,那就太好了。我愿意学!”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索性坦白了自己的心思,“不瞒你说,我…其实更喜欢在地里琢磨。我爹是铁匠,总想让我学那打铁的手艺,叮叮当当的,实在不对我胃口。我就喜欢跟着节气走,看着种子下地,小苗拱土。我家和孙小娘家的地,现在主要也是我在种。我就想当好一个庄稼把式!”
    听到张铁这番话,白潋心里更有底了,“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重要!”
    “我想着,先跟村长、三婆婆说说这事。然后,就从你们几家开始,等你们地里真见了效果,收成比往年好了,那些叔伯婶子们看着眼热了,自然都愿意跟着学了!你们看怎么样?”
    “好!”王丫和张铁异口同声,跃跃欲试。
    说干就干。
    和王丫、张铁敲定了计划,白潋干劲十足。
    她没耽搁,当天就去找了村长和三婆婆。
    村长正坐在树荫下,白潋拎着一小篮刚摘的脆梨,笑着走进去,“爷爷,忙着呢?”
    “哟,小潋来了!”村长放下烟袋,脸上露出笑容,“快坐快坐!收成咋样?”
    “收完了,谷仓都堆满了!”白潋把梨子放在小石桌上,“您身子骨还好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