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76章

      月牙在水井边洗了一篮子的枣儿,端到房间里给柳霄吃。
    虽然柳金枝把柳霄从黄师道家接了回来,但柳霄刻苦依旧,每日基本把自己关在房里练习。
    倒是傅霁景趁着休沐时会常过来走走。
    今日也是一样。
    大概是上次柳金枝毫不犹豫的选择,让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虽然没有宣之于口,却是心照不宣。
    “柳娘子。”傅霁景从马车里走下来,眉眼带笑,“今日秋意甚浓,我听说城外有一处枫林不错,不如去看看?”
    “好啊。”
    春日有春游,秋日自然就有秋游。
    宋朝文士或是百姓都爱秋日游野,观赏枫林,山川,或是清澈小溪,享受秋意笼罩四野时的惬意。
    所以在他们出城门的时候,周围还有不少人与他们是同一个方向。
    大家都很高兴,议论纷纷。
    柳金枝掀开帘子往外面望了一望,眼见出了汴京城,外头青山层林尽染,很是好看。
    “诶,二郎君你看。”
    柳金枝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喜似的。
    傅霁景也凑过来一点,借着柳金枝的手,与她观赏同一片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傅霁景神色温柔,“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柳金枝却是一笑,再
    指了指某处。
    “我想让你看的是那个。”
    纤白玉指指向的是一艘小舟,舟上坐了个老叟,撑杆子坐在舟头,正伸手往河里摸索着什么。
    片刻后,揪出一串深亮绿色的水生植物,茎叶枝蔓上还挂着如同牛头角一样,外壳紫黑的果子。
    傅霁景眨眨眼,疑惑道:“这是什么?”
    “是菱角。”
    柳金枝让杏安停车,带着傅霁景走到河边看那老叟继续捞菱角。
    不过说来也巧,这捞菱角的的老叟,居然就是那天柳金枝在御园金明池见到的,那个替人钓鱼做鱼生的老叟。
    “这么巧?”柳金枝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您老人家生意涉及的领域还挺广。”
    老叟见着柳金枝和傅霁景这回又站在一块,也是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道:
    “郎君,第二次见面,不如给娘子买些菱角吃?”
    傅霁景虽然耳尖发烧似的红了,却也掏出银子递过去,道:“捡一些新鲜的吧。”
    “您放心,老朽刚捞上来的,必然都是新鲜的。”
    一面说着,一面又从河里捞了不少深色水生植物,带起一连串密密麻麻的菱角。
    麻利地摘下、洗净、装篮子,也不递给柳金枝,只递给傅霁景,还道:
    “郎君替娘子拿稳些。”
    看起来不是第一次做男女的生意。
    柳金枝笑道:“老人家,这回可带了锅碗、调料?”
    老叟直起腰,指着路边一个小摊儿。
    “那个便是。”
    傅霁景道了一声谢,又取出一些银子递给老叟。
    温和道:“算是佐料钱。”
    老叟笑的见牙不见眼:“多谢郎君,多谢娘子。”
    傅霁景拎着菱角走在柳金枝身边,问:“娘子要做什么菜?”
    “菱角的吃法甚多,郎君想吃什么?”
    这个问法,就好似上次吃榆钱槐花一样。
    上回他不知,羞愧的是,这回他同样不知。
    于是清俊秀雅的郎君摇摇头,不好意思道:“我不知道,还请娘子指教。”
    “自然是煎炸煮烤样样都行。”柳金枝指了指菱角,“你瞧,这些菱角外壳紫黑,显然是成熟老菱角,炒比生剥更好吃。”
    “难怪白居易说:‘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原来是这个道理。”
    傅霁景失笑。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如今他也算是得窥真意了。
    不过就是因为菱角要嫩剥,才显得他们手上的老菱角不好处理。
    傅霁景上手试了试,不出意外差点扎破了手。
    现今念再多赞颂菱角美味的诗,都没办法帮他把菱角剥开了。
    他只好苦笑一声:“娘子,这……”
    柳金枝哈哈一笑,顺手拿起食摊上的菜刀,对着菱角底部切一刀,再两侧各切一刀,用拇指顶住凹处,用力一掰,就能开壳见肉。
    其实做法很简单。
    但柳金枝打量了一下傅霁景白皙纤长的手指。
    这双手天生就适合用来握笔,而不是操刀。
    柳金枝便换了蒜瓣给他:“喏,剥这个吧。”
    傅霁景想要动手,又意识到自己宽大的袖子会很麻烦,正要把蒜瓣放下来挽起袖子,却见柳金枝已经抬起手。
    柔软纤细的指尖按压在长袖上,动作细致又贴心地将长袖尽数挽到小臂上方。
    左手挽完,不等柳金枝开口,傅霁景就主动换了身位,将右手凑了上去。
    娴熟又默契,好似这一幕曾发生过很多次。
    二人相视一笑。
    杏安:……
    他本来也想去帮忙的。
    不过就目前看来,他这一趟跟着出来,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当个车夫。
    他默默仰头望天。
    唉,命苦。
    磨好芥籽粉,剥好蒜瓣和菱角,柳金枝开火炒菜。
    为了祛除菱角的涩味,保持生脆,需得冷水时就让菱角下锅,加少许盐焯水三分钟,再捞出沥干。
    紧接着烧辣锅底,热油炒爆蒜瓣,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倒入菱角翻炒至微黄。
    此时抽出柴禾转为小火,依次倒入生抽、料酒、盐,撒芥籽粉炒匀。
    “二郎,来尝下味道。”
    柳金枝喊道。
    傅霁景上前两步,用竹箸夹了一块儿菱角肉放进嘴里,细细品味过后,笑道:
    “微辣提鲜,外脆内嫩,要是有碗米饭相配,就更好了。”
    谁知话音刚落,那舟上老叟就高声喊道:“郎君,老朽有饭,你买吗?”
    傅霁景哈哈一笑,干脆利落拿出银子在老叟面前晃了晃:“要三碗。”
    老叟更高兴了,笑道:“郎君真大方!”
    傅霁景放下银钱,杏安去盛饭。
    当然,此行出来游玩是为了乐趣,并不是为了吃饱。
    三个人就着一盘菜说说笑笑吃完,就接着坐上马车上路,往下一处景色怡人的地方去了。
    但凡是在外头野游过久的,都要买些吃食。
    所以有人嗅到商机,就会沿途支一些小摊兜售小食。
    秋日里的吃食,无外乎是枣、莲、蟹、茄子(落苏)一类。
    哦,对了,还有一类,便是栗子。
    宋朝人吃栗子可是很出名的,由此还专门有个名词,叫做“雷公栗”。
    因为宋朝人吃栗子时,会把栗子架在火上烤,一边烤一边涮油,看着栗子在火上噼里啪啦地炸开,其响声如雷,就叫雷公栗。
    卖雷公栗的人很多,油香混杂着栗子香飘的漫山遍野都是。
    傅霁景见柳金枝的视线一瞬不错,就叫停马车,去买了一些回来。
    栗子他还是会剥的。
    用心剥了两三个,托在手帕里递给柳金枝。
    柳金枝捻着一个吃了。
    口感糯糯的,有一股栗子的甜香,以及油香,因为有的地方烤糊了,还有一点淡淡的糊味。
    但总体味道不错。
    柳金枝还要再捻第二粒的时候,忽然发现傅霁景用的这帕子上,居然还绣了几瓣五叶竹。
    这么好的绣工,一看就不是出自常人之手。
    “这帕子的纹样真好看。”柳金枝弯弯眉眼,“是谁替郎君准备的?”
    “是我母亲。”
    傅霁景眉眼温和。
    柳金枝眨了眨眼。
    话说回来,她与傅霁景相识已久,只知道他家是世代清流,父亲、祖父皆是当朝官员,倒不知母亲与祖母如何。
    “傅夫人手艺精巧,定然蕙心兰质。”
    柳金枝道。
    “我母亲确实如此,她出身于琅琊王氏,是家中才女,自小就能吟诗作对,也精通针织女红。”
    “在嫁入傅家之后,听府中老人说,母亲与父亲经常诗词唱和,弹琴谱曲,很是惬意。”
    柳金枝眨眨眼:“那郎君祖母呢?”
    傅霁景回想了一下,道:“我祖母出身于太原王氏,家中资产雄厚,却从不纵容族人,反而严苛守礼。”
    “嫁与祖母后,祖母在家中编修书册,也常与祖父商量研讨。书房之中,堆满了祖母与祖父的书籍,连落脚的位子都没有。”
    柳金枝咂舌。
    那这样说起来,傅家哪里是世代清流?这明明是世代状元。
    而且上下几代都是才子佳人的配置。
    怎么傅霁景就……
    柳金枝抿了抿唇,说:“可是傅郎君,我只会做菜,不会作诗。”
    傅霁景闻言怔了下,反应过来后勾唇微笑:“嗯,我知道,但这样就很好,何必要两个人都会作诗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