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93章

      法正没有多做无谓的推让,点了点头, 开始讲述自己的计策。
    沮授听得极为认真,等法正说完, 他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密林之中,陈王刘宠耐心地听完两位谋臣的妙计,笑着捋了捋下颌那短短的山羊胡。
    “二位计谋甚妙,不过……门下匠人已备好一物,可助我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栈道。”
    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栈道?这怎么可能。
    法正心中虽存着质疑,但没有贸然开口。
    等随行的匠人取出工具,组好那件“器物” ,法正与沮授皆露出讶然之色。
    “木鸢……?”
    听闻东周时期,墨子与鲁班曾制造木鸢,在半空飞行。
    后来木鸢技术失传,再也没人见过如此神乎其技的器物,后来的士人便将它视作夸大其词的逸闻传说。
    法正和沮授对飞天木鸢的记载也是不太相信的。
    如今陈王竟然取出木鸢,还说出“绕过栈道”这样的话……莫非, 墨子当初当真造出能飞天的神奇之物?
    “这并非'木鸢',而是'滑翔翼'。”匠人解释道,“需得站在山头,借助风势……”
    滑翔翼?
    法正和沮授面面相觑。
    ……
    徐州境内,刘昀带着一支轻骑进入彭城。
    江东的隐患已大致平复,还意外获得扬州各郡的民心。刘昀让刘巍、孙策二方继续接管扬州,自己带着一支亲信精兵,动身北上。
    此次前来徐州北部,除了局势所需,另有一个原因。
    他接到了西凉马腾势力的投名状。
    在乍闻这一消息的瞬间,刘昀稍稍惊异了一番,旋即便将那份意外压下。
    这几年,随着陈国势力的飞速扩张,举族投奔的人员数不胜数。
    其中既有李典、陆逊这样的望族之士,黄忠、甘宁这样的归降之将,也有许多借借无名的能工巧匠。
    可即便如此,这些主动投效的势力,绝不包括占据一方的枭雄。就连当初被困南阳,举步维艰的孙坚,归附时提出的也是“结盟”,而非“效主”。
    马腾位于西凉之地,远离中原,在袁绍尚为北方霸主的当下,似乎没理由向陈国俯首称臣。
    刘昀与帐下谋臣皆心存疑虑。众人担心其中有诈,提醒刘昀小心行事。刘昀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亲自会一会凉州的来使,不管是机会还是陷阱,总要亲眼分辨了,方才知晓。
    于是刘昀隐藏行踪,带着最信任的一队亲兵来到彭城,在城外会见来使。
    等见到西凉使者的领头人,本就隐而不发的警惕与疑惑逐渐攀升。
    使者的领队是一位年轻雄健、龙眉凤目的小将,背负一柄金曲钩镰枪。听到声响,小将转过身,带着凛冽之意的眼眸不偏不倚地对上刘昀。
    显然是认出了刘昀的身份,那小将把武器丢给下属,自己缓步上前,朝着刘昀抱拳一礼,冷淡的眉眼敛去些许锐意。
    刘昀也在乍一见面间便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他看过此人的画像。眼前这位外表不凡的小将,正是西凉军阀马腾之子——马超。
    那个后来投效蜀汉,被后世之人誉为五虎上将的马超。
    此时的马超年仅二十余岁,与刘昀年岁相仿,但已初具威势。
    刘昀眼瞧着马超敛去一身锋芒,朝他行臣子之礼,内心警铃大作,面上却露出温善平和的笑。
    “久闻孟起之名,果然少年豪杰。”孟起正是马超的表字。
    马超向前举臂的动作一顿,以刘昀绝佳的眼力,清楚地看到肩部一瞬紧绷的肌肉。
    看来,甫一见面就被叫破身份,对于马超而言也是一件无法平静以对的小事。
    即便行礼的动作僵硬了那么一瞬,马超却还是踏踏实实地行完这一礼。
    旋即,他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以公事公办的语气,郑重开口。
    “汉臣马超,愿以绵薄之力,为君效死。”
    口称“君”而非“主公”,可见马超突然来降,并不是出于他汉朝宗室的身份与这些年来表现的实力。
    刘昀无甚波澜地想着,平静地受了马超的礼。
    也幸好对方叫的不是“主公”,要不然,他真得怀疑其中有什么蜜糖陷阱。
    刘昀照例虚扶了下,轻轻托着马超的臂膀,示意他起身。
    “有孟起相助,自是喜事一桩。然而本侯心中仍有一事悬而未决——不知孟起此行,是代表自身,还是代表槐里侯,代表西凉?”
    马超垂眼道:“自是代表家父。”
    刘昀早已分析过各个军阀的脾性,不觉得这是马腾的主意。
    但马超既然这么说,他就也当自己信了,以友好之态,轻轻拍了拍马超的肩。
    “那么……理由?”
    听刘昀忽然抛出如此直白的问题,马超下意识一怔,没有立时作答。
    但他到底并非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只眨眼的功夫,便沉稳应答。
    “'君子之德风[1]',风过而草偃。臣等有志之士,自当'望风而靡'[2]。”
    马超用的是《论语》和《汉书》中的典故。前者是孔子回答“为政”之法的名言,意指君子带头施行仁政,必将“风过草偃”;后者指的是对方威势势不可挡,让人不战自降。
    马超这句话相当于官方式的夸赞,拎不出错,但有些浮于表面。
    刘昀当即笑意微敛:“若孟起不愿回答,那便罢了。”
    至此,双方已试探多回,始终摸不清彼此的底线。
    马超虽然看不透这位年轻的诸侯,但他明白对方方才的话语并非说笑。
    在马超看来,无人会不喜欢讨喜的赞誉之言。这位年少有为的世子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欣喜与动摇,着实难搞。
    马超收起继续试探的心思,从怀中取出一封盖着封泥的密信。
    “一切因由,尽在信中。”
    刘昀打开信匣,快速浏览。
    只一瞬,平静的神色微变。
    “五胡谋华?”
    五胡乱华,这四个字,如同一根刺喉的鱼刺,横亘于历史长河。
    但是,根据史载,五胡乱华的起始,应该是在西晋八王之变以后。
    距今尚有一百年之久。
    下意识出现的否定与猜疑,很快被刘昀再次否定。
    ——不,未必如此。
    若艾弗雷特的“多世界理论[3]”为真,那么,在他穿越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而是另外分裂出的一个分支。
    这个世界的一切发展,都不能再用史书的时间线来衡定。
    就像这个世界的袁术、刘协早早过世,而黄琬、蔡邕得以存活。
    因为某些原因,塞外游牧民族提前图谋华夏——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刘昀手下的情报网大多数分布在中原地区,要说对游牧民族的动向掌控,自然比不上在西凉颇具威望的马超。
    然而,他的心中并非没有疑虑。
    “听闻孟起在西凉……在羌人、氐人之间颇有名望?”
    在东汉末年,各个游牧民族时常叛而复降,降而复叛,袁绍等诸侯时常与游牧民族的首领结盟,对抗政敌——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就像袁绍勾结乌桓,与乌桓王结为盟友,马腾马超这对父子同样与凉州一带的羌人、氐人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原来那个世界,马超甚至能获得多个氐族部落的支持,反抗曹操的统治。
    若说刘昀此时只是“心存疑虑”,那马超就是“心下大骇”。
    先前刘昀一语道破他的身份,已足够令他意外,而今对方说出不为外人得知的隐秘,还如此毫不避忌地说出来,这几乎颠覆马超对陈国势力的认知。
    原本以为陈国只在行军与审时度势这两方面胜于旁人,没想到,连西凉的态势都能掌握得如此清晰。
    除此之外,陈国到底还掌握着哪些重要的军情,还隐藏着哪些可怕的杀手锏?
    是否连“五胡谋华”这件事,他们都早已知晓?
    马超原本就不曾轻视陈国,经由此事,他的态度变得更为慎重。
    他极其认真地答道:“羌人、氐人若安适如常,听我大汉调遣,那便是我大汉的子民,我大汉的宝刀。若与鲜卑、匈奴残部勾结,犯我大汉,那便是我大汉的敌人,该弃置的敝屣。”
    众诸侯军阀,逐鹿中原,各怀野心,这是他们内部的事。若外族来犯,自当鼎力共御。
    刘昀读出马超的言外之意,信了三分,并未全信:“若是为了共御外敌,何不歃血为盟?”何至于前来投效,以臣子自称?
    何况,如果没有记错,十几年前,马腾可是联合其他势力反了大汉朝廷的,他们对大汉皇室可没有什么深刻的情谊。
    话说到这,马超也已经习惯刘昀的敏锐与直白。
    一开始他确实有几分疑惑,但到了后头,他很快回过味——不是刘昀这个人过于直接,而是对方愿意表现得直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