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做她的臣(重生) 第10节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着,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待在她身边。
    她要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从前,他只以为这是恩情,他也不知究竟是何时,这样的感情变了质。
    那一夜,他彻夜未眠,天亮后他就要奉旨去剿匪。
    他未能理清的思绪,也被一并带去了白洪山。
    他怀着满腔的爱意,尚不知该如何安放,却受到了来自于她的惩罚。
    他那时被折磨的几近崩溃,那人想要问出沈泠的计谋,也想要他归顺。
    他死死咬着牙,在心中一遍遍想她的样子,从初见,到送他出征。
    可是在看到李振毫发无伤地带人救他的那个瞬间,他就明白了。
    这一切,是她默许的。
    他只是不明白,她是不信任他吗?为何要这样对他。
    是不是他哪里做错了什么,她是不是想放弃他了?
    他一日日地熬,熬到白洪山事了。
    李振说他伤还未好全,不宜骑马,要为他安排车轿。
    他拒绝了,他一刻也等不了。
    他恨不能立刻回到她面前,去向她确认,她是不是还要他。
    直到那日半晚,于长公主府门外,他看到她眼中,没有厌弃,甚至还带了一丝愧疚时。
    他才真正地活了过来,才感到身上的伤口在慢慢愈合。
    他知道,她或许不是全然信任他,那他便把自己放在她眼皮子底下,由她监视,受她管束。
    于是,他借着邀功的名义,求她,让自己住进长公主府。
    就这样由着思绪越飘越远,直到看到落枫院里那颗此时还满是翠色的枫树,他才稍稍回神,掩去脸上的神色,长长呼出一口气,若无其事地踏进屋里。
    隔着窗子瞧见温挣在院里温书,他才想起,他的书忘在沈泠那里了。
    ……
    正思索着要不要回去拿,却见粟玉过来了。
    “行公子,奴来给你送书,殿下说,你方才走的急,书落在她那里了。”
    粟玉将书递给他,又道:“挣公子在吗?”
    “兄长在里间温书。”他接过书道。
    粟玉朝里间瞥了一眼,也没让去叫,只对着温行说:“殿下让我来告诉你们一声,后日便是烧尾宴了,你和挣公子好好准备。”
    “嗯,多谢。”温行道。
    粟玉又瞧来温行一眼,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温行倒是依旧有礼貌,但是总觉的和殿下在时不太一样。
    究竟是哪里不一样,她一时也说不上来。
    粟玉回到主殿时,昨日派去叶府的那个人,正在向沈泠回禀着查探到的情况。
    “他母亲竟病重到了这种地步?”沈泠皱眉。
    叶府那位大公子的母亲常年生病她是知道的,只是不想近日竟严重至此,常日里昏迷不醒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回殿下,那叶府里的下人们都在私下议论,说这姨娘活不久了,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发丧了。”探子继续禀报。
    “既已严重至此,为何还不请医师?”沈泠追问。
    “殿下,叶府后宅的事都是叶夫人在管,听说自那姨娘入后宅起,叶夫人就下令,不许给那姨娘好饭食,生病了也不许医师为她看诊,腊九的天还盖着夏日里的薄被那姨娘院里的下人说,她刚住进来的时候只是产后体弱,如今这副模样是经年累月有病不得治,硬生生拖成这样的。”
    看来这叶奉尧不仅纵女,还纵妻呢,但这样视人命为草芥,况且那人还是他儿子的生母,也太过了些。
    “这叶夫人,为何这样痛恨这姨娘?”沈泠不解。
    寻常官宦人家,家里有两
    三房妾室,也都是正常事,有的妾室惹了正室不快,发卖了也是有的,只是这有了子嗣的妾室却不同,有了依仗,在后宅,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脸面的。
    若无缘无故,那叶夫人就算是再善妒,也不可能将那姨娘逼到这种地步。
    “回殿下,听说是那姨娘生产那日,叶夫人不知怎的恰巧滑了胎,听说还是个成了型的男婴,叶夫人自那时起便把这账记在了那姨娘头上,说是这叶大公子克死她儿子。应是叶夫人滑胎后又动了大怒,养了四五年才好,后面才有了现在的叶小姐。”
    探子一口气托盘而出。
    他说罢,沈泠挥了挥手,让他出去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叶奉尧不仅不阻止他夫人,反而和他夫人一样厌恶他这个庶出的儿子。想来也是心疼他那个未出世的嫡子吧。
    沈泠又想到昨日撞在她轿前的那个小童,显然是那叶大公子刻意为之。
    他这个时候找她,怕是没那么简单。
    第10章
    沈泠将这事放了放,这事她不急,那叶大公子既然能让小童来碰她的轿子,自然还会再来找她。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烧尾宴。
    上一世,烧尾宴上,本朝太师汪国桢对温行极尽夸赞之词,也是因为这个,温行才未入仕而声名四起。
    汪国桢位列三公,在朝廷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真正为东昭江山社稷殚精竭虑之人。东武帝向来对他礼遇三分。
    烧尾宴上温行的一篇治国策,与他谋了大半辈子的社稷不谋而合,东昭国无人懂他的担忧与谋略,筹谋与远见,唯有温行一人。
    东武帝也因此对温行青眼有加,也为温行后来在东昭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唯一与前世不同的是,如今温行是长公主府中的谋士,而并非是沈栋府中。东武帝想必不会像前世那样对温行。
    不过这也无妨,他虽是东昭的皇帝,但也遮不住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的眼睛。民意不可违,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沈泠瞧了眼殿外,上弦月斜挂,不知何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她走出殿外,月光洒落在门外石阶上,她就着石阶席地而坐。
    抬头望那轮月亮,月亮周围还散着几点流萤,就好像她儿时总是与长姐一起,围在母后身旁,听她讲那没由头的民间故事一样。
    想起长姐,沈泠不由又是一阵心酸,自父皇与母后去了不久,长姐便被新登基的东武帝沈玄澈嫁去了赫兰和亲,不过两载便传来了病逝的消息。
    那段时间,先帝很多子嗣要么就突然身染恶疾病逝,要么就获罪被终身幽禁不得出。也是因为那段时间风声传的紧,朝廷内外对新登基的东武帝都颇有微词,东武帝这才收敛了一些。
    彼时,年仅五岁,尚对东武帝构不成威胁的她,才侥幸躲过一劫。
    凉风拂过,正是草木旺盛的季节,却有几片枯叶旋落,月色惨白如深秋的霜。
    她忽的感到一阵寒意,明明已是四月,她却不由的打了个冷颤。
    次日下晌,沈泠拿了几粒谷粟正在逗那只鹦鹉,沈俪那边来了口信,邀她明日烧尾宴上一叙。
    沈泠将鸟食递给一旁的侍女,另一个侍女递上帕子,她接过擦了擦手道:“看来,明日这烧尾宴有的热闹了。”
    这次的烧尾宴依旧是在曲江池举行,主要是为了庆祝去年的新科状元升迁。前段时间岭南大雨连绵二十余日,河岸决堤,大片庄稼被淹,村子里的房屋也冲毁了大半,百姓们流离失所,纷纷涌向岭南城中,城中大乱,百姓们怨声载道。
    去岁的状元苏时奉旨去治水,苏时于这水利一事上颇有些心得,当即便领了旨去往岭南。重修堤坝,挖渠引水,又为失所的流民搭建了庇护所,被当地百姓连连称赞。不出半月就平息了岭南的水患。
    这日一早,曲江池宾客满盈,大部分是正在读书的士子,还有在朝的部分官员。烧尾宴本就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宴上除了恭贺新迁之外,免不了谈论诗词歌赋笔墨文章。
    沈泠三人到时,宴上已到了不少人,一路进去,所遇之人纷纷向沈泠行礼。
    宴环湖而设,湖中央有一高台,高台之上有一座凉亭,凉亭内座着的皆是此次宴席的贵客。
    凉亭两侧,分别是男席和女席。男客那里苏时正在讲述自己的治水经历,女客这边在玩飞花令,皆是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到了湖边分叉处,沈泠示意温行温挣去男客那里,自己则向着湖中心的凉亭那里走去。方才一进来,她便瞧见沈俪在亭中坐着,时不时向着自己这边张望。
    她沿着湖面的木栈往凉亭那里去,刚踏上高台的石阶,沈俪就迎了出来。
    “姑母怎么才来,今日这池上景色颇好,光打在湖面上如金麟一般,还以为姑母不来,要错过这番美景了呢”沈俪掺上沈泠的胳膊,十分亲昵地嗔道。
    “怎会?你昨日特意去信,姑母便是不为这美景,安宁相邀又岂能不来?”沈泠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笑的满脸和善,仿佛真如长辈纵着小辈一般,可说出的话却让沈俪一僵。
    她没想到沈泠直接坦言她的信中私邀,亭子周围还立着七八个侍女,她一时不知如何答话,便僵着脸笑了笑。
    待到她二人在亭中坐定,沈俪挥手屏退了旁边的侍女,敛了她一贯挂在脸上的笑容,道:“姑母既如此坦率,侄女便也直言了。”
    沈俪沏了一盏茶递给沈泠,又接着道:“安宁本不该议论长辈是非,但安宁虽为父皇亲女,却也觉得父皇待姑母疏远了些,侄女与姑母同为女子,更能体会姑母的处境,不免为姑母不平。”
    议论长辈是非?着沈俪倒是会避重就轻的,她议论的岂止是长辈,那人是东昭的皇帝。不过既然她想演这姑侄情深,那她便陪着她演。
    “果然还是安宁更体谅姑母些,你皇祖母去的早,姑母早早便孤身一人在这世间,皇兄忙于朝政,也无暇顾及,唯有安宁还能念着姑母些,姑母又怎会不知。”
    “只是如今安宁也不过是个公主罢了,许多事也都是有心无力。”沈俪瞧了沈泠一眼,顿了顿又继续道:
    “姑母那日落在自由阁的锦囊,我回去后看了,想不到兄长他竟糊涂至此,姑母也是心善,可安宁断不能由着他这样,此时关乎天下百姓,即便日后兄长怪罪我,我也认了。只是……”
    沈泠见她欲言又止,自然也是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只是如何?安宁如此深明大义,有话不妨直言。”
    “只是姑母那锦囊里的东西只有一半,恐怕不足为信,只恐父皇不信我,若再因此生了误会,可若何是好。”她说完叹了一口气,很是为难的样子。
    “原来是这个,安宁不必担心,那日是姑母疏忽,匆忙间忘记将另一半手信带去,今日姑母回去,便着人给你送去。”沈泠就着手绢拍拍沈俪的手,了然道。
    “那便先谢过姑母了。”沈俪回握沈泠的手,脸上的笑容真挚。
    正说着,听到男席那边一阵喧嚷,沈泠扭头去看,那里人都聚作一团,中间站着苏时,温行与温挣。
    温行今日穿了件月白色锦袍,今日出门时她离得近,瞧见他外袍袖口里侧还刺了几朵花,没等她瞧清那是什么花,他便将袖子理平了。
    湖边清风阵阵,他头上的红发带微扬,模样也出落的一顶一的好,此刻站在人群中十分显眼。让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凉亭离那边有些远,听不到他们再说些什么,只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拍手称赞。
    “姑母府中的两位公子真是才华了得,瞧着那边连苏状元都称赞有嘉呢。”
    沈泠收回目光,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才刚刚开始,此时温挣还能分得几分彩,稍候太师过来后,这里才真正成为温行的主场。
    “安宁过誉了,他们也不过是舞文弄墨罢了。”
    “姑母怎的这样谦虚,姑母若真觉得不好,不如就给了安宁,安宁定会好生待两位公子,定不会叫他们辱没了。”沈俪一副小女儿家跟长辈讨赏的样子。
    沈泠知道她这话其实意在温行,先前她也不是没提过。正准备随便推辞两句,粟玉突然来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