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132章

      余溪风也想再多打听打听那个火风社的消息,
    他们占据的地方,就包括了余溪风圈定的军工厂的地点。
    都走到这里了,余溪风肯定不会调头。
    她甚至怀疑,火风社占在那里,就是为了寻找军工厂。
    至于盖房子,找板材,纯粹就是掩饰。
    是搜寻军工厂旧址的幌子。
    那什么铝制的板材,估计是军工厂应用到的一种建材。
    也不知道这火山社的人,和军工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章秋用小半包盐,换回来一坛子酱菜,两个鸡蛋。
    能看出来,这个村庄里的生活过的不错。
    甚至能够拿出富余的物资出来置换。
    中间络腮胡来过来了一趟,提醒余溪风和章秋,让他们约束好苍灰和猫,村里有刚刚孵化的家禽,经不起损耗。
    余溪风挺好奇,这个村子是怎么在过去的高温里做到繁育家禽的。
    见他们捂的严实,很警惕,就没追问。
    村长是在第三天晚上回到村子的,带回来不少能吃的橡子。
    两大箱子,都分给了有孩子的人家。
    村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长相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大一些,眼边的褶子又黑又深。
    他的裤腿扎着的,还没有放下,听了消息,就往余溪风这边来了。
    “我听唐北说,你们是从临市过来的,那地儿现在怎么样。”
    余溪风说:“已经没了。”
    “没了。”村长咂咂嘴。
    “我这个村,聚起这么些人来不容易,村里人不晓事,唐贵安是从外边回来的,他不放心你们。”
    余溪风想了想,把唐贵安和那个络腮胡子对上了号。
    余溪风点头:“理解。”
    村长又咂了咂嘴,上一次看到这么个动作,还是在蔡老头身上。
    那是一种焦虑地想要抽烟,却没有烟抽的表现。
    “有什么话,您可以直说。”余溪风道。
    能在这个世道,将村子经营成这个模样,这很不容易。
    而且据余溪风这几日的了解,这是一个以唐姓血脉凝结出来的宗族,
    村长却姓刘。
    能做到这一步,一定是付出了巨大心血的。
    本身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第172章 你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
    村长道:“辛苦走到这里,前边的路,肯定是过不去的,你们准备在这里待多久?”
    余溪风两人,对于村长来说,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这两年,村长已经处理过太多意外,天灾人祸都有。
    “我们要从定月坡过去。”余溪风坚持道。
    村长摆手:“你们过不去,妹伢子,不是我要拦你,对面是一群畜生,绕路吧。”
    于是余溪风改口:“我们想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行吗?”
    村长不太乐意:“地是有的,但是你要想好,你这边如果出了状况,我是不会管的,国家把我派到这里来,我只负责这个村。”
    余溪风道:“自然,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村长背着手走了。
    后面两天,余溪风不止一次见到,村长在村里转悠。
    他和每个人都能说上两句,
    孩子们都挺怕他,本来在地里打滚,见到村长都老老实实地爬起来,把衣服上的泥灰拍下去,原地站好。
    孩子……余溪风盯着那个缺了门牙的小女孩看了好一会儿。
    她都多久没有看到小孩子了。
    真难得。
    竟然还有抱在襁褓里的娃娃。
    天灾之后,这个村子竟然还有新生儿出生。
    章秋从外边挖出来一株甘草,朝余溪风道:“你那个花盆还有吗,给我一个,我种个甜根子。”
    “什么?”余溪风问。
    章秋甩掉手上的泥:“甘草,今天运气不错,碰上这么一株,一大婶也在采药,还好我快她一步。”
    余溪网从二楼拿下来一个花盆,正好花盆里培育的小白菜已经能吃了。
    过水清炒一下,就是一道很开胃爽口的素菜。
    小白菜青翠欲滴,哪怕凉拌,吃着味道都不差。
    这小白菜在花盆里要长半个多月,余溪风空间里,不到一天就能出一茬。
    出得太多,余溪风空间里已经不种这个了。
    借着花盆里的长势,断断续续地出给章秋炒来吃。
    一个年轻姑娘拿着一小片熏肉过来,她找上了余溪风,问能不能给她的手机充个电。
    余溪风同意了。
    姑娘一走,没多久,听到风声的村长闻着味来了。
    这一次他脸上堆了笑:“余妹子啊,在村里还习惯不,有没有什么需要啊,尽管跟我说。”
    余溪风:“……”
    刘村长搓着手,憨厚与算计毫不突兀地杂糅在他的脸上。
    “这地儿荒,都是些山地,种不了水稻,以前只能种下一些玉米,也不瞒你,那时候站坡上,漫山遍野全是玉米,玉米丢到地上都没人捡,那些厂商看不上,开出来的价格,都抵不了化肥。”
    “谁家里没堆下个几亩的玉米卖不出去,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特没本事,带着乡亲种这么多,却找不到销路。”
    “幸好啊,幸好,有这些玉米,村里省着吃,总算撑了过来,现在地里洒的,都是短期的种子,
    超过半年的,都不敢往土地种啊,就怕又碰上什么祸事,收不回来。”
    “十里八乡,瞧着我们村,眼睛红的跟兔子一样,”村长叹道,“难啊。”
    两人从章秋的老家过来,这个村子与章秋老家相比较,情形简直天上地下。
    刘村长见章秋附和,激动地攥住了章秋的手。
    “你们都是有大本事的人,能从临市过来,我比不了,
    村里这些人,离了这片土,只有死路一条啊,那些走出去的,没有一个回的来。”
    章秋心有戚戚地点头。
    余溪风听听就算:“您谦虚了。”
    “我听书韵那丫头说,你们这里有太阳能板,能发电,我能不能用物资跟你换点?”刘村长道。
    终于说到正事了,余溪风打起精神。
    她和那些村民换东西,这就是她散出去的筹码。
    做的这么迂回,是因为这个村长实在滑不溜手,
    她拿着东西找上门去,和村长求到她面前,这是两回事。
    余溪风想也不想就拒绝:“太阳能发电板不卖。”
    村长只略微争取了一下,就顺滑地退到了蓄电池上。
    希望能余溪风换蓄电池,外加500度电。
    “蓄电池也没有。”余溪风看着狮子大开口的村长,都有些无语了,“我看您一天天也挺忙的,要不你还是去忙吧。”
    几番讨论,最终价格定在了50斤玉米,20斤的豆腐,5斤的油。
    余溪风为他们的蓄电池提供129.8度电上。
    最开始余溪风的预期是提供100度,硬是被村长磨到了小数位上……
    刘村长真是位人才。
    余溪风也借由太阳能发电需要时间,在村里名正言顺的留了下来。
    虽然交易的时候,刘村长锱铢必较,但是真正交付东西的时候,意外的挺大方。
    香菇都是晒干的,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半点水份也没有。
    章秋用香茹切碎了包香菇馅饺子,饺子塞满了装进冰冻里。
    豆腐刷油放进空气炸锅里,不到十分钟就两面金黄,外面酥脆,里边嫩滑。
    口感相当的好,做起来也很简单。
    余溪风自己做也不费力。
    100多度电交付出去之后,后面余溪风又陆陆续续地20度20度地给,前前后后差不多换了100多斤的豆腐。
    刘村长喜出望外,豆子耐旱,也好保存。
    洒进土里就很活。
    现在家家户户吃的最多的,除了玉米,就是豆子。
    余溪风充满电的蓄电池交到刘村长那里,刘村长安排做豆腐的人家赶制。
    做豆腐的芳婶长的壮,原本也是自卫队的一员,得了这个差事,喜滋滋的磨豆腐去了。
    做豆腐好啊,自家能喝上不要钱的豆浆,
    豆腐渣也会重新返到家家户户,磨出来的豆饼,也算得上细粮了。
    刘村长王婆卖瓜:“我们村里做豆腐的手艺,那是好多年的传承了,你在外边都吃不到这个味,要不这样,我去说一下,帮你去探探口风,芳婶要是愿意卖的话,用方子换你一块太阳能板怎么样?”
    余溪风:“……”
    你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
    刘村长不死心:“几百年的老方子啊,再加五百斤玉米怎么样?”
    余溪风道:“村长,不是我不卖你,而是你买不起,也没必要买,高温已经过去了。”
    五百斤玉米对余溪风来说也就这么回事,甚至堆在房车上,余溪风还嫌占地方,挤得房车里下不去脚。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