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250章

      赵承平闻言,抬手屏退了其余太监宫女, 独留下福顺一个人。
    “说吧。”赵承平在书案前坐下, 端起茶杯喝了口刚沏好的龙井。
    “奴才这些时日一直盯着七殿下身边的福春, 发现他经常大半夜偷偷摸摸往水渠边上走。”福顺说道, 然后从袖中掏出来一个小拇指粗的竹筒。
    “殿下您看, 奴才发现了这个。”
    赵承平接过来端详了一番, “水渠传信?”
    “正是。”福顺道, “只是这信中的内容奴才实在看不明白, 写的根本就不是中原字,倒像是喝醉了的毛毛虫爬出来的。”
    “只不过,奴才在宫外有个认识的义兄,奴才让他在宫外的水渠旁边守着,还真发现了跟福春对接的人。”
    “是何人?”赵承平立刻问道。
    “那人蒙着脸, 奴才的义兄说看不清楚, 但是那人拿到信之后就跑了。他会轻功, 奴才的义兄根本追不上。”福顺道。
    赵承平不禁皱起眉头,“这信上的文字肯定有办法破解,你去找些会异族文字的人来,让他们看看能不能读懂上面写的什么。”
    “是,奴才马上就去办。”福顺连忙点头哈腰。
    赵承平把玩着茶杯,陷入沉思。
    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情,看似对七皇子不利,然而最终兜兜转转结果都是父皇更加疼爱看重七弟,反而对自己愈加疏远。
    自从李皇后病好后, 宁贵妃只好将管理后宫的大权又交了回去。
    听说李皇后还多次在元兴帝跟前赞扬过赵承平,说他是诸位皇子中最年长的,也是最沉稳可靠的。
    元兴帝听后看似为后宫一片祥和感到开心,然而却并没有对赵承平多加关注,反而一时兴起叫来了七皇子,把着他的手教他写字。
    听说元兴帝还夸了七皇子,说他这才正儿八经练字几个月,已经进步飞快,颇有些自己年轻时的风范。
    赵承平听说这些之后脸色便一直十分差。
    他原以为除掉了大皇子这个眼中钉,便再也没有人能阻挡自己成为储君。
    赵承平自认是个优秀的皇子,虽说天赋不算过人,但从小到大一直勤勉刻苦,凡事亲力亲为,对父母的孝心也是无可挑剔的。
    虽说自己并非中宫所出,却也出身高贵,皇后又没有亲生的儿子,自己成为储君是理所应当。
    更何况自己背后还有强大的傅家。
    可直到现在,赵承平才有些后知后觉。
    恐怕有朝一日,他会成也母族,败也母族。
    元兴帝最怕的是什么?
    外戚专权。
    皇后没有亲生子,这后宫之后所有的皇子公主对于皇后来说都不算太亲,将来的储君身上也注定不会拥有李氏的血脉。
    所以元兴帝才敢放心。
    可自己不同。
    傅家已经有傅景渊这个户部尚书,现在又有了傅彦这个吏部验封司郎中。若是将来赵承平继位称帝,那么作为国舅爷的傅景渊将会如何权倾朝野?他的子侄们又有多少会身居高位?
    元兴帝一定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反而是七皇子赵承安,生母出身低微,母族几乎全都是老弱妇孺,连扶持都没的扶持。
    至于他的养母李皇后,虽说母子二人如今相处得很是和睦,但毕竟不是亲生的,也并非从小养到大。
    赵承安被李皇后领回自己宫中时已经十四岁了,他又早慧,肯定知道李皇后认养他的真实目的。
    所以,赵承安长大后必定不会对李氏有多亲厚,说不定还会防着李氏想方设法操纵自己。
    大概,父皇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对七弟越来越看重。赵承平沉重地心想。
    不行,不能继续放任事情发展下去。
    很显然,赵承安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想必宫外与他对接的那个人就是帮他铺路的人。
    若是继续让赵承安与宫外保持联络,再策划出一件件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在父皇跟前只会越来越失宠,最终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
    得想个办法,赶紧把那个人给揪出来除掉才行。
    赵承平摩挲着下巴琢磨了一会,突然生出一计。
    “福顺。”
    福顺连忙走到赵承平跟前,“殿下有何事吩咐奴才?”
    赵承平对福顺比了个“过来”的手势,然后在他耳边轻语了几句什么。
    福顺连连点头,“殿下果然英明,奴才这就差人去办。”
    很快又到了水渠传信的日子,贺听澜换上夜行衣,偷偷溜出了家门。
    为了避免被人发觉异样,水渠传信的日子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规律。
    既不是每几日传一次,也不是每月的几号传一次,而是以“清河之志”四个字的笔画数量来算。
    这四个字的笔画分别是十一、八、三、七,所以从第一次传信开始算,第二次要相隔十一天,第三次是第二次之后八天,第四次是第三次之后三天,以此类推。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传信的规律,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冬至、新年等等,则会整体推后一天。
    除此之外,传信人还会随机夹杂一些“废信”在其中,制造出传信日期彻底混乱的假象。
    若是哪天福春被抓了,就会故意按照原定的传信日期后推三日,以此告诉宫外的人,宫内有变。
    贺听澜之前几次去拿信的时候就发现有人在暗中观察自己。
    不过他并没有揭发,而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现的样子拿信,然后一个飞身将人彻底甩开。
    毕竟,就算是揭发了,对方还会派出来更多暗中监视的人。
    不如让这个人多干一段时间,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演一出戏来误导他。
    这一天的晚上,贺听澜熟门熟路地来到水渠附近,果然用余光瞟见了那个监视自己的人。
    这人业务不太熟练啊。贺听澜“啧”了一声,有点嫌弃。
    都来这么多次了,也不知道换个地方藏着。
    实在是太明显。
    然而当贺听澜一脚踏到水渠边上时,却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
    等等,这地上……
    贺听澜低头一看,地上竟然被人撒了白色的粉末。
    这种东西他知道,是专门用来追踪脚印的。
    江湖上的黑话管这东西叫“踏雪痕”,只要沾上了,走到哪都会留下白色的脚印,蹭不掉也洗不掉,除非把鞋给脱了,否则别无他法。
    哦豁,这下可怎么办?
    贺听澜定在原地,脑子飞速转着。
    有了!
    贺听澜在面罩下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然后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察觉的样子,靠在水渠边上,等着从水中捞竹筒。
    成功捞出来之后,贺听澜转身大摇大摆地飞檐走壁溜之大吉。
    成功!一直藏在旁边灌木丛里的人不禁在心中发出一声欢呼。
    此人已经踩到了踏雪痕迹,不怕找不到他的去向。
    此事无需着急,只要天亮后沿着脚印一路跟过去,就能知道此人最后去了哪里。
    然而天亮后,事情却跟他想的不一样。
    只见“蒙面人”的脚印从水渠边上出发,然后一路往城门口跑去,可是却并没有出城,反而绕着金陵城跑了一大圈,中途还到其他城门溜了一圈,还去镇京司门口跑了一圈,去四大世家每家门口都绕了一圈,在皇城门口蹦哒了几下,最终竟然又回到了水渠边上。
    不仅如此,每处地方的脚印形态还不甚一样。
    有的是双脚并拢蹦着走的,有的是小碎步,有的是大步流星,还有像是两个人走出来的。
    更离谱的是,有一段路程的脚印根本不是人的脚印形状,而是猫爪印。
    “殿下,事情就是这样的。”福顺愁眉苦脸地将事情复述了一遍,“今日天亮,全城的人都傻眼了,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这么多诡异的白色脚印,现在大家都怀疑有鬼。”
    “真是邪了门了!”赵承平道,“按照你的说法,那人在城中跑了一圈,还光顾了不少官员的家门口,一个晚上跑得了这么多地方吗?”
    “根本不可能。”福顺肯定道,“奴才算过了,从那人在水渠边上拿完信,到今早天亮,一共才两个时辰。这点时间别说是绕着城跑一圈,半圈都难,更何况还要经过那么多大人的家门口。”
    赵承平蹙眉,“所以,你是怀疑……”
    “那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妖怪,是猫妖!”福顺道。
    “说什么胡话?!”赵承平骂了一句。
    “殿下,现在全城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啊。”福顺十分委屈,人做不到,可不就是妖怪嘛,殿下骂我干嘛?
    “一个人做不到,但若是有很多个人呢?”赵承平沉声道。
    “很多个人?”福顺愣了一下,随即连连摇头,“不会的,奴才的义兄看得清清楚楚,只有一个人。不过,也有可能是这个人会分身之术,从一个人变成了好几个人,就像孙大圣那样。”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