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庶子无为(科举) 第19节

      第26章
    沈锐二十岁承爵做官, 至今已二十余年,虽然沈锐这官做的容易,但是二十年的风风雨雨, 官场生涯,早就从愣头青混成一个老油条了。
    那天对着自己底下的门人清客说的那叫一个义愤填膺, 摊开折子就是挥毫而就,但是等过了一夜,脑子清醒了一些, 沈锐又开始踌躇不定了。
    那些“保商党”实力雄厚, 个个身居要职,他单枪匹马地和这些人对上, 哪怕祖上有荫蔽,身上有爵位, 也不敢拿身家性命去硬拼啊!
    沈锐有些怂了, 思来想去,只能狠狠将折子扔回了书案上,准备看看朝堂风向再说。
    清客蔡格早就知道会是这样一幅样子,习以为常, 其他两个清客门人是刚到荣安侯府上的, 竟是不太清楚主家的脾性, 干脆叫上蔡格三人到了市集上一家酒肆吃饭。
    三人就着一碟子炒子鸡, 一碟子粉蒸肉, 还有一盘子花生米,就吃喝起来。
    蔡格在荣安侯府做清客已有两年, 对其中的门门道道最是清楚,对着另外两人就是一番提点,另外两人则是不时点头称是, 又是不停劝酒,又是作揖吹捧,直接将蔡格给喝美了。
    “我和你们说啊,嗝,咱们侯爷说啥咱们就,嗝,应啥!别担心会得罪了人,嗝!侯爷胆子啊,不比你我等大。这次对着那些“保商派”私底下虽然叫的凶,但是放心吧,嗝,那封奏疏啊,是绝对不会呈上去的。”
    清客梁承平点头称是,给蔡格又斟了一杯酒,口中喷着酒气道:“高!实在是高!那天我们见主家要动真格的了,心里吓得哆嗦,就怕真捅破了篓子,蔡兄,还得是你啊!以后咱们有什么不懂的,你可得多提点我们,这顿饭我们请了!”
    蔡格占了便宜,又得了吹捧,心里舒服的不行,见梁承平又叫了一碗烧鸡过来,也不客气,直接捡了一块鸡腿肉就啃了起来,胸口处的衣服油了一块都不自知。
    他们说者无意,但是别人听者有心。
    好巧不巧,今日坐在他们隔壁桌的人中,就有靖国公府的管事,他听完之后不动声色地记在了心里,等辞别了招待的客人,就马不停蹄地往靖国公府赶去。
    靖国公严立仁今年已经过了耳顺之年,前两年就已经乞骸骨在家荣养了,并且在上奏折乞骸骨的时候也一并给自己的儿子严守信请圣上赐爵。
    大周开国皇帝创立天下,为跟着自己当年出生入死的几个兄弟赏赐了爵位,爵位依照公、侯、伯、子、男而设立,百年过去了,如今爵位还在传承的人家,两只手都数的过来,而没有被降爵,依旧拥有着国公府的荣耀的,只有他们靖国公府。
    就连深受先帝信任的荣安公府,在荣安公府大公子战死沙场,输了辽东之战后,依旧被问罪责罚,降为荣安侯府,虽然最后还给了沈家小儿子一个官位,但是到底是让人心寒啊!
    之后新帝继位,比之先帝,手腕更加铁血、做事绝不容情,且从宫里头传出来的消息,当今似乎对于他们这些老牌勋贵早就有些看不顺眼了,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去动一动。
    原本严国公还能继续在朝堂里站个几年,给家中后生铺铺路,但是见此形态,严国公不敢再恋权,果然上了乞骸骨的奏疏后,当今直接就批了,只是他给儿子请求赐爵的事情,却一直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这由不得严国公不多想。
    他们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说白了,只要大周朝在一日,他们严家就应该永远享受着国公府的待遇,可是现在,显而易见的,当今有点不想给这个爵位了。
    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堂上又掀起了将商户既是良籍,缘何不可科考之争,严家当然是站在反对派的,但是“保商派”中有何人?当今首辅、次辅联合上奏,朝堂上泰半新锐官员跟随,和他们这些反对派是打得有来有往,且逐渐占了上风。
    若此条政策真的落实,那他们严家的实力又会削弱一大层!
    严家门下有许多大商人依附,他们将族中最好最优秀的子弟送出来读书,不仅仅给靖国公府提供银两供奉,这些考中进士的子弟也能成为靖国公府在朝堂上的一股势力。
    可如果“保商派”赢了,他们在朝堂上便如同被断一臂,实力大减!
    这如何让他不发愁?
    只是如今他已经在家荣养,朝堂之上虽然有严家子弟的身影,可是最重要的爵位还没赐下,他又如何敢轻举妄动?
    靖国公府一向是这些勋贵之家的领头羊,严国公颇为德高望重,此次的事情伤害到了许多勋贵之家的利益,自然有不少人送礼找上门,希望严立仁能出个主意。
    只是如今,严家自身都有些自身难保,又如何敢做这个出头鸟?
    正在严国公一筹莫展之际,家中管事求见,告诉了他一则坊市听闻。
    严国公听完之后,皱着眉思索了半日,眉心中间有着一道深深的沟壑,他捏着打理顺畅的花白胡须,突然眉头一松,展颜笑道:“是了,是了,果然是年纪大了,头脑也糊涂了!既然咱们靖国公府不能作为出头鸟,那么把位置让给荣安侯府,咱们在后面出谋划策也一样啊!”
    这样一来,赢了,大家也知道是他在后面帮着谋划,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输了,有荣安侯府挡在前面,足以抵消陛下的怒火了。
    当晚,严国公就派人四处打听沈侯爷的喜好,过了两天便送了一份重礼到荣安侯府,并且邀请沈锐第二天到靖国公府赴宴。
    魏氏看着那比人还高的珊瑚,一颗颗拇指大的东珠,还有名贵的文房四宝以及一卷名家诗集,简直有些移不开眼睛。
    吃惊过后,魏氏有些担忧道:“这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靖国公府一向与我们不甚亲厚,如今借着我的生辰,他们送了这么重的礼,又下帖子让您赴宴,实在让我有些心中难安。”
    沈锐赏玩了一番后,对魏氏的絮叨有些不耐:“明日去了便知,若是严国公有什么难为事要办,我又做不了的,等到他们靖国公府上下回办事,你找个由头回差不多的礼过去就行了。”
    魏氏听着沈锐这番话有礼,既不失了礼数,又不贸然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确实是再妥当不过的了。
    果然还得是侯爷做事周全大方!
    魏氏听话地将东西收了起来,命人列单子造册,归到了库房里。
    魏氏不懂外头的事情,沈锐心里却已经隐约知道,对方是冲着商户科举之事而来。
    只是他心里头打定主意,若是严国公那老匹夫讲的事情太过分,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想法非常好,但是到了靖国公府上,却又变成了另外一件事了。
    沈锐有些清高,自认为自己和那些完全靠祖宗荫蔽的人比起来,自己还尝试过科举,还中过秀才,若不是后头出了意外,自己直接被先皇封了官做,或许过几年自己也能靠自己踏上官途。
    再加上太常寺不是热闹衙门,来求他办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沈家子嗣不丰,沈锐嫡出的大哥沈风战死沙场之时,并未成亲,所以也就没有一儿半女留下,他自己这边前头的妻子难产而亡,只得一个女儿嫁了出去,魏氏所生只有一个嫡子,其他都是徐姨娘所出,沈家的子嗣实在稀少的可怜。
    沈锐的亲子女,除了出嫁的大女儿,其他都还没有成婚,就连姻亲来往都少。
    故而沈家虽然也是老牌勋贵之一,但是与京城中其他几家近年来来往并不密切,到了靖国公府上,沈锐也是谨言慎行,没有如同在自己府中那般言语无状。
    只是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了,再加上靖国公府作陪的几位少爷一而再再而三地恭维沈锐,严国公则是推说年纪上去了,饮不得太多酒先行退场了。
    严国公一走,大厅内气氛顿时一松,沈锐心神也放松了下来。
    刚刚严国公有明里暗里暗示自己加入反对派,一起联名上书,被沈锐顾左右而言它推掉了,就是加入他们,他也要回去好好和清客探讨一番,心中记着不能贸贸然答应。
    严国公之子严松之和沈锐差不多年纪,直接提议道:“我们府上养了一个小戏班,听说沈侯爷最捧杜无言的场子,咱们府上有一名小戏子,人多说模样身段有杜大家的五分像,沈侯爷您给品评品评?”
    沈锐正是喝的酒酣之际,闻言也起了兴致,笑道:“不妨请出来一观。”
    花厅隔着水榭,水榭前面搭建高台,小戏班今日早就在后面等着了,听到管家的命令,马上登台亮相,唱了一曲《离别怨》,正是杜无言的成名曲。
    沈锐看着台上的小戏子,果真如严松之说的那般,莫说模样身段了,就是唱腔歌喉都和杜无言七八分相近,实在是难得!
    沈锐跟着节奏拍着大腿打拍子,唱到兴起的时候不用人劝,直接端起酒一饮而尽,一桌人谈天说地,讲曲作诗,又针对今日的时政针砭时弊,好一番指点江山、巍巍赫赫之态。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帮人个个都是博古通今、大才之士,庙堂中没有给他们高位,实在是上头有眼无珠。
    说到最热闹之际,严松之一拍桌子,愤而站起:“朝堂之上的“保商派”说的好听,为了还公平于天下,还读书之权于商人,说白了,不还是那些商人给他们给的够多、够足么!否则怎么劳驾的动这些人帮他们说话?这种官话,也就是骗骗小老百姓了!”
    话题挑个头,自有人接着往下讲,原本沈锐不太想在这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但是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也没个顾忌,顿时自己也有些安奈不住了,洋洋洒洒说起自己的观点。
    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如何能拒绝在人多的场合之处,向众人讲述他观点的高明之处?
    严家作陪的清客崔景文听完沈锐的一番长篇大论后,忍不住鼓起掌来:“人都说沈大人乃江左夷吾,吾只是存疑,心中暗想这么多年也未曾听说过沈大人在庙堂之上的高见,想来坊间传言当不得真。可是今日一听,才知是我井底之蛙了,若是将沈大人的高见写为奏疏,岂不是又是一封《谏太宗十思疏》?当得流传千古矣!”
    沈锐酒酣脑热,又被捧到了这个高度,即使是酒不醉人、人亦自醉了,想到被自己遗弃的那封奏疏,那是集他与府中门人之才所写,字字珠玑、旁征博引,若是流传出来,说不定还真能与魏征齐名!
    当即豪情万丈道:“拿笔来!”
    刚刚一行人还在酒桌上飞花令,纸笔聚在,沈锐抓起笔,沾了墨,便作了一篇谏上文书,等到笔落墨停,众人围上来一看,轰然叫好!
    沈锐的意之情难以言表,与严家一众人干了又干,喝到有些走不动道了,才被小厮扶着上了马车。
    严松之刚送完沈锐回来,就立马急声吩咐:“快,将刚刚沈侯爷写的那页纸裱成奏疏,给国公爷送过去!”
    事情已妥,第二日沈锐的亲笔奏疏很快就呈到了永嘉帝的案头,永嘉帝看罢之后久久不语,最后竟是轻轻笑了两声:“沈锐,好文采啊!”
    字迹飘逸,洋洋洒洒,论古叙今,来给朕上课了!
    从小跟着永嘉帝的大太监王安有些紧张地缩了缩脑袋,心里头也是疑惑了——这荣安侯府一向是不显山露水的,怎么就把陛下给气着了?
    永嘉帝年近四十,三十登基至今,用了十年时间才将朝堂之上的魑魅魍魉给收拾干净了,如今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施展一番,商户借籍考试的事情由来已久,永嘉帝希望自己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施恩于商户,故而他心底是偏向于“保商派”的。
    只是有些事情,皇帝可以有偏向,但是不能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原本看着事情稳步推进,“保商派”的官员们在朝堂上将那些反对者责难得节节败退,胜利就在眼前了,这沈锐却仗着自家的从龙之恩,拿着高祖当年定下来的条例来说事了,而且据说他背后还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永嘉帝觉得,自己对荣安侯府已经是算心慈手软,当年沈锐的大哥沈风战死疆场,先帝做事确实有失公允,但是他继位之后这么多年,让沈锐这个官位好好地坐着,旁人对他一星半点的指摘,他也当作看不见,心中甚至想着,既然听说他那嫡子也是个不成器的,到时候也给他封个闲职,也算交代的过去了。
    永嘉帝自认为自己待荣安侯府已经算是不错,可看沈锐的奏疏上所写,他可是对朕有诸多不满啊!
    这日大朝,永嘉帝当场就命人将沈锐的奏折给读了出来,沈锐原本站在最后一排角落,低垂着头,思量着昨日还是有些饮酒太过了,今日大朝起的过早,实在是头疼欲裂,昨晚喝了醒酒汤也不起作用。
    人到中年,还是得保养为宜,今日还是请府医给把把脉,开两剂方子调养一下才好。
    沈锐向来是朝堂上的透明人,虽然对于地方官来讲,正四品已经是高官之列,可是对于上朝的朝臣来讲,正四品是刚刚够站在朝堂上的起点。
    满堂诸公谁不比他官位高?就算是有比他官位低的,例如起居郎、都察院御史之流,都是简在帝心的人物,眼前看着官位较低,不知道什么时候趁着东风就起来了。
    他在太常寺卿这个位置已经混了十年未曾挪动一下屁股了,或许就得在这个位置上退的,沈锐昨日狂妄话发泄过后便觉得损失一点便损失一点吧,听严家和其他几家的意思,他们的损失可远比他家更大,这么一对比,沈锐感觉自己的心好似也没那么痛了。
    沈锐拿着笏板低垂着头,心中只琢磨着自己的事情,听到永嘉帝命太监宣读奏折,一开始也没往心里去,但是等听到太监刚读到第三句,沈锐背后一根根寒毛竖了起来,明明还没真正入春,太和殿四角还燃着红萝炭取暖,温度刚好适宜,但是此刻沈锐额头上却开始冒出了一滴滴细密的汗珠——
    这,这竟是他所写的那道奏疏!!
    他什么时候呈上去的?这么就落到了永嘉帝手中,甚至其中还有好几句的不逊之言,这,这根本不会是自己敢写上去的啊!
    沈锐哪里还记得起来,昨夜心情激愤之下写下来的“慷慨之言”,这封奏疏,若是按照他一开始想好的那封来写,或许还不会让永嘉帝发那么大火,可偏偏是在他醉酒之时,还写了几句自己的幽愤之言。
    这幽愤从何而来?自然是对帝王的不满而来。
    永嘉帝如何看不明白?
    高台之上的永嘉帝看着沈锐一下子抖似筛糠,整个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以头抢地,哭号道:“陛下,陛下,微臣并未呈此奏折啊!是有小人陷害于微臣!”
    永嘉帝面无表情地“哦?”了一声,淡淡道:“王安,呈给沈大人看看这折子。”
    王安立即拿着折子小跑下了台阶,快速走过一排排官员,等到了沈锐面前才停了下来,展开这封奏疏,蹲下身尖着嗓子问道:“沈大人,还请您过目。”
    沈锐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抬起头看那奏疏的内容,竟然就是昨夜自己写下的那篇,正是自己的笔迹,如何还有不明白的?
    严老匹夫,严家杂碎!
    他们害我!吾命休矣!!!
    沈锐额头上的汗再一次一滴滴地滚落下来,背后的中衣早就湿透贴在背部的肉上,整个人仿似浸了冰水一般,冷的彻骨。
    可是他没办法说这不是他写的,虽不是他呈上来的,但是确实是他写的,若是抵赖,那便更加不堪了,可论欺君之罪。
    沈锐整个人都在哆嗦,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丰仪全失,再无半点沈侯爷的气派。
    永嘉帝脸上闪过一丝冷意。
    然而他说出来的话,却是带着笑,十分有君主气量的:“既是沈爱卿的肺腑之言,那今日大家就说一说吧,这商户到底还能不能有科考资格?”
    沈锐算是打的“头阵”,既然都将高祖搬出来了,那些反对派就着沈锐奏折上的观点就开始了猛攻,朝堂之上两派站位分明,你方唱罢我登场,反对派站着大义礼法,“保商派”站着百姓利益,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肯退后半步,尤其是那些反对派,今日异常凶猛,竟然不再被“保商派”压着打了。
    双方吵了一个多时辰,吵得永嘉帝头都痛了,最后只能宣布今日早朝到此为止,诸位爱卿回去后再仔细想一想,五日后大朝再辩。
    沈锐一听到“散朝”二字,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从上朝开始就跪到现在了,永嘉帝没有喊他起来,他自然是不能起来的,跪了一个多时辰,心情纷乱如麻,此刻只想快点回府,不想继续在此地丢人现眼了。
    只是他刚想站起来,大太监王安就笑眯眯地走了过来:“沈大人,陛下让您在此地稍候。”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