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647章

      到底是亲生的, 即使再不讨喜,也得养着,不过崔母觉得这着实不能怪自己。
    家里一共四个孩子, 唯二的两娃是夫妻俩的心尖尖, 大女儿又自来乖巧懂事又孝顺, 只有这个三女儿,话少、性子也不活泼,活像是来讨债的, 叫他们亲生父母都不喜,如今还叫人退了回来,这种尴尬甚至让崔母觉得羞耻。
    另一厢, 冉佳怡如同离开时那般,带着自己依旧小小一个的包裹回了屋, 崔大姐在屋里笑盈盈迎接她, 叫她不被人欢迎的坏心情稍微好了些。
    双喜,回来就好。崔大姐只说了这么一句,便帮着妹妹收拾行李。
    不一会儿,一切妥当,两人却都有些无所适从, 冉佳怡只觉得有些可笑。
    你歇会儿吧,我先出去做活。崔大姐讷讷开口, 随后转身出了门。
    这处小屋是她住惯了的,条件其实一般,可比陈母特意为她准备的那个小房间也要好上不少, 至少向阳, 空气也清新, 而不是时时透着一股潮湿黏腻的味道。
    没在屋里多待, 冉佳怡识趣的出门帮忙干活,如今她能去读书基本板上钉钉,可崔父崔母必定不那么心甘情愿,她勤快点也少招致些白眼。
    父母与子女这一摊子事,有时候很难说清楚,可一旦掰开来看,又能很明朗,劝看人愿不愿意睁眼看。
    不是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或者说爱所有的孩子,若没有感情,养育就全然成了父母应尽的义务,这点冉佳怡想的很清楚,将来养老便也是她的义务,而不论双方究竟是否自愿。
    院子里,崔母和崔大姐正在忙活,冉佳怡也加入进去,崔母虽依旧没说话,可脸色到底好看了些。
    半晌,她问:你在陈家过得怎么样。
    冉佳怡照实回答:就那样,陈婶子不大喜欢我。
    哦,可她愿意送你回来,还让我们送你去上学?崔母的语气阴晴难辨。
    是我想去读书,陈婶子不愿意,才送我回来的吧。冉佳怡这么回答。
    面对这个回答,崔母一时间不知道改说什么,责怪她不应该那么贪心、去了陈家就应该好好干活,可当着大女儿的面,倒不好开口。
    没想到女儿竟然紧接着追问:妈,那你会送我去学校吗,你们之前说过今年有钱就送我去的。
    这还是她被送走之前的事情,那是正值开学,原先说好的上学不成了,崔父崔母只应付了一时,没想到小丫头还记得,恐怕也是因为这样才在陈家闹着上学吧。
    唉。崔母重重叹气。
    姐妹俩都没再说什么,麻利的干着活,崔母没再开口。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眨眼间到了八月底。
    这一阵儿,崔家的日子其实不大好过,家里处处都要花钱,陈家那边需要照应,三个孩子上学要花钱,一家老小的吃喝是钱,大女儿的婚事也要抬上日程,崔父愁的夜里睡不着觉。
    崔母看着也不好受,试探问:要不,双喜的事就先算了?
    说的是送人去上学的事,崔父摇头:陈家之前闹的那一出,恐怕大家都看着呢,而且,学费也就那几块钱,顶不了大用。
    崔母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忍不住嘟嘟囔囔:好歹也有两块钱呢。
    崔父安稳:大不了我多跑几趟船,总能过下去的。
    崔母不说话了,去年出了事故,村人们心有余悸,出海也不如以往勤快,直接导致每家每户的收入大幅减少,他们家尤甚。
    现在男人说要增加出海次数,无疑于加大了出事的危险,想要劝两句,又不知从何劝起,家里几个孩子陆陆续续大了,花钱的地方还说着,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尚留几分暑气的八月,夫妻俩躺在席子上,久久没有睡意。
    -
    家里孩子们不知道大人的愁苦,可也都十分有眼色,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即便是最受宠的崔家小弟,也明白自己没有任性的资本。
    在开学到来之前,崔父又跟着出了几次海,好在收获不错,眼下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崔父崔母面上多了几分喜悦,紧绷的状态也松散下来。
    八月底的最后一天,崔母扒拉着为数不多的存款,正一一计划着用处,崔父看着满意,任由她絮絮叨叨。
    对了,你明天数十块给陈家弟妹。
    崔母有些不乐意,护崽子一样将小钱袋收拢,不甘心问:真要送吗?
    崔父点头,见她依旧不乐意,劝道:其实当初人走,我们就该送上一笔感谢费,只是家里穷就没提,但时不时总要帮衬着点。
    崔母不能拒绝,自家男人的一条命,一家人在村里的名声,都容不得她拒绝。
    行,那我明天就去,只是可惜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钱。
    崔父无奈:不行我再出去几趟。
    不行,你不准再去,家里省着点还能过,你要是出了事,说到一半,崔母反应过来不吉利,连忙呸呸呸了几声。
    总之,你少去几趟,也让我的心稳一稳。
    闻言,崔父一直紧皱的眉头也多了几分舒缓,一家人还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第二天九月一日,除了已经休学的崔家大姐,其他三个孩子都是要去学校报名的。
    崔家大哥今年上高二,是在县里的高中,他是自己带着钱去学校报名的,不出意料明年会参加高考,在原主上辈子的记忆里他没有考上,在镇上找不到工作,便也回家来帮忙。
    而冉佳怡自己和崔家小弟都是第一次报名,崔母只得自己带着人来报名。
    有趣的是,冉佳怡这具身体如今已经九岁,报名准备上一年级,而崔家小弟方才六岁,一年级不收只得报了学前班,过度一年,明年岁数到了才准上一年级。
    说起来也是好笑,崔家口口声声没钱,家里也确实没钱,但穷到连一年两块钱的学费都交不上也是夸张,只不过分舍不舍得罢了。
    报了名,其他学杂费崔母是不愿意交的,尤其书本,一家四个要是每人都买新的可得费不少钱,好在学校也不强求。
    因而崔家的书本一向跟衣服一样,崔大哥用了传给崔大姐,现在轮到冉佳怡接手,如今那些书本就在她的背包里,当然,背包也是崔母自己手工做的。
    小学就在隔壁镇上,距离并不远,来回大约三刻钟的路程,且一个班还有不少同村的,崔母没有什么不放心,将两个孩子领到他们自己的教室,嘱咐姐弟俩放学一起结伴回家,便很快离开,家里还有一摊活计呢。
    这所小学的规模并不大,一个年纪只有一个班级,总共也就六个班,每个班大概三四十人,就这还是包含下辖所有村落,课程也少得可怜,除了语文数学,就是社会、体育课,别说诸如音乐之类的赏析课,就连后世三大主课之一的英语也是没有的。
    冉佳怡翻阅着手中的课本,尽管传了三代,但依旧有七八成新,除了翻阅的痕迹,几乎见不到旁的,更没有后世学生们顽皮的涂涂改改,可见使用人的珍惜。
    -
    班上一群新认识的小孩子们互相认识,你一言我一语的,间或还能认个亲,很是热闹。
    冉佳怡这么一个坐在座位上安静不语的就显得很是奇怪,不一会就有不少人来搭讪,她于是抛了那些繁杂的心思,如同真正的小孩子一般融入进去,彼此互相介绍,还约了几个小同学一起回家。
    在这群毛孩子中,冉佳怡不是年纪最大的,还有一个小男孩已经十岁了,听说是家里后妈拦着不让上,今年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
    小男孩性格很是开朗,说起这些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脸上的笑容阳光灿烂,于是冉佳怡也反应过来,对啊,不好意思的该是他那对爸妈才对。
    就在大家彼此聊天说话的时候,外面走进来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女人,模样看着很是可亲。
    这年头,带眼镜的还是很少的,一来真正读书的人少,二来也没有后世的手机电视电脑,人们的视力得以完好。
    同学们,静一静。
    摄于大人的威严,叽叽喳喳声很快停止。
    中年女人满意一笑,介绍了自己,又说了下课程的安排,就开始了第一节课。
    女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也是教导他们的数学课老师,第一节数学课,也就是跟着认几个数字,第一次接触的小孩学的一脸认真,皱着眉头像是对着什么难以理解的生物。
    而冉佳怡这个伪小孩就有些无聊,装出一副认真的模样,实则早就神游天外。
    回到崔家的目标已经实现,但这显然不是结束。
    陈家的日子固然难过,可崔家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说到底,人总是要靠自己,可惜她现在年纪太小,想做些什么也困于年纪无法做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