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61章

      “行,一晃就该割蜜,早做出来也好。”
    第54章 (捉虫)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说变就变,一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转眼间,头顶乌云尽散, 太阳复又探出头, 只是光线柔和许多。远处还架起七彩的虹桥, 绚丽夺目。
    到第二天早上, 地面重新变得干燥坚实, 只有稍显凌乱的草叶能看出风雨的痕迹。
    茂密树林后已能窥见明黄的日光,闪亮耀眼,又是个大晴天。
    说好要去石桥村找陶窑商量烧罐子的事儿, 晚了晒得慌。夫夫俩只在附近割了些青草喂给禽畜, 又烤几个馒头垫过肚子,就匆匆出门。
    清晨的林间小路清凉幽静, 一呼一吸中皆是草木花香气, 偶尔还能听见婉转动人的鸟鸣。
    谢知云走在最前面,步伐轻快, 眼神不由自主飘向两侧堆积的松针落叶, 看到微微隆起的菌盖, 嘴角也跟着上扬。
    他拔高声调冲拉着驴子落后几步的齐山分享喜悦:“又长了好多菌子哎,等回来顺便捡一些,还能换个口味。”
    齐山看他拿根树枝,一摇一晃地向前, 不禁好笑——明明也没那么喜欢吃菌子,却尤其热衷捡这些东西, 一下雨就想往树林里钻。只要看到菌子,不管能不能吃,都觉得高兴。
    不过齐山没觉得不好, 认真回道:“行,天天吃豆角茄子也腻了。”
    谢知云回顾下近来的菜谱,深以为然地点头,并提出建议:“那要不回来买两块豆腐?正好可以和菌子一起煮汤。”
    “是好久没吃了,不晓得回来还有没有。”
    “不年不节的,应该没那么多人买。实在不行,抓两把黄豆泡上,煮豆饧喝。”
    下山的路在吃什么的讨论中走到尽头。
    一到何家,他俩就敏锐地感觉到气氛特别,每个人都是眉飞色舞、红光满面的。尤其何天明,走两步就开始傻笑,简直像喝高了似的。
    谢知云有些好奇,没忍住拽了拽花蝴蝶一样飘到身边的何天珠,悄声问他:“是有什么喜事儿?”
    “你怎么知道?”何天珠偏过头,颊边现出一对酒窝,眼中满是兴奋与激动,“我就要做小叔了!”
    “真的?难怪没看见絮哥儿,”谢知云一怔,继而也笑弯了眼,“恭喜恭喜!”
    “胡郎中叫他多歇息,这会儿还在睡着呢,”何天明正将钥匙插进锁孔,闻言嘴咧得更开,露出一口大白牙,“要是放在平日,早就起了。”
    谢知云跟在齐山身后跨进棚屋,帮忙推动班车,说道:“是该多休息,等回来我再找他玩儿。”
    “那他肯定高兴。”
    从何家大门出来,谢知云就有些心不在焉,不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撑着下巴坐在板车上,一直盯着某处,安安静静的。
    齐山回头看了好几眼,松下手中的缰绳,下意识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晒得不舒服?”
    谢知云摇摇头,张张嘴有些难以启齿。
    他这表现让齐山更紧张,索性叫大花停在原地,转过身追问道:“不方便同我说?”
    谢知云咬了下嘴唇,终于出声:“絮哥儿居然当阿爹了……”
    齐山同何天明关系不错,想到他那傻乎乎的样子,笑了笑说:“嗯,他俩也算那什么,苦尽甘来了。”
    谢知云一哽,见他没能理解自己的意思,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道出心里话:“你就没什么想法?”
    齐山愣了下,抬眸看着他,迟疑地开口:“你想要娃娃了?”
    “谁想了?”谢知云红着脸瞪大眼睛。
    只是话落他又垂下头,开始抠手指,吞吞吐吐地解释:“我,我还不是怕你着急……”
    毕竟他们成亲也快一年,若是放在别家,父母长辈早该催了吧。但他们就俩人住在一起,没谁关心这事儿,平素都很少提起。
    如今只比他们早个把月成亲的何天明和柳絮夫夫有了喜讯,谢知云难免想到自己。
    谁知齐山好像并不在意,是真的不急,还是无所谓?
    谢知云也不知为何,控制不住地想发散更多,突然就低落下来。
    齐山心中一软。
    要孩子这事儿,他自是考虑过好多回的。只是觉得家里不够宽裕,他和谢知云又还年轻,也不着急,顺其自然便好。
    不过不知是不是因为天太热,让人心情烦躁,自家夫郎最近尤为敏感多思。这会儿正皱着俏脸,不知在想些什么,肩膀肉眼可见地耷拉下去。
    他叹了口气,干脆跳下车,绕到后面,伸出手轻柔地将夫郎揽进怀里,“不要多想,该来时总会来的。反正日子还长,我还没和你待够呢。”
    听着胸腔内平稳的闷响,谢知云总算厘清一团乱麻,抬起头颇为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总觉得心里憋闷,忍不住乱想。”
    齐山摸摸他的脸,“是不是起得早,没睡好?”
    “兴许,”谢知云努力振作精神,“算了,不说这个。抓紧赶路吧,等会儿越来越晒了,回来我还想去看看絮哥儿,当面同他贺喜呢。”
    齐山见他露出笑容,稍稍放下心,“空手去是不是不大好?要不提只鸡?”
    谢知云一琢磨,家里的老母鸡不多,还要留着下蛋,新鸡又没长大,都挺舍不得。
    便道:“那就在村里买一只算了。”
    齐山坐上车架,拉起缰绳,抽空回了句:“嗯,这时间买鸡的不多,应该不怎么贵。”
    何家同他们交好,一有事儿就来帮忙,送只鸡也算不得什么。
    俩人商量着买鸡,很快便把要孩子的事暂置脑后。
    石桥村土质细腻,有瓦窑也有陶窑,挨得还挺近。虽然都不大,但供应附近几个村子已经足够,谢知云之前栽花用的陶土盆就是在这儿低价买的。
    打过一回交道,也同陶窑的人混了个脸熟,再谈起来就容易许多。
    不过乡下人使的东西,都算不得精细,能用就行。像谢知云他们这样自带图样,要求花纹和刻字儿的,还是头一回。
    因此陶平也不敢和他们保证,烧出来的东西能合乎心意。
    夫夫俩倒是对他的手艺很有信心,既没一口回绝,就是能做,直接定做了三十只陶罐,大中小各十个,估摸着分别能装二两、半斤、一斤左右的。
    因他们也是头一回自己装,不晓得卖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前期不敢投入太多。便也没要求上釉、着色,能尽量还原样子就好。
    这么一说,陶平便有了些底气,毕竟图样不复杂,只是比平时做出的那些光秃秃的碗碟等多了道工序而已。
    陶平也上道,晓得这单做成,往后便多了份长期的生意,给出的价钱很实惠。
    三十个罐子都不太大,只要三百二十文,足够装十六七斤的蜂蜜,怎么着也不至于亏本。
    不过烧陶并非一天两天的事儿,他俩特意嘱咐要得急,也起码得等个三到五日才能来拿货。
    因此只付了一半的钱作为定金,下次再来补齐。
    都是爽快人,生意谈起来很顺利,没什么周折。离开石桥村时,还不到晌午。
    惦记着捡菌子,一路走得更慢。谢知云也不坐板车了,跟齐山一前一后走着,不时弯腰在路旁的树根、草丛附近或者枯叶堆下扒拉一番。
    不过想着还要去看柳絮,把头发勾乱了不好,都没往树林里面钻,只顺着路边捡。
    就这样,还是寻到不少,枞树菌、黄丝菌、伞把菌……他们只敢捡那些齐山能叫得上名字的,这种一朵,那种一团,凑凑吧吧也够吃一顿的。
    眼看太阳越来越烈,在林子里都感到闷热,谢知云见好就收,笑眯眯道:“等回家再到山上转转,这会儿先去买鸡。”
    齐山将一捧菌子放上板车,抬手摘掉头顶沾的枯叶,应了声好,又解下腰间的葫芦,说:“先歇会儿,喝口水再走。”
    大花还在扯树叶子嚼,谢知云便也抱住葫芦往嘴里灌。
    热天里,顶着太阳还在外溜达的人不多。驴车踢踢踏踏走进河源村,畅通无阻,只能听见蛙声与蝉鸣。
    他们敲了一户老人家的门,从她手里买到只老母鸡。没有称,也不晓得具体多重,不过腿看着还挺肥,花了四十五个铜板,比过年那阵便宜不少。
    拎着咯咯乱叫的老母鸡进门时,何家正在准备晌午饭。
    柳絮如今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自是不用忙活这些,一个人坐在卧房里给尚未出生的小宝缝衣裳。
    谢知云同其他人打声招呼,就进去找他。
    见到他来,柳絮果然开心,起身拉着他在桌前坐下,又连忙去翻零嘴果干。
    “你可别忙活了,坐着说说话就成。”谢知云按住他,视线不由自主落在依旧平坦的小腹上。
    柳絮有些哭笑不得,还是拂开手,到一旁的柜子上抓了把梅子干过来,“你怎么也跟他们一样?这才多大点儿,哪用得着那么紧张。”
    谢知云不太懂这些,也没人教过。眼神黏在柳絮肚子上就挪不开了,他问:“几个月了?是刚发觉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