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第202节

      第164章 “我都帮你了,你也帮……
    永安十七年的冬天格外难熬。
    固原之变发生后, 朝野内外动荡不安,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拓跋骁趁机南下,这也是梁帝暂时愿意留下姜淮的原因, 真开战的话, 佑安难道真能不管她亲爹?
    朝廷再次整军, 从青州、荆州、徐州征调十万兵马奔赴萧关、榆关、函谷关严阵以待, 幸而观望一段时日后发现, 拓跋骁把大军屯驻灵武、固原和中卫, 一直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反而在十月中旬时带着一部分鲜卑军返回了王庭。
    梁国上下松了口气,终于从破国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乌达鞮侯败走,拓跋骁返回鲜卑,梁国除了损失些将士和国土, 一时间好像又恢复了平静, 但风云已经涌起,又怎会悄无声息地落下帷幕。
    梁国打了败仗,梁帝不能要姜淮的命,又拿姜从珚没办法,最后将怒火尽数发泄到了赵氏一族和凉州上。
    要不是赵卞无能又贪功,大梁怎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还有张延, 竟伙同那个逆女坑杀大梁将士, 这样的罪行便是诛他全族都不为过!
    梁帝当即派人去凉州下诏,以谋逆的罪名将张延绑回长安, 又下令将赵氏所有族人捉拿入狱,男丁尽数斩首,女眷充入掖庭为婢, 连赵贵妃都没能幸免,被褫夺了贵妃之位,打入冷宫。
    尽管在此之前她就被梁帝冷落了,可彼时的她还有个贵妃的名头,赵氏一族也还没倒台,日子虽不如从前风光,忍一忍也能过,直到现在她才算真正跌进了泥里,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赵贵妃看着前来宣诏的宫人,痴痴地立在雪地里。
    “赵氏,接旨吧。”
    一句“赵氏”清晰地提醒着她现在的身份。
    赵贵妃依旧没动,任由寒风拍打在自己脸上,站了片刻,她忽然抖了下,仰起头,笑出了声。
    “哈哈,哈哈哈……”
    宫人又唤了几句,赵贵妃只顾笑,仿佛什么都听不见了。
    “这赵氏莫不是受刺激疯了吧?”一旁的小太监说。
    “管她疯不疯的,陛下已经下了旨,她以后就是庶人赵氏,再也不是赵贵妃了。”
    宫人来了,又走了。
    赵贵妃被迁入冷宫,身边仅有的几个宫女也都散了。
    太仆卿罗府。
    五公主听说赵贵妃被废,闹着要进宫去求情,罗通拦住她,“你去求情又有什么用,赵卞犯下这么大的事,葬送了我大梁十几万精锐,还得罪了鲜卑,陛下正在气头上,现在朝廷上下谁不战战兢兢,你去求情只会更加惹怒陛下,要是连我们罗家一起遭殃你就高兴了?”
    姜银珠听他这话如此冷血,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怒从中来,“那是我阿娘,难道我要眼睁睁看着她在冷宫度过一辈子?你作为她女婿不肯帮忙就算了,我自己去见父皇你都要反对?”
    罗通冷着脸,抓着她胳膊,“你可以事后托人稍微照料,但我不允许你现在进宫。”
    “我就要去呢。”姜银珠用力推开他。
    “来人。”罗通大喊一声,院中的仆人便都围了过来,守在门口。
    姜银珠一看这架势,猛地转过身,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罗通,你要干什么?把我关在府里?你好大的胆子。”
    罗通任由她怒骂,沉默的态度已经表明了这一切。
    “我是公主,你竟敢这么对我……”姜银珠仍不甘心。
    罗通见她一时半会儿也不肯消停,懒得理她,吩咐下人守好院子,转身离开了。
    姜银珠要强闯,可那些下人根本不怕她,她骂了许久,直到嗓子都哑了,浑身都没了力气才终于放弃。
    她仰头看着院子里窄窄的四方天空,两行泪水从眼角滑落脸庞。
    阿娘,你也看走眼了,男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父皇说冷落你就冷落你,连你挑选的自认为有情义有担当的女婿也在关键时候落井下石,只恨不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牵连。
    阿娘,我现在该怎么办?
    两年半前,赵贵妃因赵贞之事失宠,她想尽办法也无法复宠后终于明白自己的处境,皇帝是彻底厌弃她了。
    好不容易接受这个事实后,她想起女儿,自己失宠了,银珠今后可怎么办?北方的胡人一直虎视眈眈,要是再来个蛮子要公主和亲,银珠岂能逃得过。
    赵贵妃趁自己手里还有些人脉,开始给女儿物色起夫婿人选,挑了许久才挑中了罗家。
    放在以前,罗家这样的门第怎么配得上她的女儿,可今时不同往日,被赵贞牵连,赵氏一族名声受损,许多士家大族都不愿娶这个跟赵家有关系的t五公主,以前像苍蝇一样围在赵贵妃身边献殷勤的夫人们全都消失了。
    这拜高踩低的态度气得赵贵妃火冒三丈,可又有什么办法,赵家早不是以前那个如日中天的赵家了,她也不是以前宠冠六宫的赵贵妃了,她只能在中等人家里挑个靠谱的,最后挑中了罗家,罗通素有君子的名声,赵贵妃只希望女儿嫁给他后能安稳地过日子。出嫁前赵贵妃还叮嘱了许久,要女儿听话懂事些,遇事要多想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骄纵了。
    姜银珠听话了,嫁人后这两年收敛了许多脾气,可罗通却对她越来越敷衍,直到今日更是完全不把她放在眼里,家里的下人也不听她的号令了,她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也终于从凤凰变成了麻雀。
    难道她剩下半辈子都要这样憋屈吗?还有阿娘,她该怎么才能帮到阿娘。
    姜银珠不免又想到姜羽儿,她嫁给了桓均,过得肯定比自己好吧。
    姜羽儿此时也担忧着呢,她身在内宅,接触不到朝堂,桓均也不在家,直到很久之后才听说了固原发生的事。
    只是这时长安城中已谣传出好几个版本,一说姜从珚根本就是早有预谋,假装中了赵卞计谋,实际是里应外合帮拓跋骁夺走大梁的城池;又有的说她是祸水,拓跋骁为报夺妻之恨,生生杀了数万梁军,总之,谣言越传越浮夸,尤其跟女人扯上关系的战争,人们总抱着猎奇八卦的心态,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姜羽儿身边就几个宫女丫鬟,没有可靠的人手打听真相,待在院里干着急,思来想去,只能去问问桓十一郎。
    既是有求于人,她便命女夏做了两盘糕点。
    姜从珚离开长安前,除了送她首饰,还给了几张点心和膳食方子。
    这个时代菜谱药方都是珍贵的财产,被大家族把持着,轻易不肯透露给旁人知道,家族女郎出嫁要是能陪嫁几张食方药方,那便算是十分受重视了。
    姜从珚给她的,自然都是极好的。
    姜羽儿时隔三五几月假装琢磨出一份点心方子,命自己的侍女做了送到桓母面前去孝敬,她性情柔顺,桓均自娶了她几乎就没在家待过,跟守寡没两样,桓母想到这些,又见她这般孝顺,待她便也多了几分宽厚,后面桓家摆宴,府里的点心获得许多夫人的称赞,让桓母十分有面子,待她便更亲和了,是以姜羽儿的日子不算难熬,除了无聊些,倒也安稳。
    姜羽儿送点心来桓母这儿,十一郎又经常来母亲这里问安,他一闻到味儿,哪里忍得住,一尝就喜欢上了。
    姜羽儿都怀疑他有狗鼻子,只要他在家,每次都能卡着刚刚好的时间来桓母这儿蹭到吃,当着桓母的面她又不好说什么,还得对十一郎表示爱护,多给他吃点。
    如此几次过后,姜羽儿只好主动在桓母面前表示,“十一郎爱吃,我以后都给他也留一份吧。”
    十一郎自是十分开心,不过老白吃她的点心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便主动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做的。
    姜羽儿想了想,问能不能帮她借书看。
    桓家有不少藏书,只是都在前院书房里,她不好过去。
    十一郎没想到她竟喜欢看书,十分不解,除了上学必须学的,其余的他一本都看不下去,相比起看书,他更爱跟武师傅学武艺,要是以后能上战场当将军就更好了,但他还是答应了姜羽儿的请求。
    一来二去,比起最开始的敌视,十一郎竟也不讨厌这个六公主了,不仅如此,他感觉她人还挺好的,尤其去年还发生了件事,她帮了大忙。
    可是,少年的心里还是纠结,她人很好,卢姐姐人也很好,兄长该选谁呢,不管选谁都会辜负另一个。
    现在,姜羽儿让女夏带上点心来到隔壁。
    十一郎没想到她竟主动来找自己,莫名有点开心,这还是她头一回主动过来。
    “你有事?”十一郎挑了下眉。
    “嗯。”她垂着头小声答。
    两年多时间,原本还是少年模样的十一郎蹿了不少个儿,加上习武身材强健,身上的稚气已经褪去,渐渐有了男人的模样了。
    姜羽儿一开始跟他差不多高,现在却得仰头看他了。
    “你进来说吧。”
    姜羽儿犹豫了瞬,一两句恐怕说不清,一直站在门口也不像话,最后还是同意了。
    “十一郎,我有件事想求你帮忙……”
    姜羽儿将来意告诉他,十一郎听完,问:“你跟佑安公主关系很好吗?”
    姜羽儿只道:“她曾经帮过我,我只是想知道她的安危。”
    十一郎道:“去年你就是找她的人帮的忙吧?”
    姜羽儿一惊,瞪大眼看他。
    但这其实也很好猜,她平日没什么交际,去年出事时却能找人帮忙,现在又特意来问姜从珚的情况,自然是跟她有关。
    桓均原先跟卢蕴藕断丝连,总去探望她,大家都知道卢蕴是他的人不敢动心思,但现在他娶了妻,还离开了长安,去南边后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鞭长莫及,卢蕴又孤身一人没有家族庇护,那些纨绔们便又生出歪心思,时常上门骚扰,卢蕴拒绝后,竟想强行逼上门行不轨。
    卢蕴的丫鬟只好来找十一郎报信,可十一郎一个半大少年,身无一官半职,对方根本不怕他,而桓家也不可能为了卢蕴出头,他正急得不行,最后还是姜羽儿帮他找了人解决了。
    十一郎自然十分惊讶,但姜羽儿不说,他便不曾追问,只是记下了这份人情,直到此刻,他忽然就明白了。
    见她紧张起来,他赶紧弯下腰安慰,“你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佑安公主应该没事,不然早传出消息来了,你想知道更多细节的话,我再去打听,一打听到就来告诉你。”
    姜羽儿只好点头。
    听到阿珚姐姐没有危险她松了口气,但心里却浮出另一个担忧,她真的跟梁国决裂了吗?如果这样的话,她们今后还有见面的机会吗?
    “谢谢你,十一郎。”姜羽儿真诚地看着他。
    “不、不用谢。”十一郎对上少女盈盈的眼睛,结巴起来,挠了挠后脑勺。
    他忽然对这个佑安公主生出点好奇,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究竟是别人口中的不孝女、祸水,还是曾经帮过他的奇女子呢?
    姜羽儿能请到她的人帮忙救卢姐姐,想来也不是个坏人吧。
    另一边,姜从珚已经跟拓跋骁一起回了王庭。
    离开小半年,王庭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族人们依旧安居乐业,全无战争的影响,若说有,那也是自豪和骄傲,拓跋骁击败了乌达鞮侯,击败了梁国军队,再次证明了在他的带领下鲜卑骑兵是无敌的,他在鲜卑的威望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离开固原时,姜从珚把张铮留在了那里,让他负责收编降兵。
    足足七万降卒,张铮一跃成为大将,若收编成功,他将是除了拓跋骁外拥兵最多的大将,甚至超过了苏里他们。
    张铮激动又忐忑地接下了这份任令,发誓一定不会辜负女郎的期望。
    三年前他决定追随女郎北上时并不曾料到自己能走到这个位置,凉州多的是比他资历更深作战更勇猛的将士,只是他恰巧被选中护送女郎,又恰逢她嫁给拓跋骁,才一步一步升任了大将,当真是时也,命也!
    张铮想,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能跟随这样一个主君,是自己此生最幸运的事。
    张铮留在固原,姜从珚却把周泓带回来了。
    受降的将领中,李襄、窦田没太挣扎就投诚了,他们跟张延一起反叛,就算不投诚梁国也容不下他们,而且还有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他们降的是姜从珚这个梁国公主,并不是拓跋骁,这样也算不上弃汉投胡。投诚后姜从珚将两人从校尉升任成了副将,这样一来他们越发愿意效忠她了。
    陈奇、董耀态度犹疑,一直没下定决心;周泓则坚决不降,姜从珚劝过,劝不动。
    “我身为周氏一族的后人,怎么可能为胡人效力?你要不杀了我,要不放我走。”他说。
    姜从珚想了想,最终决定把他带回鲜卑。
    “我与周将军做个约定吧,你在我身边当三年侍卫,期满之后我就放你走。”
    周泓不敢相信,总觉得有诈,“公主真的愿意放我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