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411章

      萧怀玉走到马车旁,太阳快落山了。
    平阳公主看了一眼天色,站在马车前犹豫不决,随后又看向萧怀玉。
    萧怀玉便使车夫自行离去,而后跨上马背,俯身向平阳公主伸出了手。
    去哪儿?平阳公主抬起手,随后便被拽到了马上,萧怀玉的怀中。
    驾!萧怀玉没有做出回答,只是带着平阳公主远离了那座城。
    最后青骢停在了一处山头,脚下是整个被余晖所照耀的城池。
    深秋的晚风已有寒意,萧怀玉便将平阳公主紧紧搂在怀中。
    在至高之处,俯视山川,一排鸿雁从头顶飞过,二人在霞光之中相拥,相吻。
    不知过了多久,晚霞逐渐散去,萧怀玉重新握紧了缰绳。
    不要放开我。平阳公主攥着萧怀玉的衣襟哀求道。
    萧怀玉搂着平阳公主,天下和我,都在公主手中。
    第351章 君与臣(十一)
    你会不会觉得我太过自私?平阳公主在她怀中问道。
    萧怀玉小心翼翼的拥抱着怀中的平阳公主,她在痛苦的同时,也无不在心疼她。
    她又何尝想过真的要远离,对于深爱的人,又怎舍推开,哪怕一直让自己痛苦,也从未想过要真的放弃。
    她的心里,明明已有答案,明明自己很清楚,而这份痛苦,便是源自于她对她的爱。
    也许正因为太过深爱,那道伤永远也无法治愈,也因为太过深爱,即使是钻心刺骨,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割舍。
    曾想过逃离,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无法克制的情感,驱使着她再次靠近。
    不要这么说。萧怀玉回应道。
    可这对你来说太不公平了。平阳公主在她怀中哭道,我并不想逼迫你,可我太害怕会失去你,这种害怕,让我不安,让我惶恐,也让我失去了理智。
    我讨厌那样的自己,我自私的,哪怕知道会给你带来痛苦,却仍然不愿意放手,我不受控制的想要靠近,想要留住你。
    听着平阳公主的话,萧怀玉早已是泪流满面,她自责与心疼道:我从未想过要离开,也不忍看到公主如此。
    可我也从未打开你的心结,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平阳公主摇着头,就连相拥过后的分离,都会让我觉得,我已经彻底失去。
    公主不会失去我。萧怀玉回道。
    可是你回不到从前了。平阳公主抬头看着萧怀玉道。
    可我也没有变过。萧怀玉对视着平阳公主道,在看到爱人最脆弱的一面时,她只剩满眼心疼,
    可不可以抱紧我。平阳公主颤着哭道。
    萧怀玉将平阳公主拥紧,并在她的耳侧重复了一句,公主不会失去我。
    可不可以不要放开。平阳公主在她怀中又道。
    好。她应道。
    永远。
    永远。
    章和二年十月冬,平阳长公主携幼主领宗室、外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从楚京出发,迁都长安。
    半年时间,楚京旧皇宫便已被搬空,朝廷一切机要也都随着迁都,搬到了西京长安。
    长安城内,也为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建起了一座新的宫室,并命名为大兴。
    中书舍人赵砚书特意从长安南下,出关中,于襄阳接驾还京。
    如长龙的队伍,最前方是开道的禁军,整个官道几乎都被占满,赵砚书驾马而来,只得走偏旁小道。
    见驾的途中,赵砚书碰到了走在驾前的武安侯,武安侯。然而却并没有得到搭理。
    队伍从他身侧略过,便有几个同僚同他说道:赵舍人是中书省的文官,武安侯怎会搭理你。
    中书省?赵砚书有些疑惑。
    前不久朝廷处决了一个案子,中书侍郎与武安侯都快在朝堂上打起来了。文官回道。
    贺氏案吗?赵砚书虽在长安,却也知道推动新法确立的贺氏案。
    整个中书省都得罪了武安侯,也就你运气好,去了长安。同僚又道,并打量着赵砚书的容貌,不过,长公主这般看重你,不被武安侯所喜也正常。
    武安侯与平阳公主之间的事,已非密事,而赵砚书以寒门上品入仕,短短两年时间一路高升,进入机要,就连迁都这样的重任,平阳公主都交给了他,面对这位新晋的宠臣,群臣也多有议论。
    谁能想到武安侯那般地位的人,竟也要争宠呢。
    赵砚书听后心中很是不悦,他虽出身寒门,却是以才学入仕,又恰逢遇到战乱,一身忠骨,而后至承明殿政变,立救驾之功,如此才一路升迁,进入了中书省。
    我记得襄阳破城时,文武百官散尽,只有赵舍人和几个禁军统领还守在长公主与陛下身侧吧。因贺氏案升任廷尉少卿的贺宏替赵砚书向众人澄清道。
    唯有国难时,才能彰显忠贞,赵舍人不用理会他们。贺宏驾马到赵砚书身侧说道。
    贺宏作为中书侍郎贺昭文之子,官员们虽心生不满,却也不敢招惹。
    赵砚书拱手答谢,而后便看见了天子的仪仗,于是下了马。
    臣,中书舍人赵砚书,叩见陛下,长公主。赵砚书整理好衣冠走到车架前跪伏,幸不辱使命,长公主之厚望,长安为迁都做准备,历时一载,现已筹备妥当。
    仪仗队伍忽然停止,整个迁都队伍也停了下来,平阳公主陪同天子乘坐玉辂,见到赵砚书后,很是开心,迁都之事辛苦赵卿。
    为君王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能得长公主信任,是臣之幸。赵砚书回道。
    平阳公主看着赵砚书风尘仆仆的样子,于是挥了挥手,女官萧鸢鸢从宦官手中接过一碗驱寒的羹汤,赵舍人为接驾,舟车劳顿。
    赵砚书将汤一饮而尽,多谢长公主厚爱。
    等到了长安,吾还要赏赐你。平阳公主道,赵砚书呈至楚京的,长安城的官制革新,进程比她预想的要快,而赵砚书的聪慧与才能也深受她赏识。
    ※ ※ ※ ※ ※ ※ ※ ※
    襄阳
    至襄阳时,平阳公主特意绕道入了襄阳城,这里曾埋数万楚军忠骨。
    在战争结束后,朝廷对襄阳城进行了修缮,作为枢纽,如今的襄阳,比从前更加繁华。
    武安侯。
    萧怀玉登上了襄阳城的城楼,城楼上还残存着当时被战争破坏的痕迹,一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完全被冲刷,同为武将,襄阳当时的惨烈,萧怀玉能够想象得到,大将苏定成便是战死在此座城楼上。
    是襄阳的坚守,才让萧怀玉成功攻克潼关,进取关中,从而扭转了楚燕之战的局势。
    赵舍人。
    赵砚书也来到了城楼之上,并走到萧怀玉身侧,见过武安侯。
    萧怀玉只是撇了赵砚书一眼,并没有说话。
    赵砚书便站在了她的肩侧,武安侯登楼,是想起了当年与前燕的战争吗。
    那一战的艰苦,恐怕只有这里长眠的忠骨知道。萧怀玉说道,当年夺取关中后,她便知道了襄阳的惨烈,同时也知道了苏定成的死讯,西进,是我的决定,我的功勋,是这城下所累的万骨堆砌而来的。
    战火之下,牺牲是无可避免的,之所以坚持,是因为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被相信的能力。赵砚书从旁道,而结果,也并没有让人失望。
    当初襄阳城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百官纷纷上疏东迁,楚京的百姓也都纷纷东逃,长公主不愿离去,于是顶着所有压力,准备背水一战。赵砚书又道,当时前燕的大军已经到了楚京城下,而城中守军,不过数千人,燕军一但攻城,楚京将毫无胜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公主却依然留下,只因为公主相信武安侯。
    公主将一切都托付到了武安侯的身上。赵砚书继续说道,下官想,如果只是君臣,那么自古没有君臣可以做到如此信任,这不光是信任,还有认可。
    下官只是个外人,武安侯的心里,应该比下官要更清楚。
    萧怀玉侧头看着赵砚书,她张开口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下官可不是公主的说客。赵砚书又解释道。
    普通君臣,也做不到如此吧。萧怀玉说道。
    赵砚书忽然愣住,而后便明白了什么,不但没有紧张,反而笑问道:倘若下官真与公主有什么,武安侯还能留我在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