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战时】

      一切都如我预料的那般发展着, 只不过是往坏的方向, 且我无力阻止。
    永兴二十四年, 突厥部落与我朝北三关, 西北二关, 以及东北三关,三面齐下发动大规模挑衅以及冲突。我任魏云朗为骠骑将军, 驻守东北。
    诏令刚下不足三天, 西北突传噩耗——惊蛰关被破,刘将军战死, 西北军耗损近半, 已退守内关。我听闻后震惊不已,质问为何如此事发突然。兵部尚书苦叹道, 刘将军受了敌方挑衅, 单人出城会敌方首将, 双方兵刃交接, 战了七八个回合后,刘将军不敌敌首,被斩于马下。致使西北军军心涣散,又逢其副将草率指挥, 是以三日惨败, 无招架之力。
    西北军的溃败成了突厥打开我朝国门的一个口子。突厥半年夺了我朝四座城池, 屠城两座, 焚尸百里。边关腹背受敌, 朝廷却再也挑不出能临危受命的将军。愁云惨淡之中, 兵部尚书向我推荐了一人——他的独女。
    朝中大臣立刻群起反对。女子为将,闻所未闻。先不说能否胜任,且言她难以令人信服。我没多说什么,转至御书房与兵部尚书的独女,安以歌小姐见了一面。乍见之时,仅觉得她是位英姿飒爽的小姑娘。然,聊了不足半个时辰,我便决心封她为将,赐虎符,即日动身去往西北。
    朝廷炸了锅,群臣堵着我的御书房让我收回成命。我立于门前,看向跪了一地的大臣们,低声问道:“诸位可知凌锋营,安副将?数年前她随兵部尚书一起出征,镇压叛逃的靖忠候等人。阵前她以一敌百,斩杀敌首。当年武状元出身的常德将军,与其过招不足三回合便被打翻在地,束手就擒。尔等那时怎不怨她是女子?”
    众人大惊:“那位安副将,竟然就是兵部尚书的独女?!”
    我微微点头:“诸位还有什么异议吗?”
    “可这次不比以往。”一位有些眼生的大臣上前一步进言道:“平常小打小闹还则罢了。这次可是危及整个国家的恶战。她一介女子,凭几分蛮力,可阵前杀敌,实属不易。但,论智谋...”
    我冷笑:“那你倒是找个智勇双全的人出来?”
    那位大臣不说话了。其余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写着质疑,却无一人敢再出声。
    我漠然,缓声道:“传本王诏令。即日起,凡有识之士,愿为国尽忠者,不问出身,不问户籍,亦不问男女,皆可为官。各州派十个名额,可自荐亦可由太守推举。着各部尚书及丞相,外加翰林院大学士共为一试考官,本王与珉王为殿试考官。一举通过双试者,可破格提拔。若为太守推举,则对该地太守进行封赏;若发现滥竽充数者,则连坐处罚。此“纳贤令”自颁布起生效,凡有异议者,皆按叛国罪论处。”
    我最后那句话就是为了恐吓他们。果不其然,刚刚还蠢蠢欲动,打算据理力争地几位老臣立马捂住了嘴。我将钟伯琛与各位尚书们留了下来,简单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接着我又把四哥给召了过来,让他帮我出些考试题。
    四哥来的时候,身后跟了个“尾巴”,揣着手尴尬不安地冲我讪笑。我微怔,慌忙指了指椅子让他坐下:“三哥,你怎么来了?”
    “五弟。我听老四说,你要广纳贤才?你看三哥行不行...你知道的,我挺会赚银子的。”三哥胖嘟嘟的脸上,一对儿细眼藏在肉里几乎分辨不出,语气则很是期待,甚至带了些讨好的意味。
    我忍不住笑出了声,连忙给他倒了杯茶:“你是会赚银子,都把自己赚牢里头去了。”
    三哥立马可怜兮兮地把嘴一嘟:“我这不是痛改前非了吗!三哥保证再不赚黑心钱,老老实实地做买卖。你看成不成?”
    我有些犹豫,歪着头上下打量着三哥。三哥被我看得坐立不安,张开胳膊,站起身笨拙地转了一圈,如同挂在炉里的烤鸭一般,任我看了个仔细。我再度被他逗乐了,思索了片刻后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正巧晟宣国跟咱有笔买卖,可以麻烦三哥跑一趟。”我拿过户部的折子递给他看:“是一批粮食。三哥你想办法杀杀价。别杀得太狠,就...”
    “就看上去很体面,实则让他们吃亏。对不对?”三哥瞬间来了精神,捻着手指头一算,说话都带着哗啦啦的钱声:“你放心,我保证做得不动声色。”
    我顿时站起身,与他握手拍肩,相见恨晚:“这才是我的好三哥!”
    于是三哥红光满面,蹦蹦跳跳地窜出了嘉明殿,如同一坨快乐翻滚的五花肉。四哥忍俊不禁道:“三哥自从被你罚了那么一次,收敛了许多。平日里遛鸟赏花,没事儿便找我去茶楼听戏。看来他是实在闲不住了,不然怎么突然这般孩子气。”
    我感慨万分,抬手唑了一口茶:“父皇这六个儿子,老大闹脾气,老六离了家,二哥又...咱兄弟几个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四哥微微颔首,从宽袖里取出一物递给了我:“五弟,这是一份我推举的贤士名单。先前我资助了一些贫苦书生,如今他们已然独当一面,皆怀拳拳之心,渴望有用武之地。大哥自立南朝廷,带走了半数朝臣。如今咱们北朝廷的许多官员其实是顶位置的。但是一时半会也不好直接把他们择出去,所以...”
    “三哥有心了。关于朝中困境,我倒有个提议。只是有些“惊世骇俗”。”我托着腮帮子看向四哥:“我想新设一部。说是一部,实乃一“小朝廷”。”
    四哥侧身立马把茶杯放在了身边的茶几上:“是挺惊世骇俗的。容我把茶杯放稳了你再说。”
    四哥果然节俭,一眼便看出他手中那个蓝瓷茶杯是我这殿里为数不多的好瓷器,摔坏一个就不成套了。我等四哥起身关好门,正襟危坐,又接着说了起来:“此部内分三门,监管军、财、吏。部中大臣,无品无衔,但仅受我的调派。朝中其余大臣,无人可管制他们。你看如何?”
    四哥用手指点了点脑门,若有所思道:“你这是想养一些“家臣”,在不动摇朝廷根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办法虽好,但阻力甚多。首先,留守北朝廷的重臣多为两朝元老。新部一开,等同于打他们的颜面,容易寒了人心;再者,新部的职权该如何制定?会不会跟“旧朝”冲突?起了冲突又当听谁的?”
    “新部的职权不会与旧朝起冲突。”我解释道:“新部平日里不行使任何职权。当我派遣了任务后,新部则暂时获得了绝对的处置权。这些任务,全都是旧朝无力处理的。若是有人不服...嗯...我有个小本本专门记的他们的丑事...”
    钟伯琛给我的那个黑账本,还在我枕头底下压着。我时不时拿出来翻翻,编剧之魂熊熊燃烧,寻来不少的灵感。
    四哥依旧满心顾虑:“然而你一时半会如何找到这么些人来撑起一个新部?况且新部接手的事情,全都是要事。倘若泄了密,那...”
    “这种愁事我是想不出解决方案。”我揣着手开始往躺着也中枪的钟某人身上踢皮球:“不过有人能帮我解决。”
    四哥终于放下心来,重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小声地嘀咕道:“注意保持点距离。朝中可有不少风言风语,传得不太好听...”
    “不,不是风言风语,是事实。”我也学着四哥的模样,优雅地抿了口茶,而不是跟以往一样抻长嘴吸溜。
    四哥的手哆嗦了一下,悄咪咪地向我投来个带着问号的小眼神。我一竖眉毛,回了他一个感叹号。四哥立刻低下头,沉默半晌后说了句:“茶不错...”
    钟伯琛接手了立新部的烫手山芋,先打我这儿讨了些“好处”,跟我在榻上骨碌了一宿。我的一对儿腰子算是被他压榨干净了,早朝的时候只能斜坐着,佯装霸气,实则在悄悄揉腰。大丞相倒也不含糊,给睡就办事,不出三日便把新部的草案呈了上来,连名字都取好了,就叫九皋府,取养音九皋的意思。
    我将父皇留给我的“十七人名单”拿了出来,命钟伯琛把这十七人先秘密编入九皋府中,再让他们自行发展下线。忙活了小半个月,九皋府有了雏形,开始正式运转。府中除却那十七人,竟全是些新面孔。我没有过问,任他们自行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又过了三个月。西北前线传来捷报。安以歌安将军率兵抢回城池一座,勉强把被突厥打出来的“豁口”给堵上了一点。朝臣们开始见风使舵,夸她是“巾帼英雄”,再无人对我的纳贤令发表异议。只是九皋府终究显得有些突兀,每每早朝,九皋府众人分站成一小团,戳在大殿前方。一些老臣上了折子规劝我不要坏了老祖宗的规矩,把朝廷弄得不三不四。我连理都没理,随手扔进炭盆里当烧了,倒是剩了不少的炭钱。
    三哥的买卖也谈得不错,把晟宣国坑得晕头转向,末了还反应不过来,表示赶明儿再来。我便放心地交给他更多的买卖去做,并让户部的大臣们多帮衬他一些,毕竟银子是个好东西。
    形势似乎好转了许多,不至于跟前世那样被突厥当成羊肉串一路打穿。然而说句难听的,我们终归还是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突厥在三面进攻的战术下,兵力如此分散,居然还能打破一面。可见我们的国力已经不足以与阿史那对抗。当今情势下,不拉点外援怕是要完蛋。
    外援一号,自然是我那傲娇的大哥。然而我大哥这么些年连个信儿都没有,皇位不要了,弟弟不要了,儿子也不要了,某种意义上可真是看破红尘了。外援二号,则是祁国。我六弟在祁国混得风生水起,每日的工作就是陪媳妇玩,逗老丈人开心,每逢佳节胖三斤。祁国国君也真宠我六弟,拿着金山银山往他手里塞,我六弟便没事儿就给他家五哥发笔救济金,还挺孝顺,算我没白疼他。
    只是他的那些钱,我全给母后了。母后揣着六弟的家书,拿着一堆堆的银子,终于接受了她的乖儿离开她过得更不错的事实,重拾了精神气,在宫里摆个戏台子隔三差五地听个戏。我也不求她太多,只希望她能这般与世无争下去,吃好喝好保重身体,千万别再跳出来给我惹事生非。
    然而祁国愿意与我朝交好,到底还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祁国不可能倾尽国力帮我们把突厥给打了去,他也得顾虑着身侧那不安分的小老弟——晟宣国。晟宣国皇室的夺嫡之争在去年正式落下了帷幕。本已不得宠的李擎居然站到了最后,成功熬死了晟宣国国君,坐在了皇位上。
    据传李擎是命好,捡了漏。晟宣国皇室十七名皇子在争斗中死得只剩了仨。一个是李擎,一个是出身不好的八皇子,还有一个刚满月的老十七。登上皇位的李擎第一件事便是夹在我朝与祁国两家中间来回搞事情,跟苍蝇似的烦人得很。偏偏我们又得跟他做生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敢闹得太僵。
    于是我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正巧魏叔给我提了个醒。阿史那为了巩固“草原之王”的地位,迫害别的突厥部落,使得他们表示愿意投靠我朝。早年我们不敢接纳他们,毕竟非我族人,其心必异。然而现如今我们也挑不得这么多了,有道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说我们跟突厥这个民族本身没仇,跟阿史那的部落才是血海深仇。一码归一码,不能混为一谈。
    不过为了防止朝中再生微词,我决定把此事瞒得紧紧的,偷偷跑一趟去谈合作。一心要把我当“金丝雀”养的钟大丞相那叫一个不情愿,直到我同意让他陪同才勉强点了头,并给我立了“三不准则”:不许乱跑,不许乱说,不许乱琢磨。
    为了掩人耳目,我明着宣称旧疾复发,闭门静养,把朝务丢给了九皋府,并留下徐长治在宫里做接应。暗地里则跟钟伯琛趁着夜色起程,奔波数日后终于到了北方边关。
    魏叔悄悄见了我,上来先给了个结实的熊抱。算来算去,我得有好几年没见到他了,好容易重逢却只剩下咧嘴傻乐。魏叔跟看马似的拍着我的后背:“不错,腰杆子直溜着呢!”然后将我引入了营帐。我与魏叔挑灯夜谈,从家常唠到国事,着实尽兴。
    我曾以为,此次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出行罢了。然而事实上,这一次的访关之旅,彻底改写了我这待凉不凉的剧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