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439节

      她是皇后嫡出的女儿, 少女时代, 父亲独宠贵妃, 冷落他们母女, 以至于堂堂皇后, 竟然要常年避居在别苑里。
    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有幸见到了传说中的昭华上师。
    ——昭华是谁?此事还要从头说起。
    大周国祚四百余年,太祖英明神武, 乱世立国, 其子其孙却再无先祖风范,可守拙不可开疆, 等传到第四代,便出了著名的郑氏乱政。
    郑氏乃是沿海世家, 代代累积财富,太祖打天下时, 他们慧眼识英雄,舍出大半家财, 助太祖成事,建国后, 郑家获封侯爵, 在当地做起了土皇帝。
    第四代仁宗皇帝继位后,后宫空虚, 便下令选秀, 郑家之女岁数相当, 出身尊贵,便成了皇后。
    这就是郑氏乱政里的郑太后。
    仁宗算得上是个不错的皇帝,在位时颁布了许多备受称赞的政策,并且有意防着外戚坐大,郑氏稳坐中宫,却始终无子。
    可惜的是,仁宗短命,只活到三十七岁就去世了,子嗣也艰难,统共就三个,还死了两个。
    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母亲为宫婢,后被郑太后抱养的周世祖,卓煜。
    他的第一任皇后是郑太后的侄女,史书上记载,郑皇后年幼既入宫廷,与世祖皇帝青梅竹马,但又很隐晦地说“郑女骄横,肖似其姑”。
    柔仪公主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心里就想,不就是说郑后目中无人,看不上世祖皇帝,又有学郑太后把持朝政的野心吗?
    果然,祸国之乱,必有前兆。
    古往今来,干掉皇子扶自己儿子上位的皇后多,动手搞死皇帝,甚至想出李代桃僵的皇后,那还真没几个。
    不过世祖皇帝那一辈的确不太对劲,出现了两个异人。
    一个是郑后封的国师归尘子,记载说他身怀道法,能凭空自立,吞吐水火,还极爱女色,采阴补阳,为其幸过的女子一两个月后便衰弱而死。第二个,便是后人们很怀疑真实性,但又有铁证不得不信的神女皇后。
    史书这么简练的文笔,对她的记载都长达许多页。她干过好几件事,样样件件,都很玄异:首先是救下了世祖皇帝,陪他召集人马,夺回了皇位,而后干掉了归尘子和他的妖蝶,接着嫁给了皇帝。
    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对不对?然而并没有。
    史书上很清晰地记载,七月十五,月华之夜,天降帝流浆。她御风凌空,沐浴在月华之下,还说出了惊人的百年之语:“君为天子,神自眷之,无病无灾,百岁而终。”
    后来世祖皇帝果然活到了一百多岁,成了有史以来最长命的皇帝。
    但柔仪公主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她只做了几年皇后,便再次离开修行——“后摘凤冠,骑鹤而去,不复回也”。
    据说,当年皇宫里的所有人都看到了她乘鹤而去的场景。一甲子后,白头的宫女说起那时的情形来,还历历在目,清晰无比。
    神女不复回,关于她的记载却还在延续。譬如说,世祖皇帝想知道她在仙岛是否修炼有成,派出了几十艘巨船远航,结果蓬莱未曾找到,却发现了蛮夷之地,遍地沃土,四季如春,躺着都不会饿死。
    大周得到了稻、黍、稷、麦、菽之外的第六谷,因在番邦,名为番薯,同样带回来的还有番茄、番椒等物。
    王朝自此兴盛。
    再后来,世祖说他梦见了神女,问他辛劳已久,何不安享天年,叫她远在玉京也不得安枕。梦醒后,世祖便萌生了退位的念头,免去了父子相争的悲剧。
    不过他儿子也没能活过他就是了……再后来,世祖寿终而死,带走了白露宫,郑后被废为庶人,未能安葬帝陵,神女又修道而去,因此,帝陵中未有合葬之人。
    柔仪公主总是想,亏得世祖皇帝活得久,他要是比儿子先死,以后来那位的性格,肯定会扒开贵妃的陵墓,把她送进帝陵与爹合葬,来个生不能同寝,死后合葬。
    那估计世祖皇帝死了都会被气活,他可不太喜欢后来的贵妃来着。
    扯远了。
    世祖皇帝和神女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说建了神女祠。
    过去,寡妇守节,烈女守贞,都会选择一死了之。现在这么吊死,官府却不会再发放匾额,免去赋税,反而是进神女祠里清修十年的,可以得到表彰,福泽他人。
    再比如说,道学兴盛,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兴起了修道的风潮。
    男子不必说,稀奇的是,大周出了好些个女道士。她们不仅美貌动人,更有满腹才学,不愿意成亲生子,便干脆出了家,潜心修道。家里有些能耐的还会替她们建造道观,广邀天下有识之士坐而论道。
    女冠、女道士,是大周诗文里最高频出现的词汇之一。她们与许多文人才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周朝的代表。
    后来,周朝灭亡,下一个朝代中出了个女冠出身的女皇帝,叫士子大夫十分忌惮,自此开始打压女道士,扼制女子出家的风潮,说什么女子为阴,不尽人伦,乃逆天之举云云。
    又有个著名的贤后,假借神女的口吻,写了一篇忏悔诗。大意是,我作为神女,却行为放浪,勾引皇帝,没能做好表率,如今看到凡间女子不遵从三从四德,很是后悔,如今托梦给你(即是那个皇后),希望你好好替我宣传,让世人改过自新等等。
    于是,女子出家逃避世俗的最后一条路被斩断,愈发困于闺门,不得解脱。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家闺秀被斩断了羽翼,青楼女子可不怕。
    她们公然穿上了道袍,自称侍奉神女,云雨世人。自此,女冠也从才华横溢的贵族女子,变作了娼门的代称。
    又过了很多年,后世的人回首看这段历史,不由感叹:神女降临周朝,代表了周的兴盛,昭华化龙而去,则意味着周脉的断绝。
    那么,再回到刚才的问题,昭华是谁呢?
    依据史书的记载,神女在宫廷时,偏爱御花园里的一尾金鲤,认为其有慧根,便点化了它。后来她离去,世祖皇帝思念不已,便将这条金鲤挪到了宫里,时常对着它述说自己的思念。
    有一日,金鲤开口说,你是凡人,再念念不忘也不会得到回应,但我也是修道者,若有一日与之相见,必然转达你的思念。
    世祖大惊,复而大喜,下旨封它为昭华上师,令他好好修行,再会神女。
    昭华上师修行的地方,就在神女峰。柔仪公主在年少时见过他,但他不是时常露面,只有过零星的几次交谈。
    第一次,她十三岁,问他为什么自己祈求神女,她却不肯护佑母亲。他说,神女不管这样的事。
    第二次,她十七岁,说她不想嫁人,想出家修道,问能不能拜他为师。他说,我是妖,你是人,你修不了我的道法。
    第三次,她三十五岁,怀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说他中了毒,问他能不能救。他说,可以。
    第四次,就是现在,她六十八岁,满头华发,却单枪匹马杀到神女峰,苦苦哀求他说:“上师,反贼杀进了皇宫,陛下被迫退到了莲花陵,已经再无退路,请你看在世祖的份上,救一救我大周吧。”
    “王朝兴衰,自有天数,与我等世外之人无干。”他神色淡淡。
    打过数次交道,柔仪公主也非昔年豆蔻少女,很清楚该如何劝服:“反贼来势汹汹,恐扰世祖安宁。”
    世祖皇帝的寝陵在莲花山,因此,其陵墓也被称之为莲花陵,种着满池风荷,每到夏日,荷香散布十里。
    昭华沉吟半晌,望着天际道:“也罢,凡人的生死与我无干,但他对我恩重如山,此番恩情不报,因果难了,我随你去吧。”
    他说着,一把抓住柔仪公主。她只觉狂风扑面,流云过眼,头晕目眩间,山河已过,竟然眨眼间便到了莲花陵。
    两军对垒,满池残荷。
    反贼高喊:“暴君,你荒淫无道,民心已失,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末帝早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一路逃奔到此,气喘吁吁地靠在心腹太监身上,喘着粗气说:“杀、杀了他们。”
    太监什么也没说,心里已然认定今天怕是逃不过一死了。
    忠心的老臣涕泪横流,却说:“大周受命于天,你们逆天而行,定遭天谴。”
    为首之人乃是起义军的首领,稳坐马上,朗声道:“若能为百姓除去暴君,我甘愿一死。”
    下面一片呼声。
    “这是世祖皇帝的寝陵,岂容尔等放肆!”老臣歇斯底里地呐喊。
    “我等并不想打扰世祖皇帝安寝,只要你们献上暴君人头,我高鸣在此发誓,绝不进犯半步。”首领高鸣道,“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
    “不必了。”高空有人清斥一声,“全都给我退出莲花陵。”
    对峙的双方同时抬头,看向从天而降的锦衣男子。他放下柔仪公主,淡淡道:“你叫他们全部离开这里。”
    “上师,你是我大周的国师。”柔仪公主早不复少女时的美貌,眼浊发白,泪流不止,“若世祖皇帝的血脉断绝于此,神女、神女也不想看见这一天。”
    周朝的旧城或许没见过昭华,但只要读过史书,就都知道金鳞池,知道传说中的昭华上师。
    皇帝如若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国师,朕命令你杀光这些恶徒。”
    然而昭华看也不看他,缓缓走到莲花陵前,结界如水波淌过他的身体,没有丝毫阻塞。
    末帝有点慌了。这是世祖留下来的旧物,埋入寝陵后,便生出一个无形的结界。通行的钥匙世代传于帝王之手,他正是凭借着信物,才能和他的臣子一起躲藏在这里。
    “你、你要做什么?”他色厉内荏。
    第501章
    昭华压根没把现任的皇帝放在眼里, 沉默地站在莲花陵前。皇帝或许是濒临死亡, 爆发出了平日里从未见过的勇气, 大声呵斥:“国师, 国师是吧?朕命令你,立刻救朕离开!”
    “命令我?”昭华挑起眉头, 似笑非笑地看向柔仪公主,“这就是你要我救的人?”
    “我只是想你救下周氏血脉。”柔仪公主也不看皇帝, 悲哀的目光投向了被妃子死死捂在怀中的孩子,“昏君亡国, 稚子无辜。”
    昭华一时沉吟。
    “大长公主,你好狠的心, 朕才是天子!”皇帝气急败坏,做出了一件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他一把夺过襁褓中的孩子,重重摔在地上。
    婴孩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叫喊, 就被摔断了脖子,没了气息。
    “啊!!”那个宫妃尖叫起来,“孩子, 我的孩子!我和你拼了!”
    皇帝拔出侍卫的佩刀,砍死了这个发疯的妇人,对昭华道:“现在,朕是世祖皇帝唯一的血脉了。”
    昭华嗤笑:“你以为他在乎?”
    问罢, 也不待人回答, 自顾自道, “他这辈子, 最关心的就是周朝的江山,你葬送了他一生的心血,还妄想我会救你?荒唐!”
    皇帝面色惨白,哆哆嗦嗦地说:“你是我大周的国师,大周亡了,你有什么好处?”
    “凡人的生死,于我们而言犹如蝼蚁,王朝的兴灭,也无非是梁上换了只筑巢的燕子。”昭华的声音很轻柔,但清晰无比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我不想在他的陵前杀了他的后人,现在,你们所有人离开这里,否则,不要怪我无情。”
    在场的人面色霎时一白。
    柔仪公主不甘心地问:“上师,你真的不愿意出手相救吗?”
    “救的了命,救不了国。”相识多年,昭华待她终究与旁人不同,淡淡道,“世间没有不灭的王朝。”
    柔仪公主眼中的火焰倏然消失,仿佛老了许多岁。她不再哀求什么,沉默少顷,缓步走向了皇帝。
    “你想做什么?”皇帝质问。
    柔仪公主不言。她想在这个侄儿身上找到一丝半毫祖先的影子,可只看见了一个被酒色掏空的纨绔。普通人家的纨绔子弟,最多败光家业,可这个家伙……葬送了祖先打下来的江山!
    “你不配姓卓,你也不配做我卓家子孙!”她高喝一声,衰老的身体里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竟然叫她抽出了沉重的刀剑,狠狠捅进了侄儿的胸口。
    血花迸溅,染红她的白发。
    其他人都被她的操作惊呆了,脱口呼唤:“大长公主!”
    “国将不国,何来公主?”柔仪公主惨然一笑,“弑君的罪名,我一力承担,你们走吧。”
    众臣沉默。叛军的首领当众说只消皇帝一死,绝不牵连,如今效忠的君主已死,他们负隅顽抗还有什么意义呢?
    贪生怕死的,爱慕富贵的,惦记家人的,陆陆续续跪下来,对着旧主的尸身磕了个头,而后掩面走出了陵墓。
    他们投降了。
    </div>
    </div>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