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第87节

      傅湉早就料到这情况,所以才暂时没有找那帮假和尚的麻烦, 而是和卫鞅一起,借着假和尚先前的名声, 与灾民们拉近关系。
    “我们兄弟听闻普度大师在长流郡救助灾民, 深受感动, 便效仿普度大师来施粥, 望能与各位共度难关。”
    卫鞅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毫无威胁感,灾民们再听他们搬出普度大师, 就信了大半,又见前头穿着短打的活计拿着大勺在浓稠的木桶中搅动,闻着大米的香味儿, 灾民们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纷纷往木桶边围拢过去。
    傅湉站上矮凳,大声让他们排好队, 连喊了好几遍人人都有, 急切的灾民们才按捺住渴望, 按照顺序排好队, 眼巴巴的看着木桶中的粥。
    城东的灾民不少, 加上消息传出去, 其他不在城东的人家也有拿着瓷碗来排队领粥的,装着浓粥的木桶换了一桶又一桶,直到天色将暗,才终于派完。
    灾民实在太多,后来人手不足,傅湉卫鞅他们也卷起袖子帮忙,忙到现在终于能松一口气。
    有衣衫褴褛的老人捧着碗蹲在墙根珍惜的喝着碗中的粥,喝了两口就舍不得再喝,将豁了口子的粥碗抵到身边的老伴嘴边,让她多喝一些。
    “老伯,我们明天还来。”
    傅湉看见这一幕,心中有些酸涩,将木桶中剩下的一些粥盛出来递给他。
    老人抬起布满褶皱脸,双眼已经十分浑浊,他颤抖着手接过瓷碗,一个劲儿的道谢,眼泪从浑浊的眼中流出来,在松垮的皮肤上蜿蜒出道道沟壑,“谢谢公子,佛祖会保佑你们的,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
    傅湉避开老人家的礼,笑着道:“您慢慢吃,别省着,这粥放到明天吃要坏肚子的,我们明天一定还来。”
    老人老泪纵横的点头,埋头大口喝着碗里的粥。
    傅湉转过头,忽有所感转头看向后方的普度寺,普度大师站在寺门口,正朝他们这边看来,傅湉眯起眼睛,双手合十一揖,朝他露出个有些冷的笑容。
    两人距离有些远,普度大师估计没看清他的表情,假模假样的还了一礼。
    次日,傅湉依旧带着人来城东施粥,经过一天的时间,不只是城东的灾民知道,整个长流郡的人家都知道城东有人在施粥,百姓们早早就拿着家里的瓷碗,排起长长的队伍。
    施粥一施就是一整天,为了确保人人都能领到,即使有的人吃完了再来排,他也不计较,直到日薄西山才收拾东西回去。
    如此一天、两天、三天……傅湉日日带着人来施粥,几日过去,大家就都知道长流郡来了个大善人,日日施粥,吃不上饭的人也不至于担心会被饿死了。
    百姓们每日的盼望就是等着傅湉过来施粥,过了几天之后,甚至连普度寺的讲经也不去听了。毕竟满满一碗浓稠的粥饭,可比虚无缥缈的讲经要实惠多了。
    去普度寺听讲经的人肉眼可见的少了起来。
    如此十天之后,傅家米铺的名声迅速的盖过了普度寺,傅湉跟卫鞅两人更是被百姓称为活菩萨,百姓麻木的眼中泛起希望,死水一样的长流郡总算有了一丝生机。
    但是到了第十一日,每日都准时到城东施粥的一行人却迟迟不见踪影,早早就拿着瓷碗来排队的百姓神情惊慌,猜测会不会是今日不来施粥了。
    长龙似的队伍闹哄哄的,被抢了几日风头的普度大师趁机出现假意安抚民众,被彻底忽视了几日,他也端不住慈眉善目的面孔,觉得傅湉他们是来跟自己抢“生意”的,于是借着安抚的机会,明里暗里说了傅湉他们不少坏话。
    原本就焦急的百姓们情绪更激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和谩骂。
    都说斗米恩升米仇,傅湉这一阵子免费施粥,许多人都记着他的恩情,可也养刁了一小部分人,这部分人因为失去了固定食物来源,反而开始怨恨起来。
    激动过后便是失望,有人提议说不如去傅家米铺问问今日还会不会来施粥,有人踌躇的阻止,两位公子愿意来施粥是他们的心善,但现在的米粮多贵,就是再有钱,这一天天的施粥也要遭不住。
    而他们议论中的傅湉,其实早就算好了这一日。
    先前他跟卫鞅出面施粥,博取百姓的好感跟信任,秦吏则负责去郡守府跟郡守会面,商议救灾的详细事宜,现在他们在灾民中已经有了一定声望,就要开始实施第二步的计划了。
    在一片闹腾之中,傅湉带着两个侍卫出来,面带歉意的拱手,“诸位抱歉,今日来迟了。”
    闹哄哄的百姓顿时安静下来,目光落在他空荡荡的身后,有急切的人忍不住问道:“傅公子今日不施粥了吗”
    傅湉摇摇头,“今后改为施米,不过要换一个法子。”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人问道:“什么法子。”
    傅湉侧脸示意侍卫将之前拟好的章程贴在墙上,因为有人不识字,还让侍卫大声念了两遍。
    “城中蝗虫泛滥,我们与郡守商议,希望大家能一起扑捕蝗虫……”
    “人都快要饿死了,哪还有力气捉蝗虫,我就说哪有什么大善人,原来又是跟那些狗官同流合污来骗我们的!”傅湉的话没有说完,下面有人大声的骂道。
    乌压压的人群又哄得炸开,傅湉脸上神情不变,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
    “也不是让大家白出力,十只蝗虫可换一文钱,一百只蝗虫可换一斛米。”
    傅湉的声音不算大,可当他的话说完,四周却陡然安静下来,随后便是一阵比先前更大更嘈杂的议论声,显然大家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一文钱十只蝗虫,那一百只蝗虫就是十文钱,而现在,一斛米也只要一百只蝗虫,那就是十文钱!
    要知道,从旱灾开始之后,粮价就已经涨到了二两多银子,普通人根本就买不起,可是那些黑心的粮商,都约好了似的,价格一个比一个高的离谱,所以才导致了如此多的百姓为了一点口粮倾家荡产。
    可现在他却说,一斛米只要十文钱!这可是旱灾之前的价格!
    良久才有人颤抖着声音问,“这、这是真的?你没骗我们?”
    傅湉肃容,“当然,这是我们与郡守大人商议的结果,各位若是捉了蝗虫可拿去郡守府换银钱或者米粮,银钱跟米粮由傅家米铺来出。”
    “谢谢公子!公子可真是活菩萨!”
    激动不已的百姓接二连三的跪下来,匍匐着给傅湉磕头,傅湉出声阻止他们,循循劝导道:“朝廷尚在努力救灾,大家不要轻言放弃,同舟共济,天灾很快便会过去。”
    百姓们跪在地上,都眼含泪水,等到哭过了,便三三两两的结成队,去城中捕捉蝗虫。
    蝗虫四处都是,灾民们也不管死活,全部捉住塞进衣服做成的口袋里,或者从家中寻来的麻袋之中……
    普度寺跟普度大师彻底被抛到了脑后,所有灾民都加入了捕蝗的大军之中。
    有人不相信有如此的好事,先带着捉的几十只蝗虫去官府换,郡守府大门敞开,门口摆着一张桌子,穿着官服的官员就坐在桌后,见有人来了,便接过口袋清点数量。
    “整六十只,一共六文钱。”官员提笔记录姓名、数量还有银钱数量后,从桌肚中的钱袋里拿出六文钱给来兑换的男人。
    男人握着六文钱,有些激动也有些不可置信,颤抖着声音又问道:“我不要钱,可、可以换成米吗?”
    官员便一指对面,“换米的去对面。”说着他便朝对面喊了一声,“数好了,六十只。”
    男人将布口袋拎过去,神情期待的看着对面,这边的官员身后放着打开的米袋,米袋中放着标了刻度的竹筒,他重新记录一遍后,便让男人拿个装米的口袋来,用竹筒舀了大半斛米进去。
    捧着白花花的米粒,男人神情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匆匆将米带回家藏起来,便到城中准备继续捉蝗虫,可是他这一去就傻了眼,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不说,就说原本天上地下到处都是的蝗虫,竟然没剩下的几只。
    第117章
    长流郡的灾民不知凡几, 加上原本还能勉强过活的人家也听说一百只蝗虫便能换上一斛米,便都忙不迭带着捕网和麻袋出门。
    大街小巷上顿时挤满了人, 男女老少都有,此时他们也不怕这些蝗虫了,看见一只便赶忙用手捂住塞进袋子中。
    城中猖狂的蝗虫不过半日,便被捉了个精光,还有没被捉到的, 也都吓得往城外飞去。
    于是捕捉蝗虫的百姓便也追着蝗虫往城外萧索的田地赶去。
    这些蝗虫除了成群结队的看着吓人些,实际上对人倒是没有什么杀伤力,城外蝗虫成片,啃光了粮食后还在田地间盘旋,大片的百姓涌过来,直接用布口袋一盖,便能捉住一大片。
    当天郡守府大门前, 全是排成长队、抱着装满蝗虫的口袋来兑换粮食的百姓, 反倒是对面兑换银钱的桌位人少了许多,对比着对面忙的脚不沾地的同僚,还显出几分萧索来。
    贴了公告的第二日,关门许久的傅家米铺宣布重新开张, 大堂内摆满了粮食,粮价与旱灾之前一般无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只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囤积米粮, 这次购买米粮需要按户统计, 官府的人拿着人丁册子帮忙记录, 每一户按人头来买粮食,吃完了方才能够再买。
    一时间大半个郡县的百姓又都涌到傅家米铺买粮,米铺前排起的队伍不亚于郡守府门口的人。
    绝望多时的百姓仿佛重新看到了希望,纷纷精神抖擞的拿着口袋去外面捕捉蝗虫,拿回来换了银钱再到傅家米铺来买米,又或者直接到郡守府去换米粮,反正两边的米价都是一样的。
    百姓们欢欣鼓舞,坐地起价指望大赚一笔粮商们却高兴不起来了。
    旱灾初始,商人们就敏感的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暂停售卖,等到旱灾真正开始,再相约一起抬高价格,大家一起赚钱。
    有人昧着良心挣钱,自然也有人觉得这样太过心黑。
    天灾人祸,世道原本就不易,粮商将米价抬得如此高,等于是逼那些买不起米的平民百姓去死。
    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商人是少数,胳膊拧不过打大腿,这些人只能不参与也不出声,关上门默默的过自己的日子。
    直到傅家米铺做了这个领头羊,背后还站着郡守府撑腰,先前良心过意不去的两三家米铺也试探着开门,价格跟傅家米铺一样,一时了吸引了许多百姓过去,倒是缓解了傅家米铺的压力,让傅湉他们能缓口气。
    新招了三个伙计来帮忙,傅湉将事情交还给王管事,自己则抽出空来,跟卫鞅他们商议这些蝗虫要如何处理。
    捉来的蝗虫按原本的计划,是要填入深坑之中,加石灰水碾碎后深埋。
    但是前几日卫鞅翻看前人治理蝗灾的书籍,却发现有些书中零星提到,蝗虫可入药或食用。
    尤其是其中一本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蝗虫的食用方法:蝗虫去翅,以盐水洗净,焯水后加入油、盐、姜以及少量白酒,大火烹炒至枣红色,肉质松软鲜嫩,味美似虾。
    卫鞅将疑将信,便与傅湉又翻阅了许多书籍,发现《本草纲目》中亦有对飞蝗的记载,记录飞蝗能治疗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各种病症。
    为谨慎起见,秦吏还将医馆的大夫请来,确认过这些蝗虫确实无毒无害,且可以入药使用后。才决定将这大批的蝗虫暂时留下来,准备想办法将这些蝗虫变成百姓的口粮,
    毕竟国库的存粮早就都用作赈灾,所剩无几,现在百姓用蝗虫兑换的米粮都是傅湉私人出的,但是受蝗灾的郡县除了长流郡还有周边的四五个郡县。
    周边郡县在长流郡的方法见效后,一样效仿长流郡开始治理蝗灾,如果单靠傅家米铺囤积的粮食支援各个郡县,很快就会见底,还是要想办法尽快让这些百姓能自给自足。
    而蝗虫如果可以食用,倒是确实可以解决粮食紧缺的大问题。
    但是怎么让百姓接受就是个大问题。
    “如果实在饿得很了。别说蝗虫,就连草根泥土也会吃。”秦吏淡淡开口,他出身寒门,对这些贫苦百姓更加了解,反而不如傅湉他们担心。
    “想个法子,找些人带头,自然会有人效仿。”毕竟米粮还需要银钱去买,田地中的蝗虫却不用钱,吃光了作物后的蝗虫只只养的个大肥嫩,比起清淡的白粥,这好歹也算一道肉菜。
    傅湉跟卫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迅速的找来厨子,让厨子按照古籍上的记载,煎炸烹煮做了几盘蝗虫肉出来。
    厨子倒是见过世面的,什么稀奇食材没做过,将大只的蝗虫摘掉翅膀四肢,洗净内脏后从中间切开,再以大火烹炒,辛辣的肉香传出来,倒确实有几分诱人。
    为了照顾几位少爷,厨子特意将几盘蝗虫做的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头翅四肢都去掉后,就是一个看不出原样的长条形状,肉呈枣红色,筷子夹上去软嫩有弹性,还能看见其中吸饱的油汁。
    厨子手艺很好,几盘蝗虫做的色香味俱全,要是不去想他们原来的样子话,倒确实是一道美食。
    但是偏偏就是他们原来的样子叫人无法接受,傅湉夹着一只大个的蝗虫肉,手动了几次,愣是没能下去嘴。
    卫鞅比他也好不到哪去,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又看向筷子上夹的肉,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反而是一直不声不响的秦吏淡然夹起一只放进口中,咀嚼片刻夸奖道:“书中记载没有夸大,确实肉松鲜嫩,口感似虾肉,不失为一道美味。”
    说完又施施然夹了一只入口。
    “……”卫鞅一向爱跟他攀比,见他都吃了,自己却不敢下嘴岂不是很没面子,便咬咬牙,一闭眼吃了一只,待入了口,反而没有方才的不适,浓郁的味道在舌尖爆开,他下意识嚼了嚼咽下去,一张脸要皱不皱,“确实……还不错。”
    就剩下没吃的傅湉:“……”
    三个人两个都吃了,他也不好意思端着,只能学着卫鞅咬牙闭眼吞下去,结果自然也是神情诧异,他跟卫鞅对视一眼,同时道:“有戏!”
    三人慢吞吞的就着酒将几盘蝗虫肉吃干净,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后,蝗虫肉确实十分美味,加上厨子的手艺也好,三人吃的十分满足。
    吃饱后便招来王管事,让他去将郡守大人请过来商议。
    郡守听闻几位大神有请,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到了却见卫鞅笑眯眯的对他招了招手,“郡守大人赶紧过来看看。”
    郡守听他们这么一说反而迟疑了下来,警惕的挪了过去,小心问道:“不知道侯爷跟两位大人召我来是……?”
    卫鞅按着他坐下,傅湉配合的将一盘爆炒蝗虫肉推到他面前,“我们无意发现一道美食,想到郡守大人为百姓操劳,便请你过来尝一尝。”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