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娇淫青春之放纵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下厨房

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68节

      不过这枚功勋章上理应有着京市机械厂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高厂长正在积极跟汽车厂接洽, 在保证货款会及时到位的情况下, 给他们供应一批载重货车一点都不过分吧。
    “等这批耕地机运到疆省,希望能对那边的耕种有所帮助。”高厂长叹了声, 和天斗向来都是最难的。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到疆省去,那边除了地广人稀,还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 每天长达十六个小时的光照气候无论是种植水果如葡萄哈密瓜,还是种植棉花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此次机械厂提供的耕地机, 或许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京市院子里的海棠花开了,小小的粉色的花蕊挂满了枝头, 苏榆打算靠着围墙种点丝瓜, 她们家洗碗用的都是小林从娘家拿回来的丝瓜瓤, 自己种点多少方便一些。
    挖个浅坑, 把种子放进去, 埋上点土, 再舀一瓢水浇上, 至于能不能生根发芽就不是苏榆能决定的了。
    一个冬天下来,妙妙的头发长到了肩膀,苏榆说给她剪剪短省的夏天热,小家伙还不乐意, 捂着头不让剪,苏榆没办法还要天天早上给她扎辫子
    妙妙睡午觉的习惯一直没有断过,天天雷打不动的吃完饭要睡一会儿,一睡就是两个小时,苏榆趁这个时间能做点家务事,韩尚找到杨舒留下的那个地址,是一处不错的宅子,里面住了好几户人家。
    显然,当初买房子的那家人建国后没有保住房子,韩尚索性也不再打听,手里的钱总不会一直攒着,等找到合适的机会换成资产或者金银都可以。
    烟花三月,熟悉的车铃声从门外响起,一墙之隔的苏榆不自觉露出一丝笑意。
    明明已经三十出头的人了,除了脸上添了些成熟与坚毅,身姿依旧挺拔,跟初见时并无二样。
    “那宅子成了大杂院,实在想买再找找其他的院子,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我懂。”韩尚进了院子先洗洗手,问了句妙妙有没有睡醒,得知还在睡便过去帮她翻地。
    “有合适的再买,现在不急。”苏榆正在往翻好的地理撒种子,准备种点茄子和辣椒。
    韩尚把剩下的地翻好,黄瓜和番茄的种子已经提前发好芽,挖几个坑埋进去就行。
    如果没有几年后的那场灾害,日子这样一成不变的过着,苏榆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但即便是提前知道了,依靠人力可做挽救的可能性依旧很小。
    再加上十年后的那场浩劫,苏榆并不确定自己一家是否会被波及,但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没有错,如果真的身陷囹圄,即便家里藏了再多的金钱或者粮食依旧是保不住的。
    好在还有充足的时间,十多年的时间总不能战战兢兢的过活,苏榆并不会因噎废食,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春夏交替之际最容易感冒,因着要攻克电饭煲的技术难关,电机研究组连续加了将近一个月的班,研究上终于有了进展,苏榆却小小病了一场,起先是感冒,一直反反复复好不彻底,后来又起了烧,把朱跃红他们紧张的,让她在家好好养几天,暂时先别去上班。
    “妈妈生病了,我来给妈妈打饭,”妙妙抱着饭盒去食堂排队打饭,被周围的叔叔阿姨围在中间问东问西。
    “苏总工这都病了多少天了,咋还没好,有没有去医院看看啊?”大家议论纷纷的。
    “伤风最不容易好,去医院给你开点退烧片,吃一片烧退了,睡一觉又起来了,反反复复的磨人的很。”
    “妙妙,你爸呢,又在实验室啊?”有人问。
    “爸爸去市里开会,下午才回来。”妙妙别看人小,说话口齿清晰做事情也利索的很,好几个人要帮她拿饭盒都不让,非要自己打饭。
    “来来来,让妙妙先打。”排在前面的工人挥着手让她去前面。
    “老师讲了不能插队。”妙妙抱紧自己的饭盒,摇头拒绝。
    “嗐,你这孩子真是的,让你先打还不乐意。”
    “现在的老师不光教学问,还教做人,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能读上书就不错了,给你往私塾里一送,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先背三字经接着是百家姓,背不下来先生真打手心,那小手肿的跟馒头似的,敢回家告状,爸妈逮着再打一顿。”机械厂的工人除了搬运工,大多是读过书的,说起小时候上学的事,大多数人感同身受。
    张婶在食堂给人打菜,闻言撇撇嘴:“好啥好,前阵子不还说让少生点孩子,这刚过了几年好日子啊,以前打仗的时候没那条件,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能养活下来的只有三两个,现在呢,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提倡少生,不知道那些读书人脑子里都想的是啥。”
    其实这个年代已经初步意识到人口疯长的危害,书店里有不少宣传少生孩子多开荒的图册,但并不是强制性的。
    已经有年轻人在生完两三个孩子之后会进行刻意的避孕,从这两年家属院的孩子缓慢的增长就能看出来,并不是年轻人们爱生孩子,而是这个时候的避孕措施着实不太靠谱,后期大多是因意外怀孕而生下的孩子。
    不过显然,年纪大的人并不能接受这一观念,大多持反对态度,多子多福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等轮到妙妙时,她人还没台子高,惦着小脚想看清都有什么菜,惹得一众大人哄笑,还是一个看不过去的阿姨把她抱起来,问她:“诺,今天运气好,有萝卜烧肉,给你妈妈打一份行不行?”
    妙妙点头,又指了两个素菜,把饭盒递给张婶,她挣扎着从人家怀里下来。
    打荤菜的食堂大师傅还特意给她多打了一勺,后面的人眼尖的看出来也不说什么,苏总工家的孩子嘛,是该照顾照顾。
    妙妙接过自己的饭盒,放在挎包里背着回去,她出来之前特意踩着凳子从门后的挂钩上拿的,跟个小大人似的,学着妈妈的样子挎在肩膀上,带子太长,饭盒垂到她的小腿位置,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走,路上拒绝许多要帮忙的叔叔阿姨。
    “小苏,你家饭盒放哪了?不是说放在鞋柜上了吗?”
    苏榆生病在家,韩尚又去了市里开会,就嘱咐赵秀娟中午帮忙去食堂打份饭,谁知道她临走前被主任叫住吩咐了一些事,等赵秀娟急匆匆赶回来拿饭盒时,就发现苏榆家饭盒不见了。
    苏榆还有点低烧正躺在床上休息,额头上放了块湿帕子降温,闻言把帕子拿开,起身出来找饭盒。
    “明明放在这的啊,怎么找不到了?”苏榆百思不得其解,她的东西向来归置的整整齐齐,从来不会乱放,怎么会不见了呢。
    赵秀娟:“要不先用我家的吧,我家有两个。”
    “不用,我收起来的还有一个,拿出来洗洗就能用。”苏榆回身要去柜子里找闲置的那个饭盒。
    恰好这时妙妙气呼喘喘的上来,赵秀娟笑着叫她:“快来看看你闺女,这是背的什么啊,累成这样,”说着把挎包给她取下来,打开一看,哎呦一声叫道:“打饭去了呀,小苏别找了,你闺女把饭打回来啦。”
    “看看这小孩能干不能干,自己都会去打饭了,以后算是饿不着你了。”
    苏榆接过沉甸甸的饭盒有些哭笑不得,刚刚她回来又出去,还当是找静静玩去了,没想到自己偷偷拿了饭盒去打饭,还知道带个挎包背着,真是人小鬼大。
    因着幼儿园就在厂区的一偶,走过去不到五分钟,三四岁的孩子了,也没人特意的去接送,都是他们自己跑着上学放学,还真不知道这小屁孩这么能耐。
    韩尚下午开完会回来没去实验室直接回了家,进屋先摸了摸苏榆的额头。
    “烧退了,晚上想吃什么?”韩尚洗洗手,卷起袖子准备做饭。
    苏榆:“中午打的菜还剩不少,放面条锅里吃个热汤面吧。”
    “行,要不要放点蒜苗?”
    “放吧。”
    苏榆在阳台上种了两盆葱和蒜,平时炒菜就掐几个叶子,特别方便,现在住房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基本都种的有。
    “你都不知道你闺女有多能耐。”苏榆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边叠衣服边把妙妙中午打饭的事跟他说了,“你说她哪来这么大主意,都不跟我说一声的。”
    韩尚低笑,“挺好,省的被人带歪了去。”
    妙妙被喊回家吃饭时还在跟小伙伴在楼底下玩打仗,拿着个树叉子当枪使,biubiu两声那边人家应声倒下,混了一身脏回家还要被妈妈揪着耳朵一顿臭骂。
    “爸爸,我也要小汽车,豆子哥就有一个,还能跑呢,他爸爸给他做的。”妙妙吃着面条,小嘴巴巴的提着要求。
    苏榆:“咽下去再说话。”
    “哦,”妙妙点头,听话的很,随即又可怜巴巴的看着韩尚:“我也想要。”
    韩尚:“听妈妈的话,明天给你做。”
    妙妙欢呼一声,搂着韩尚的脖子亲了一口,一嘴的油腻又要过来搂苏榆,被她嫌弃的按住:“吃好先擦嘴,明天让爸爸给你做个电动的。”
    小姑娘兴奋的嗷嗷叫,擦了嘴跑出去找小伙伴们显摆去了。
    电动小汽车其实并不难做,放节电池再装个发条就行。
    做这个苏榆再拿手不过,等伤风彻底好后,白天去上班,晚上和韩尚两人在书房,一个画图,一个手工做成实物。
    只用了不到三个晚上,一辆崭新的小汽车模型被放在了妙妙的床头。
    第91章 婚后七四
    “什么时候又给妙妙做了个小汽车啊, 你看看把我家这臭小子给眼馋的。”一个上午都没用,刚吃过中午饭, 赵秀娟就拉着一儿一女过来讨说法。
    妙妙正在客厅摆弄她那小汽车,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它就会自己跑,遥控的暂时还做不到,但是给小孩子玩玩而已,能跑就够她乐上好多天了。
    “我也要,”军军扯着她妈妈的手,眼巴巴的看着。
    妙妙可小气了,嘴一撅,立刻把小汽车抱紧, “这个是我的。”
    小孩子争玩具, 大人只觉得好玩, 但人家是认真的,在没大人说和的情况下,军军还真不敢上手抢。
    家属院里他最怕的就是妙妙和静静, 一个是打不过, 一个是不讲道理, 因此在苏榆还没发话施压的时候,只敢偷偷躲在他妈妈身后看人家玩。
    “让哥哥玩一会儿好不好?就一会儿, 玩不坏的。”苏榆好商好量的跟她交涉,结果这丫头是真怕一给出去就不还她了似的, 说什么都不肯让步。
    “让你爸爸给你做去,这是我爸爸给我做的。”
    苏榆摊摊手,表示无可奈何。
    军军咧嘴大哭,哄都哄不住的那中。
    妙妙皱眉,拿着玩具车去了自己房间, 身后还跟着个小尾巴二宝。
    赵秀娟无奈问苏榆:“图纸有没有,我让青启给他做一个去,这皮孩子,不答应他能闹好几天。”
    苏榆回屋把图纸交给她,好笑又无奈,不过也没逼着妙妙硬是让给人家玩,孩子知道护食并不是一件坏事。
    “让你家老徐照着图纸做就行,里面还需要放节电池,我这里有一块上次多做的,回头他把小汽车做好过来拿电池。”
    赵秀娟接过图纸看了一眼,顿觉头疼:“看的我眼晕,你们这些搞研究的,脑子就是好使,青启那些书我碰都不碰的。”
    苏榆好笑道:“这才哪到哪,真正的汽车比这复杂一百倍。”
    “行,回头青启做不出来的话我让他过来问你——”
    苏榆连忙摆手:“别找我,找老韩就行,都是他调的尺寸和比例,实物肯定跟图纸有些差距,我就是出个图纸而已。”
    这边赵秀娟刚走,小林又带着豆子来了,由头都是一样的,不过显然豆子哥哥的面子比较大,妙妙很乐意跟他分享玩具,这还都是相熟的人家,可以想象,等到晚上会有多少孩子闹着要。
    今天早上起来,小姑娘看着床头的小汽车开心极了,特别是在试过真的会跑之后就一直抱着不撒手,吃饭都要拿着,还特别宝贝的放在她的书包里,早上上学特意带到了幼儿园里。
    看样子是要好好显摆显摆的,效果好的很,果不其然,中午还好,晚上回家带了许多小尾巴。
    豆子以往还挺稀罕他那辆玩具车,今天回到家却连碰都不碰一下。
    “轮子又掉了?拿来爸爸给你修好。”马超群习以为常道。
    “我要会自己跑的小汽车,韩叔叔就会做。”豆子闷闷不乐的,好似他爸爸不如人家爸爸很丢脸似的。
    “嘿,这个老韩,净是会给人找事做。”
    因着一个汽车模型,家属院当天晚上上演了好多场闹剧,第二天竟然连高厂长都听说了这事。
    要么说人家跑业务的,脑子一转就知道哪里有商机。
    自打电饭煲技术难关被攻破,苏榆肩上的担子猛然轻了许多,要不了两个月就能出成品,因此最近都没怎么加班,回到家就张罗着给孩子做饭。
    过了年韩尚他们又开始了新项目,还是农用机,打算把苏榆前几年弄出来的那台小型收割机做成大型的,这不是一时就能出成果的,好在有之前的做参考,理论上没有难度,就目前的技术还是能达到的。
    这一年,机械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勤处一年到头都在忙,忙着搞基建造楼。
    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建筑队里的人手不够,还从附近村子招了些人,农闲时过来做一两个月,比人家工厂里的工人都挣的多。
    赶在夏天来临之前,实验楼造好了,小学造好了,北边新批下来的那片厂区也接连在起厂房,等韩尚他们的大型收割机研究出来,刚好能派上用场。
    搬进了实验楼,总工办以及其他研究组就与厂委彻底分开了,三层的小楼,图纸是总工办内部出的,连办公室带实验室功能齐全,一楼还有个单独的资料室,目前是小林在负责资料整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存书签 返回po18首页